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经验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qin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印度是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印度的一些高等学府凭借其优秀的科研和教学开始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崭露头角。本文对印度高等教育体系及三所研究型大学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样作为发展中大国,了解印度的高等教育历史和现状,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印度 高等教育 研究型大学
  
  一、印度高等教育概况
  印度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高等教育历史,但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等教育是在殖民时期由英国人创办的。1857年以伦敦大学为模式,分别创办的加尔各答大学、孟买大学和马德拉斯大学是印度现代大学的先驱。印度独立后相继成立了大学教育委员会、大学拨款委员会,《大学拨款委员会法》的实施促使这些机构成为印度法定的国家级高等教育管理和领导机构。20世纪50~60年代印度又建立了门类齐全、具有本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如学位与职位分离、大力发展自治学院等,促使印度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印度的高等教育可分为学院教育,研究生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大类,印高等教育机构有四种类型:大学、技术学院、独立学院和开放大学。学院教育指大学及各类学院本科阶段的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在大学中的研究生院和大学之外由政府主办的研究生或实验室机构里进行的。专业教育处于研究生院教育和学院教育之间,是在技术学院中进行的,具有技术性的专业课程教育。印度高等教育以英国高等教育体系为基础,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印度高等教育机构也提供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文凭课程。英文为主要的教学语言。
  印度的高等教育由中央政府负责制订全国高等教育政策,为大学拨款委员会提供经费和建立中央直属大学。大学拨款委员会是法定的国家级高等教育管理和领导机构,邦政府负责建立邦立大学和学院。各类专业委员会对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
  
  二、印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印度高等教育自独立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实现了很大的发展,印度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分校、印度管理学院艾哈迈达巴德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以下简称尼赫鲁大学)等六所高等学校凭借着高水平的研究和教学赢得了较好的国际声誉,这六所大学的国际排名见表1。
  
  近50年来,印度的科学研究设备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绝大多数的现代设备都在六所印度理工学院和五个国家实验室。印度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校区在以下领域拥有全国最先进的研究设备:物理学、化学、太空工程学、农业、生物技术、农作物生物技术、化学工程、土木建筑、电子、材料科学以及机械工程。著名的学术研究机构有:先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验室、先进技术发展中心、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中心、中央研究机构、理论研究中心、中央工作室及仪器服务、中央图书馆、空间技术实验室、亚洲传媒实验室。中央图书馆藏有图书32.4万册(截至2000年7月1日),1 000种当代期刊,包括电子媒体期刊及50种增刊。馆藏包括书籍、报告、会议记录、期刊、标准、论文、微缩版、光盘、软盘以及视听材料。
  2. 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管理学院
  1961年,在印度政府、古吉拉特邦政府和工业界的积极合作下,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管理学院以自治体大学身份成立。当时,一些热心的工业家意识到农业、教育、健康、交通、人口控制、能源以及公共管理是一个成长的社会中的重要因素,应将这些因素与工业界进行有意义的联系,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管理学院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仅40年,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管理学院已由一所印度主要大学变成了全球著名的管理学院。
  有效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教育是印度管理学院成功的关键。从学院建立伊始,就确立了教授治校的管理理念,所有教师在学院的各项学术和非学术事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教师的授权成为该学院高质量办学的驱动力。
  学院拥有一批杰出的教师,他们既是教师、研究者,又是咨询家。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拥有博士学位,很多教师拥有在全球知名商学院任教的经验。除此之外,很多教师都拥有丰富的全职企业经历。学院建立以来,教师们修改已有案例,编写新案例,所从事的管理研究几乎占整个印度管理研究项目的1/3。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会议和研讨会,在国际刊物上投稿,广泛与各种机构合作,积极发展咨询项目。他们为各种私人和公众机构的执行委员会和政策制定委员会服务,为企业、财政机构、合作社团、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以及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国际机构服务。通过积极参与,教师们获益匪浅,保证了学术项目的前沿性。
  该学院划分明确的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具有广义上相同学科背景、教学和研究兴趣的教师组成一个群体。教师灵活地组成交叉学科组来处理需要用多学科方法解决的议题和管理挑战。每个教师在一个领域内拥有基本成员资格,另外可以在其他的领域拥有第二成员资格。每个领域的主席对与开展学术项目相关的事宜进行协调。该学院现有以下几个研究领域:商业政策、农业管理中心、交流、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组、经济学、财政和会计、市场营销、组织行为、人事和工业关系、产出与数量方法。群体包括:公共体系组和拉维·J·马太(Ravi J. Matthai)教育创新中心。
