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语言维度视域下川江号子翻译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进步,机械船逐渐取代人工船,随之而来,船工号子也淡出人们生活,几近失传。川江号子作为濒危文化遗产,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基于川江号子的文本特点,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度对川江号子翻译进行连贯、逻辑和美学三方面的考量,找出适合川江号子语言维度的翻译方法,实现语篇等值转换,为发扬中华传统、传播中华文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川江号子;文本特点;翻译方法
  一、引言
  川江号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明清时期的四川、重庆地区,是早年江上船工们为了协调动作节奏而创作的一种民间劳动歌曲,它节奏紧密,纯真朴实、唱词随意、铿锵有力,承载着瑰丽的中华文化,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展现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川江号子种类繁多,形成曲目千计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近年来,科技进步,机动船取代人工木船,川江号子也淡出历史,濒临失传,其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川江号子的外译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声音、助推文化交流意义重大。
  生态翻译学由胡庚申教授提出,以生态学视角为基础,强调语言、文化和交际三维转换的一种翻译理论,侧重翻译过程中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诠释及翻译过程中双语意图的适应性转换。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侧重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度转换,突出语篇功能的等值交换,探究川江号子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手段。
  二、 川江号子的特点
  川江号子是三峡船工在斗险滩、战恶水的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长江之魂魄”的美誉,在唱歌、语言和节奏三个方面特点明显。
  唱歌方面:川江号子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奏、二重唱和合唱等。领唱者根据水情变化及时调整音调唱腔,以确保行船安全,它既有激昂的音律,又有唯美的小调,时而舒缓悠扬,紧促高昂,时而雄壮浑厚,大气磅礴。
  语言方面:川江号子起源于四川和重庆一带,语言多为四川话。川江号子语言通俗质朴、内涵丰富,沿江景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风民俗等都是川江号子良好的素材,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备受人们喜爱。
  节奏方面:川江号子的节奏主要是四拍的方形拍,河道、水况和水势的不同形成差别迥异的音调和节奏,这也是区分川江号子和其他民歌的标准。
  三、语篇等值转换
  语言作为一种复杂、庞大、具有潜势意义的编码系统,会话者在进行语言交际时,需要根据情境和目的,将语言符号组合成连贯的语篇。语篇承载着会话者的会话意图,译者需要根据语篇的功能要求,选取恰当的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确定具体的翻译方法,实现语篇对等,语篇等值是翻译的终极目标。
  川江号子的翻译须从具体的语境、语篇入手,依据连贯性、逻辑性、美学等标准考量译文质量,确保译文结构的紧密性,逻辑的合理性和语义传达的准确性。
  1.连贯性。连贯性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话语存在的深层语义关系。连贯性受目标语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等多种外在因素影响。翻译时,译者在谙熟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透彻理解原语文本内在含义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译文构架,从而达到篇章整体的连贯性。
  川江号子是船工们与天地搏斗和抗争的呐喊,过三峡犹过鬼门关,生死抗争、心惊胆战,九死一生。过了三峡,想起回家的路山高水远,人生的路风波丛生,唱道“望见兵书峡,心里乱如麻。想起爹和妈,钱也用完哒。过了鳊鱼溪,肚子有点稀。想起儿和女,没带一颗米”(选自《秭归的船工号子》)。
  本段唱词由四句话构成,句子逻辑连贯,互为补充,关系为时间状语从句和主句的关系。“望见兵书峡,心里乱如麻。”表现船工们看到兵书峡时的内心感受:看到兵书峡时,知道闯过了最危险的地带,死里逃生,心里感到一丝忧伤和恐慌。“想起爹和妈,钱也用完哒。” 表现船工们挂念父母,思念家乡的内心世界:每每想起在家的爹和妈,便开始担忧他们是否有钱花。“过了鳊鱼溪,肚子有点稀。”展示船工们生活艰辛、干最累的活,却要忍饥挨饿。“想起儿和女,没带一颗米。”为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不免有些愧疚,尽管辛勤劳作,也没能带回他们期盼。
  本段唱词译为:
  Seeing Bingshu Gorge, I feel sad and panic in the heart.
  Thinking of Mom and Dad, I begin to worry that they may be short of money.
  Passing the Bream Stream, I feel hungry in the stomach.
  Missing my wife and children, I feel so sorry for bringing them nothing back.
  2.邏辑性。逻辑性是指译文如实体现原语文本语义发展过程内符合逻辑体系、展现逻辑特点、恪守逻辑规则的特征。原语文本作者与目的语读者在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翻译时,必须架构各种差异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恰当表达,以实现译文逻辑合理、表达清晰、结构严谨。
  船工离乡太久,思念四川的家乡,他们下宜川,劈波斩浪,经历三峡鬼门关后望见南津关,心中想家酸楚难耐,便唱道“一进南津关,两眼泪不干。心想回四川,挎个广砂罐”(选自《秭归的船工号子》)。
  本段唱词的含义是:“船进了南津关,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我开始思念家乡四川,一心想回家,眷恋在家中背着广砂罐(装鱼的罐子),悠闲地在湖里抓鱼的惬意生活。”整段唱词,前、后两句为因果关系:“心想回四川”为“两眼泪不干”的原因。同时,两个分句中又有各自的状语“一进南津关”和“挎个广砂罐”。翻译时,需要根据句子之间的包孕关系,借助恰当的连词,将句子串联起来。这四行唱词,反应出船工劳作的艰辛与思乡的痛苦,连词的恰当运用,使目标语内涵清晰易懂,逻辑关系明确了当。   本段唱词译为:
  When entering Nanjin pass,
  I couldn’t help shedding tears.
