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与室性心律失常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心肌病是指一类伴有“心脏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根据WHO基于解剖和生理特点的分类,心肌病可分为肥厚型、扩张型、限制型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四种。其中扩张型、肥厚型以及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与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最初阶段的心肌病原发性的病理改变以及终末阶段严重的心力衰竭都可以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或者心脏性猝死。然而,由于病理特点的不同,室性心律失常在这三种心肌病中临床表现及其内含的转归意义也各异。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及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是心肌病治疗的重要方面,这要求对心律失常机制及转归意
其他文献
高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但分析说理时大多还停留在表象上,导致文章不甚严谨且深度不够。如何让高中生的文章严谨而有深度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1983年以来,笔者采用指压穴法治疗80例肾绞痛患者,并与西药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按接受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8岁~7
根据《河南省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7-2020年)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除种畜和奶畜外,对牛羊实行布鲁氏菌病(俗称“布病”)全面免疫,做到应免尽免。如今,实施布鲁氏菌病免疫已1
本文建立了同时检测猪血浆中芬苯达唑、奥芬达唑、芬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的UPLC-MS/MS方法,该方法得到的芬苯达唑、奥芬达唑、芬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05μg/L、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价值的冲突日益呈现,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价值差异和多元自身并不必然导致价值冲突,而是由于不能正确对待价值差异现象而引发的不同价值体系
高校英语教学在注重目的语文化输入输出的同时忽视了本土文化在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及作用,导致EFL学习者本族文化身份迷失而产生文化身份焦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