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是第一批高铁桥梁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世界铁路桥之最”,是世界首座6线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是世界同类级别高速铁路中跨度最大的双跨连拱桥;是目前世界上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大桥,代表了中国当时桥梁建造的最高水平。大桥2006年开工,2011年建成,全长9270米,主跨336米,桥面布置6线铁路分别为京沪高速铁路双线、沪汉蓉铁路双线和南京地铁双线。 京沪高铁1318公里沿线途经24
其他文献
草玄,本名何闯,中国作协会员,江西省滕王阁文学院特聘作家。出版作品有《神魔蚩尤》《狂狷上不了天堂》等,编剧作品有电视连续剧《武动乾坤》、动画片《十二生肖》系列等。 怪侠们的梦想 20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每次出门活动,都会穿上中山装,意气风发,像是去迎接“五四运动”的爆发。但很快就意兴阑珊,因为本地难得找到几位同龄的志同道合者,好不容易组建一个文学社,没多久便作鸟兽散。满腔的热血,大把的青春,无
一句简单的问候 简易的挥手与低头 你朴素的裙尾与妆容 在画师眼里是景致 在我眼里是扉页的黄纸 调和住空气的逶迤 让它简单到只有你的气息 列车昏了头 也许是看透了离别与重逢 那种大起大落的情绪 亦如自己简单且笔直的轨路 车站人烟稀少 眼泪让步伐印出你的决绝 回响在电闪雷鸣的肺腑里 是被你背影鄙视的痴情 桀骜与尊严都可以拋弃 因为我想饱啜苦情之水 每一滴都是心碎 我
作家不可能一直使用第一手经验写作,这样的资源有限且不易短期再生,文学生命长的作家必然会从一手经验向写二手、三手经验转场。这几乎是所有成熟作家的共识。 不过,就散文而言,在砌字手艺相当的情况下,在一手生活经验里深度开掘的写作,更容易接通读者的心肺和泪腺。 这是《星火》自今年5月初发起一手经验散文征文的初衷。没有哪本综合性文学期刊缺少散文来稿,但报刊上,那种穿着华美服饰隔岸观火的散文比例太高了,对
牌子太多,墙面有限,挂哪个,怎么挂?成了困扰一些基层干部的问题。据《半月谈》报道,在有些地方的村委会,墙面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牌子。部分上级部门为了让本部门的工作内容在基层显得更重要,开始“抢占”村委会墙上的“C位”(核心位置)。基层干部为了应对检查,只好哪个部门来检查,就在“C位”挂哪个部门的牌子。对此,您有什么想說的? “微话题”栏目参与方式:扫码关注党员生活微信公众号(微信ID:党员生活),
余玦,1995年生。无任何值得赘述的经历。写作于我是一场孤独的修行。惟愿我的笔坚实有力,冲破滥情、煽情的伊甸园,噙善恶之果,进入生命的浩瀚疆域,于书写中一寸寸贴近源头。 我总有种错觉,以为在大路的下个拐弯处会冲出一群蜜色的阿克哈·塔克马。它们在昼亮的烈风中疾奔,长鬃四下飞掷,穿过荒凉奇幻的红褐岩山,从积雪覆盖的冻土上驰骋而过,最后轰隆隆跃入洪流急涌的木垒河。巨大的漩涡翻滚声,像有雷阵正狂击着这片
刘华,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1982年初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分配在江西省文联《星火》编辑部工作,1995年10月至2002年4月任《星火》主编,曾任江西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著有长篇小说《车头爹 车厢娘》(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大地耳目》(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和长篇文化散文《灵魂的居所》等各类作品二十余部。 出产萝卜
欧阳国,1987年出生,江西兴国人,现居吉安市,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读者》《散文选刊》《中国青年》等期刊。 女人的子宫,让女人绝望,也给女人希望。 因为子宫,耄耋之年的英住进了省城医院。这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情。该死的子宫,难以启齿的子宫,让活到全身基本被黄土掩埋的英抬不起头来。 英静静地躺在离家200多公里的生疏城市,药水不停地流进她脆弱的身体。昏暗的灯光,白色的床单,充斥药水味的
广州市民,笑谈等风来 “山竹”肆虐,如猛兽 猖獗一时,我们严阵以待 把“山竹”吃掉 来个瓮中捉鳖,抑或让它消失,让它逃窜 曾经的广东人,闻台风而丧胆 如今,人们等台风,等出了过年的感觉 冰箱塞满了,水池储满了,窗户也贴好了 尽管呼啸,尽管如虎狮鬓毛 来吧,老子不怕你 这架势,不要说十几级台风 魑魅魍魉也吓走一群 天地翻覆,且聽风吟 我备上了烛光和美酒 刘又青,笔名青草正
摸排82万人、对接10余万人、经历12个不眠之夜……2月23日上午,荆州火车站开往深圳北的务工专列准时发出,荆州551名在粤务工人员乘坐该趟列车安全顺利返岗。 荆州“点对点”入选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2020年起,荆州首开组织专列“点对点”的先河,输送务工人员返岗复工,获评“2020年度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及地方就业创新事件”,并入选2020年湖北就业十件大事。 2020年2月,市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夜
连日来,很多同行冒着风险在一线采访,敬佩之余,我看到了新闻人身上那种力量、情怀与修养。因此,在接到张继先采访任务时,能够有机会在疫情战斗中记录这样一位非凡医生,我感到使命神圣。 由于张继先工作繁忙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最终我和院方协商,用连线方式采访,并与通讯员合作完成稿件。 无法深入一线,与他们面对面对话,我感到深深遗憾,也深深理解,疫情当前,少一个人去医院冒风险,便是少给医护人员添麻烦。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