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所外国语大学,我校的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才更为科学、合理?才符合我校“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本文围绕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总结出如何进行课程设置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外语院校 计算机 课程体系 技能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028-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当我们重新审视计算机教学时,不能不看到社会信息化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提高计算机实践技能操作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已经成为高校和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鉴于高校不同的办学层次及各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不同需求,统一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不可能适应不同发展形势的需要。本论文依据我校以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为主、办公自动化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教学特色,打破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各专业统一的模式,开辟一套适用于外语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更注重对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有的放矢地科学授知。
二、课程体系框架构建
1、依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
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简称155号文件),强调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2004年,教育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意见”(简称白皮书),指导高校把计算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改革、实验环境的建设等放到教改的核心位置。为了适应和推动信息时代的发展,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和教指委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重新构建了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规划和建设了计算机技能训练环境,将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和办公自动化教学三者相结合,使我们的计算机课程体系真正适合外语院校,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结合我校的培养目标
作为一所外国语大学,我们要培养的是精通外语,谙熟管理,懂一或两门专业,听说能力强,计算机操作熟练,礼仪知识好,公关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1]。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外语是他们将来立足于社会的根本,而学习计算机是为了利用这个现代化工具辅助他们的工作。因此,我校对计算机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计算机操作熟练,动手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计算机学习能够达到正确的理解、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去获取、识别、处理和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能够将计算机技术较好地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中。
3、结合社会与学生的需求
对于外语院校的学生来说,在今后的发展、就业中计算机是帮助他们处理在专业领域内遇到的问题,抬高工作效率。他们大多数将来是计算机应用人才,更切合实际的是希望把计算机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熟练应用操作它。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的是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巧。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的用人单位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迫切需求“专业+计算机”专业技能型的人才,借助计算机来辅助完成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不同行业领域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为了迎合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结合教育部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我们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重新整合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为学生开设了丰富的选课菜单,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需求。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教学对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起着基础和先导性的作用。我们根据调研、实践、总结和不断的改进,最终制定了“一年级基础、二三年级提高、四年级达标”[2]的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的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旨在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为学生进一步自学计算机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操作技巧训练,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社会需求。

三、大学四年不断线课程体系的实施
根据课程体系框架的整体构建,我们将计算机教学四个层次的培养合理分布在大学四年中逐步实施,使大学计算机教学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做到大学四年学习不断线。让学生在校期间的计算机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不间断地、阶梯式地向前递进。
1、一年级为基础教学阶段
培养目标:
(1)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教材、教师自编实践教材、参考其他教学材料,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2)掌握理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
培养方式:机房统一授课、突出技能操作,总学时68。
具体措施:
(1)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设为必修课,建成精品课。加强技能操作环节,实行任务驱动、实例引导、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
(2)机房授课、人手一机、多媒体课件、讲练结合,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结合起来。
(3)设计每章综合实训、开展第二课堂、举行技能操作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加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展开教学,学生通过网络共享老师的教学资源。教师进行在线答疑、反馈等互动。
(5)利用每节课课前5分钟强化学生打字速度,给学生提出月、学期目标。
(6)全天免费开放固定机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上机环境。
大一基础教学作为培养方案的第一阶段,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其计算机基本理论水平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将来能否顺利完成其它阶段的学习。
2、二年级为实践教学阶段(I)
培养目标:
(1)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和技巧的实训。
(2)加强Internet网上操作能力的培养。
(3)选修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课程,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等。
培养方式:结合基础教学内容,设计2个综合实训,学生在上、下学期完成,6课时/学期。教师对任务进行布置讲解,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构思、设计、寻找素材、组织素材”,通过Internet查找、搜集相关资料,设计出完整的作品并提交。
具体措施:
(1)实行导师制,由实践教师负责指导学生。
(2)教师批改每位学生的作业并及时反馈结果,对共性问题统一讲解,个别问题单独沟通、指导。
(3)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优秀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4)按学期设定中、英文打字目标,督促学生课后自觉上机练习。
(5)有计划组织计算机方面的培训与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前沿信息。
3、三年级为实践教学阶段(II)
培养目标:
(1)加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
(2)对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有进一步的提高。
(3)根据专业不同选修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动画制作、课件制作、电子商务等课程。
培养方式:结合必修、选修课程和学生专业课程,设计2个综合实训,学生在上、下学期完成,6课时/学期。沿用二年级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品设计并提交。
具体措施:
(1)沿用二年级的措施进行实施。
(2)在第六学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计算机教学以4个综合实训的形式贯穿起来,基础、实践和专业相结合,重在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学生能够结合本专业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4、四年级为办公自动化软、硬件结合应用阶段。
