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中的“盈亏”问题应用题,如按一般的分析思考方法,很难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若根据题目的“相差”关系,往往可以发现这类题的解题规律。
例1把铅笔分给若干学生,若每人分3支则余7支;若每人分5支则少9支,问铅笔有多少支,学生有多少人?
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铅笔5-3=2(支),铅笔总数相差7+9=16(支)。所以学生人数为:16÷2=8(人),铅笔支数为3×8+7=31(支),或5×8-9=31(支)。
规律之一:余数加不足数,除以每人分物之差,得人数。
例2有练习本若干,分给许多学生,若每人分8本则差105本;若每人分5本则差9本。问学生和本子各有多少?
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练习本8-5=3(本),本子总数相差105-9=96(本),所以学生数是96÷3=32(人),本子总数是:8×32-105=151(本),或5×32-9=151(本)。
规律之二:大的差数减小的差数,除以每人前后分物之差,得人数。
例3分苹果给小朋友,每人分6个多6个,每人分5个则多13个,问小朋友和苹果各多少?
解:因为每个小朋友多分苹果6-1=5(个),苹果总数相差13-6=7(个),所以小朋友人数是7÷1=7(人),苹果总数为:6×7+6=48(个),或5×7+13=48(个)。
规律之三:大的余数减小的余数,除以每人前后分物之差,得人数。
例1把铅笔分给若干学生,若每人分3支则余7支;若每人分5支则少9支,问铅笔有多少支,学生有多少人?
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铅笔5-3=2(支),铅笔总数相差7+9=16(支)。所以学生人数为:16÷2=8(人),铅笔支数为3×8+7=31(支),或5×8-9=31(支)。
规律之一:余数加不足数,除以每人分物之差,得人数。
例2有练习本若干,分给许多学生,若每人分8本则差105本;若每人分5本则差9本。问学生和本子各有多少?
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练习本8-5=3(本),本子总数相差105-9=96(本),所以学生数是96÷3=32(人),本子总数是:8×32-105=151(本),或5×32-9=151(本)。
规律之二:大的差数减小的差数,除以每人前后分物之差,得人数。
例3分苹果给小朋友,每人分6个多6个,每人分5个则多13个,问小朋友和苹果各多少?
解:因为每个小朋友多分苹果6-1=5(个),苹果总数相差13-6=7(个),所以小朋友人数是7÷1=7(人),苹果总数为:6×7+6=48(个),或5×7+13=48(个)。
规律之三:大的余数减小的余数,除以每人前后分物之差,得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