  为了满足除商业管理之外其他一些重要经济部门专业化管理的需求,印度管理学院建立了一系列部门或任务导向的教师群中心,汇集来自不同领域的教师从事研究和咨询活动。现在进行专门研究和咨询工作的中心有:管理中心、创新、策划和创业中心、远程通信政策研究中心、国家管理信息中心、精神健康支持项目、基础设施发展中心、印度公共转换中心以及健康服务管理中心。
  管理学院与29所世界知名商学院开展了学生交换合作项目,而且正努力与其他一些著名的美国、欧洲和东亚商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与哈佛商学院的合作对该学院的教育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管理学院不断融合东西方价值精华。
  管理学院具有丰富的学习项目和计划,这些计划都各具特色。研究生、博士生项目培训了近千名经理和管理者,为产业界、政府和其他战略部门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见表3)。
  
  管理学院最悠久、最有名的教学项目,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全印度乃至亚太地区排名第一,与超过25个相当水平的国外机构交换学生;该项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为期八周的暑期实习,使学生有机会到著名公司中工作,展示自己的创意。
  3. 印度尼赫鲁大学
  尼赫鲁大学成立于1969年,大学有10个学院和4个特别研究中心,拥有教学人员420名和非教学人员1 297名,在册学生4 890人次。主要开展研究生教育和研究,被大学拨款委员会认定为全国具有优秀潜质的大学之一。
  尼赫鲁大学的基本学术单位不是单学科的系,而是多学科的学院。学院由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组成,但他们研究的科目、方法以及领域都具有有机的联系。每个学院还有一些中心,它们在学院的大框架下运作,每个中心都是由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组成,他们从事着明确的交叉学科研究和教学项目。该大学除研究中心外,包括以下一些从事交叉学科研究和教学的学院:国际研究学院,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学院,社会科学学院,艺术与美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学院,计算机与系统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中心,分子医学中心,梵文研究中心,法律与管理研究中心。
  1996~2006年间,尼赫鲁大学和美、日、韩、英、奥地利等国的71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合作的领域与项目包括:教师互换、学生与研究人员互换、学术与教育信息互换、行政管理协调人员互换、合作研究活动、参与学术研讨会议、短期特别学术项目、文化合作项目等。
  尼赫鲁大学图书馆拥有藏书50万册,包括书籍、期刊、连载刊物和非书籍材料。这些藏书根据科目可划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三大主要部分,校内还有一些专业性的图书馆,很多学院和中心都拥有自己的图书室。最著名的有尼赫鲁经济学图书馆、历史学习图书中心和现代印度档案收藏馆。
  4. 三所研究型大学的经验
  (1)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迅速提高办学水平
  1950年创建的第一所印度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分校就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原型构建学术、科研和管理制度,从而在制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学院又从教师建设着手,聘请杰出的科学家戈什爵士任校长,他上任后不仅汇聚了印度最优秀的学者,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招揽最优秀的教师,从一开始就建设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因此,几年之中学院就发展成为印度教学和科研水平最高的机构之一。
  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管理学院的教师大都拥有在全球知名商学院任教的经验,他们在国际刊物中积极投稿,活跃在很多国际机构中。管理学院与29所世界知名商学院开展了学生交换合作项目,且正努力与其他一些著名的美、欧和东亚商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
  尼赫鲁大学在1996~2006年间与美、日、韩、英、奥地利等国的71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在教师、学生、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学术资料交换,合作研究,短期特别学术项目,文化合作等领域和项目上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三所研究型大学从制度上与国际接轨,在国际范围内吸收优秀学者,与国外大学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吸收借鉴了国际先进的办学经验,从而很快提升了自己的办学质量。在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中国研究型大学也应加快国际化和国际合作的脚步,取长补短,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
  (2)注重跨学科、交叉学科学习与研究
  从尼赫鲁大学与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管理学院这两所大学的学术机构组成可以发现,他们非常注重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与学习。
   印度管理学院则通过一系列明确划分的群体及领域来进行学术研究。具有广义上相同学科背景、教学和研究兴趣的教师组成一个群体。教师灵活地组成交叉学科组来处理需要用多学科方法解决的议题。印度管理学院还建立了一系列部门或任务导向的教师群中心,汇集不同领域的教师从事研究和咨询活动,以满足其他一些重要经济部门专业化管理的需求。
  跨学科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跨越单一学科或研究实践领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模式。20世纪60、70年代被称为跨学科研究时代,美国各大学纷纷兴起跨学科研究,各类不同的机构也在支持跨学科研究活动。我国跨学科研究方兴未艾,以上三所大学的做法显然是值得我国大学借鉴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印度是中国的邻邦,同属文明古国及人口大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状况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我国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印度三所研究型大学在国际合作、跨学科研究等方面的经验和可行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参考资料