  Missing the days with an earthenware pot on the back catching fish in the lake nearby.
  I was so eager to go back home.
  3.美学。翻译美学指用美学的观点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它提出翻译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翻译时,译者凭借专业知识和语言功底感知原文的美,最大限度地将原文的美传递到译文中去。川江号子是巴蜀地区文化之魂魄,承载了诸多中华文化之美。
  “乘风破浪嘛奔大海呀嘛,齐心协力把船板哪。高峡风光看不尽哪,轻舟飞过万重山哟。”(选自《船工号子》)
  本唱词展现出川江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山高连绵,峭壁险峻的自然美和船工们齐心协力、整齐划一,虽为蜉蝣,力争天地的心灵美。唱词以语气词“嘛”“哪”“呦”结尾,“乘风破浪”“齐心协力”等成语简练精辟,工整对仗,凸显结构美和韵律美。翻译时除尽量展现自然风光之美,同时还必须传达原语的结构美和韵律美。
  本段唱词译为:
  Braving the toppling wind and waves, the boat’s sailing towards the sea.
  Shoulder to shoulder, we are fighting together to row the boat.
  Admiring the unlimited scenes of gorges unfolding before me,
  I suddenly realized that the barge had left thousands of mountains behind.
  四、结语
  川江号子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厚的中华文化。其翻译强调语篇分析,借助恰当的选词和翻译方法,实现源语文本和译入语文本在连贯、逻辑和美学等方面的等值。川江号子的翻译对拯救濒危传统文化,助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丽君,张威.生态翻译视阈下民族典籍译介研究[J].外语教学,2021(1):100-103.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92.
  [3]伍明实.川江号子现状调查报告[J].中华文化论坛,2011(3):34-42.
  [4]赵心宪.略论整理《川江号子》学术思路的开创性[J].文艺理论与批評,2010(1):136-139.
  [5]祖利军.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态翻译[J].中国外语,2007(6):89-92.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对中职英语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改进教学策略,以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本文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教材层面、评价层面对如何改进英语教学策略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中职英语;教学策略改进  【作者简介】梅萍,湖北省黄梅理工中等职业学校。  中职教育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应紧紧围绕企业的需求进行
【摘要】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模式下英语学习的现状,本文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部分学生从“三位一体”式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对英语移动学习的态度、英语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探究大学生该如何平衡课堂学习和互联网学习,找到学生主体、线下课堂、线上课堂三者的联系,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移动互
【摘要】随着国际间的不断深入交流,英语已经成为世界沟通的主要语言之一。阅读理解在英语试卷中也占据着一定的比重,这进一步说明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就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展开讨论和研究,并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探析  【作者简介】张梦宇,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滨江学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是较为重要的
【摘要】《理智与情感》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处女作,在这部女性巨著中,奥斯汀以19世纪女性的爱情婚姻生活为基本触角,通过对主人公择偶过程所经曲折的工笔细书,展示了西方世界萌芽状态的女性主义意识,为21世纪女性主义的崛起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引领作用。本文主要从“压抑”和“觉醒”两个层面出发,探讨《理智与情感》中反映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简·奥斯汀;女性主义;女性观;女权意识  【作者简介
【摘要】“互联网 ”时代,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得到了大力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下的课堂教学与线上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同时借助U校园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并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进行线下课堂教学,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很好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
【摘要】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英语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的教育教学需求。因此,本文针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整改措施,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供保证。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语法;语法教学;实效性;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华莹,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由于英语是必修学科,对学生们的中考成绩
【摘要】留守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是广大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小学教育中明确指出,儿童必须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能力。良好的英语学习能力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基础,但随着大部分城乡产業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城乡中年轻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儿童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这意味着很多学生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老一辈的人照顾的,他们对孩子不懂得教育,因此培养儿童的英语思维习惯的任务也就更多地落在了小学教师的身上
【摘要】福建中考真题中的短文填空题型考查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单词语音识别、单词拼写和语篇理解能力,考查词汇的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  【关键词】短文填空;音标;介词;冠词;名词  【作者简介】陈丽芳,龙海市海澄中学。  一、原题重现  On the first day of my entering the college, our teacher Mr. Smith introduced 8
【摘要】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掌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对文章的理解。随着英语课程的不断改革,英语核心素养对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高效地学习词汇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立足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所学词汇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情境化;思
【摘要】本文根据成人高校业余学习者的特点,探索多模态教学中的翻转课堂。通过对旅游英语口语课程的基本教学实施步骤和模态调用的分析,总结了成人高校多模态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成人学习者;多模态教学;翻转课堂  【作者简介】魏佳思(1982.10-),女,汉族, 黑龙江人,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与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多模态教学作为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