培养目标:
(1)将办公软件中的各种元素综合运用到实例中。
(2)掌握办公自动化外围设备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日常维护和简单故障排除。
(3)通过软、硬件结合的综合性办公实例提高毕业生的办公自动化实践操作技能。
培养方式:大四上学期开设16课时。模拟现实办公场景设计综合办公案例,教师在办公自动化实验室结合办公软件和硬件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投影仪、碎纸机等)进行实际应用讲解,学生每三人一组、相互配合,在办公自动化模拟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
具体措施:
(1)建设一流的办公自动化实验室,模拟实际的办公环境,为学生提供现代化办公环境中常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软件。
(2)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案例教学,学生亲自在实验室操作,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的各种软件及硬件设备。
(3)在实验过程中,几名学生相互配合完成办公任务,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4)模拟真实的办公情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应对未来办公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办公自动化教学旨在锻炼学生办公软件和硬件综合运用的能力,以灵活运用办公软件为基础,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设备为重点,学生自主完成从办公软件的高级创作到办公硬件的使用维护等一整套操作,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使其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提高学生的办公技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
四、外语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结论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我校的实施效果,外语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如下表:

五、结束语
本论文是科研课题《外语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阶段性成果。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各专业统一的模式,结合我校以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目标,开辟了一套适用于外语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使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更趋于科学合理。通过大学四年不断线的培养,逐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供同类兄弟院校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http://www.hqwy.com/hqwy/gaikuang/gaikuang.asp
[2]尹相一.外语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探讨[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53,254
Computer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ed for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throughout the Four-year Continuous Learning of Students
LIANG Yan HAN Zhiying
JILIN HUAQIAO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Abstract:As a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it should be considered how to make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design of computer courses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Huaqiao—“For students to succeed in life is the school’s primary concern.”This article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is question.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study for many years,the author tries to sum up how to design the curriculum system to improve the students’practical operating ability and reflect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with competence with an aim to meet the demand of students for knowledge and social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computer;curriculum system;operating skills
关键词:外语院校 计算机 课程体系 技能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028-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当我们重新审视计算机教学时,不能不看到社会信息化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提高计算机实践技能操作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已经成为高校和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鉴于高校不同的办学层次及各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不同需求,统一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不可能适应不同发展形势的需要。本论文依据我校以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为主、办公自动化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教学特色,打破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各专业统一的模式,开辟一套适用于外语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更注重对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有的放矢地科学授知。
二、课程体系框架构建
1、依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
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简称155号文件),强调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2004年,教育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意见”(简称白皮书),指导高校把计算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改革、实验环境的建设等放到教改的核心位置。为了适应和推动信息时代的发展,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和教指委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重新构建了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规划和建设了计算机技能训练环境,将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和办公自动化教学三者相结合,使我们的计算机课程体系真正适合外语院校,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结合我校的培养目标
作为一所外国语大学,我们要培养的是精通外语,谙熟管理,懂一或两门专业,听说能力强,计算机操作熟练,礼仪知识好,公关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1]。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外语是他们将来立足于社会的根本,而学习计算机是为了利用这个现代化工具辅助他们的工作。因此,我校对计算机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计算机操作熟练,动手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计算机学习能够达到正确的理解、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去获取、识别、处理和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能够将计算机技术较好地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中。
3、结合社会与学生的需求
对于外语院校的学生来说,在今后的发展、就业中计算机是帮助他们处理在专业领域内遇到的问题,抬高工作效率。他们大多数将来是计算机应用人才,更切合实际的是希望把计算机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熟练应用操作它。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的是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巧。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的用人单位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迫切需求“专业+计算机”专业技能型的人才,借助计算机来辅助完成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不同行业领域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为了迎合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结合教育部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我们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重新整合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为学生开设了丰富的选课菜单,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需求。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教学对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起着基础和先导性的作用。我们根据调研、实践、总结和不断的改进,最终制定了“一年级基础、二三年级提高、四年级达标”[2]的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的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旨在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为学生进一步自学计算机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操作技巧训练,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社会需求。

