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对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肺癌患者疗效的预测及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200例肺癌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指标、外周血指标、疗效指标及生存指标等.结果 无肝转移、免疫联合化疗、NLR≤2.81、LDH≤202.5 u/L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更高(P<0.05).NLR联合LDH预测DCR的AUC值为0.698(P<0.05).单因素分析示无肝转移、一线免疫治疗、免疫联合化疗、LDH≤202.5 u/L均与PFS有关(P<0.05).多
【机 构】
:
650118 昆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干部医疗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对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肺癌患者疗效的预测及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200例肺癌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指标、外周血指标、疗效指标及生存指标等.结果 无肝转移、免疫联合化疗、NLR≤2.81、LDH≤202.5 u/L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更高(P<0.05).NLR联合LDH预测DCR的AUC值为0.698(P<0.05).单因素分析示无肝转移、一线免疫治疗、免疫联合化疗、LDH≤202.5 u/L均与PFS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示无肝转移、LDH≤202.5 u/L患者的PFS更长(P<0.05).探索性分析示两周期免疫治疗后NLR、LDH的明显下降提示免疫治疗的有效性(P<0.05).结论 NLR≤2.81、LDH≤202.5 u/L、无肝转移、免疫联合化疗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且无肝转移、LDH≤202.5 u/L是接受免疫治疗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另外,外周血NLR、LDH的变化与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相关.
其他文献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亚型.虽然通过甲状腺切除术、微波消融术、放射性碘和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能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仍然无法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因此,寻求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提供有效的早期诊断、精确的治疗以及较好的长期预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总结非编码RNAs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期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标志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免疫检查点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模式,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单抗药物即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获批进入临床,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PD-1/PD-L1抑制剂在临床上的逐步推广应用,其引起的各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多个内分泌腺体受损的相关不良反应报道.本文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引起的各内分泌腺体相关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以及对应临床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目的 分析2012—2015年湖北省男性乳腺癌的发病及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2012—2015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处上报的数据,将收集的数据按照年份、城乡及年龄别等作为分层因素,分析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对比男性和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及死亡差异.结果 2012—2015年湖北省共报告106例新发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为0.43/105,女性10052例,发病率为42.76/105,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99;男性乳腺癌死亡37例,死亡率为0.15/105,女性2201例,死亡率为9.36/105,男女死亡率
胃癌因其高流行状态已成为我国一大公共卫生问题.环状RNA(circRNA)由于可稳定存在于人类的多种体液中,具备液态活检的先天优势,成为近年来精准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基于circRNA的生物学特征,归纳circRNA在胃癌早期筛查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circRNA作为新兴液体活检标志物的可能性及可靠性,为今后circRNA作为胃癌临床诊疗、评估、预后分子标志物的开发和转化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