  1 王留栓. 亚非拉十国高等教育[M]. 学林出版社. 2001
  2 朱玫.美国的跨学科研究[J]. 国外社会科学. 1992(5)
  3 http://www.education.nic.in/higedu.asp
  4 http://www.ugc.ac.in/inside/pcouncil.html
  5 http://ed.sjtu.edu.cn/ranking.htm
  6 http://www.iimahd.ernet.in/recruitment/recruitment_ why_worldclass.htm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 张 鹤
其他文献
摘要:研读了某地两校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调研测试卷,评析试题的命题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认为某些一线教师在贯彻新课标等方面尚有差距,具体表现在对化学教学内容的“难、繁、偏、旧”的失控。究其表现与成因,可简明归纳为因“繁”而“难”、因“旧”而“偏”、求“异”而“误”等几种情况。  关键词:高三化学;调研测试卷;化学教学;试题分析;难繁偏旧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7–008
记者:经过几年出国留学热潮后,学生和家长对留学都变得更加谨慎;随着留学归国人员数量的增多,以及出现的一些“海龟”变“海带”的现象,社会上也产生了不少对出国留学的负面看法,您认为这些负面的观点是否会影响我国的出国留学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您是否依旧看好我国的出国留学市场?  张永琪:从国家每年公布的留学生统计数据和有关我国社会发展的报告就能看出,留学市场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教
摘要:以2017年福建省中考实验探究题为切入点,简单评述试题的特点和新形势下对中考复习的要求,阐述控制变量思想在中考复习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根据中考复习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开展以渗透控制变量思想的中考复习教学,结合有代表性的实例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中考复习;控制变量法;教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12–007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
据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2012年10月9日报道,非洲存在学术人才严重流失现象。这种人才流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些学者在本国从事学术领域外的工作;另一种是一些学者移民到较发达的非洲国家,在待遇优厚的大学工作。  以博茨瓦纳大学为例,法学院里每年都会有学者改行去做法官。政府部门、外企均从大学里的高素质学者中选拔员工。最终,许多学者放弃在大学工作,转而去那些广招贤才且薪资优厚的单位。该校还有一批学术工
五、教育信息化助催教育技术  和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记者:几年前,您在华东师范大学(简称华东师大)创建了一个“未来教师空间站”,这一实验室的创建对于教师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丁钢:教师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要做好教师教育,需要有很好的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支撑。教师教育好比是金字塔的塔尖,它能否做到领先,要看教育科学研究能有多大的力量来为之提供厚实的基础,而在教育科学研究当中
2007年9月28日,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斯佩林斯宣布,将拨款245万美元给美国大学协会、美国州立大学协会和全国州立和赠地大学协会等三个高等教育组织,用于进行为期18个月的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研究。作为教育部“高中后成绩与机构表现试验项目”(Post-secondary Achievement and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Pilot Program)的一部分,245万美
人物简介:布尔克哈尔特·米尔克(Burkhard Mielke),1943出生于德国,欧洲中小学校长联合会(European School Heads Association)前任会长、现任名誉会长,国际中小学校长联盟(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Principals)理事会成员,德国北威州校长联合会名誉主席。    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  校长所面临的问题渐渐趋近
摘要: 以“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为主题,运用古籍文献中的相关内容为情境,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学讨论的模式,给学生建构起铵(氨)的知识体系,同时揭示化学学科的知识性和人文性,实现学科教学与人文教学的融合,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关键词: 化学史; 古籍文献; 氮肥; 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02-0046-05  中图分类号: G63
动 态    400名中英青年将进行互访  中英两国代表于8月7日就“中英400-青年交流计划”签署谅解备忘录。此项目计划在2008~2010年3年间,分别从中英两国挑选出400名具有领导力潜质的青年代表到对象国开展为期10天的访问活动。通过与多领域的领导人、专家和实践者的交流,这些青年将进一步增强和发展其在相应领域中的理解和技能。  作为对布朗首相与温家宝总理2008年1月18日共识的推进,英国
摘要: 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对其教学实施流程、设计意图进行分析,重点阐述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力求还原真实的科学探究情境,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以及能力的进阶式提升。   关键词: 实验探究; 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金属活动性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2-0046-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