三、大学四年不断线课程体系的实施
根据课程体系框架的整体构建,我们将计算机教学四个层次的培养合理分布在大学四年中逐步实施,使大学计算机教学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做到大学四年学习不断线。让学生在校期间的计算机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不间断地、阶梯式地向前递进。
1、一年级为基础教学阶段
培养目标:
(1)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教材、教师自编实践教材、参考其他教学材料,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2)掌握理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
培养方式:机房统一授课、突出技能操作,总学时68。
具体措施:
(1)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设为必修课,建成精品课。加强技能操作环节,实行任务驱动、实例引导、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
(2)机房授课、人手一机、多媒体课件、讲练结合,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结合起来。
(3)设计每章综合实训、开展第二课堂、举行技能操作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加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展开教学,学生通过网络共享老师的教学资源。教师进行在线答疑、反馈等互动。
(5)利用每节课课前5分钟强化学生打字速度,给学生提出月、学期目标。
(6)全天免费开放固定机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上机环境。
大一基础教学作为培养方案的第一阶段,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其计算机基本理论水平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将来能否顺利完成其它阶段的学习。
2、二年级为实践教学阶段(I)
培养目标:
(1)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和技巧的实训。
(2)加强Internet网上操作能力的培养。
(3)选修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课程,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等。
培养方式:结合基础教学内容,设计2个综合实训,学生在上、下学期完成,6课时/学期。教师对任务进行布置讲解,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构思、设计、寻找素材、组织素材”,通过Internet查找、搜集相关资料,设计出完整的作品并提交。
具体措施:
(1)实行导师制,由实践教师负责指导学生。
(2)教师批改每位学生的作业并及时反馈结果,对共性问题统一讲解,个别问题单独沟通、指导。
(3)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优秀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4)按学期设定中、英文打字目标,督促学生课后自觉上机练习。
(5)有计划组织计算机方面的培训与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前沿信息。
3、三年级为实践教学阶段(II)
培养目标:
(1)加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
(2)对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有进一步的提高。
(3)根据专业不同选修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动画制作、课件制作、电子商务等课程。
培养方式:结合必修、选修课程和学生专业课程,设计2个综合实训,学生在上、下学期完成,6课时/学期。沿用二年级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品设计并提交。
具体措施:
(1)沿用二年级的措施进行实施。
(2)在第六学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计算机教学以4个综合实训的形式贯穿起来,基础、实践和专业相结合,重在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学生能够结合本专业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4、四年级为办公自动化软、硬件结合应用阶段。
培养目标:
(1)将办公软件中的各种元素综合运用到实例中。
(2)掌握办公自动化外围设备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日常维护和简单故障排除。
(3)通过软、硬件结合的综合性办公实例提高毕业生的办公自动化实践操作技能。
培养方式:大四上学期开设16课时。模拟现实办公场景设计综合办公案例,教师在办公自动化实验室结合办公软件和硬件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投影仪、碎纸机等)进行实际应用讲解,学生每三人一组、相互配合,在办公自动化模拟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
具体措施:
(1)建设一流的办公自动化实验室,模拟实际的办公环境,为学生提供现代化办公环境中常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软件。
(2)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案例教学,学生亲自在实验室操作,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的各种软件及硬件设备。
(3)在实验过程中,几名学生相互配合完成办公任务,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4)模拟真实的办公情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应对未来办公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办公自动化教学旨在锻炼学生办公软件和硬件综合运用的能力,以灵活运用办公软件为基础,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设备为重点,学生自主完成从办公软件的高级创作到办公硬件的使用维护等一整套操作,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使其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提高学生的办公技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
四、外语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结论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我校的实施效果,外语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如下表:

五、结束语
本论文是科研课题《外语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阶段性成果。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各专业统一的模式,结合我校以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目标,开辟了一套适用于外语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使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更趋于科学合理。通过大学四年不断线的培养,逐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供同类兄弟院校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http://www.hqwy.com/hqwy/gaikuang/gaikuang.asp
[2]尹相一.外语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探讨[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53,254
Computer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ed for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throughout the Four-year Continuous Learning of Students
LIANG Yan HAN Zhiying
JILIN HUAQIAO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Abstract:As a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it should be considered how to make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design of computer courses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Huaqiao—“For students to succeed in life is the school’s primary concern.”This article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is question.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study for many years,the author tries to sum up how to design the curriculum system to improve the students’practical operating ability and reflect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with competence with an aim to meet the demand of students for knowledge and social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computer;curriculum system;operating sk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