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急救首要按压心脏”等14则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anla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病急救首要按压心脏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调查发现,在患者突发心脏病并晕厥时,人工呼吸其实没有必要,仅仅采取按压心脏的方式就可达到急救的效果。研究小组调查了4068名18岁以上患者,他们都是在有人在身边的情况下,心跳突然停止并被救护车运到医院的。在发病之初,这些人受到了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治疗或者两者之一,统计数据显示,人工呼吸的救治效果并不明显,而心脏按压才是急救的关键。
  
  肥胖孕妇体重不宜多增
  
  孕妇们一般都吃得较多,以增加体重并维持孕期营养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不过美国研究人员目前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本身就超重或肥胖的孕妇应该少增加甚至不增加体重。按照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1990年制订并应用至今的指导标准,女性在怀孕期间体重至少应该增加6.8千克,且不设上限。但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对于肥胖女性来说,孕期限制体重增加好处很多,比如不易患孕期高血压,剖腹产的几率较低,新生儿的体重更趋于正常。
  
  美重启黑洞观测项目
  
  美国宇航局日前决定重新启动“核分光望远镜阵列”(NuSTAR)项目,以进一步加强对黑洞的观测。2003年11月,美国宇航局从36个“小探测器飞行任务”方案中,筛选出5个最有科学价值的备选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其中包括预计耗资1.32亿美元的NuSTAR项目。2006年,这一项目在即将正式启动时,由于出现财政问题而被美国宇航局暂停。NuSTAR观测黑洞的灵敏度将比目前的仪器高出500多倍。
  
  太空飞行会使细菌毒性增强
  
  太空飞行时,由于要适应特殊的微重力环境,宇航员的身体会发生生理变化。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小小的细菌也有类似情况。到太空中飞一遭,细菌的毒性竟会增强。科学家曾将装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病菌瓶放入了航天飞机货舱中,以研究太空飞行对细菌的影响。12天的太空飞行结束后,研究人员发现,与未上太空的细菌相比,经历十几天太空飞行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有167个基因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毒性分析发现,这些细菌的毒性是正常细菌的近3倍。
  
  用于血管治疗的机器人
  
  韩国全南大学正在研发用于血管治疗的微型机器人,并计划于2013年研制出相关产品。这种微型机器人预计直径1毫米、长10毫米,在诊治过程中移动速度可达每分钟50毫米。据介绍,尽管这种机器人外形极小,但将具备位置识别、超声波成像等多种功能,医疗人员可从人体外对其进行有线或无线操纵,以便准确完成药物注射等任务。
  
  日本提出“月亮女神2”探月构想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最近提出“月亮女神2”探月构想,目标是在2010年至2020年之间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构想中的“月亮女神2”计划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约2米高的着陆器、装有机械臂的探测车和围绕月球运行的中继卫星。着陆器在月球表面着陆后,探测车可以在月球表面移动,进行钻探和研究月球表面岩石等工作。
  
  候鸟能“看到”地球磁场
  
  德国一项研究发现,候鸟可以“看到”地球磁场,并把它当作长途飞行时的导航工具。研究人员发现,候鸟眼部对磁场方向敏感的神经组织通过脑部的一条路径与大脑中负责飞行方向的区域相连。科学家很早就发现,候鸟在每年的大规模迁徙中能够感知地球磁场方向,并借此导航,但具体工作机制却是一个未解之谜。科学家对候鸟园莺的神经系统活动进行了跟踪和分析,力图从神经解剖学层面破解这个谜题。
  
  夜间肾透析效果好
  
  加拿大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肾脏疾病患者如果是在夜间睡眠时做肾脏透析,效果会更好。研究人员选取了51名肾脏疾病患者,其中26人接受夜间肾脏透析,25人接受传统肾脏透析。研究报告显示,经过6个月的实验,接受夜间肾脏透析者左心室肥大现象大大降低,左心室重量平均减少13.8克;接受传统肾脏透析的患者左心室重量反而平均增加1.5克。心脏过重意味其正常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日本在宇宙空旷区发现铁元素
  
  日本研究人员最近报告称,他们在远离星系的宇宙空旷区发现了铁元素。在宇宙中,观测到含有铁元素的星体并不奇怪,但在没有星体的空旷区是否也存在铁元素呢?研究小组利用日本“朱雀”号X射线天文卫星观测了一片几乎是空无一物的宇宙空旷区。所观测区域距离“Abell401”星系约500万光年,而“Abell401”星系离地球约有10亿光年。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这片空旷区放射出的x射线,认为那里存在铁元素。
  
  为手机充电的生物燃料电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学生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能用废弃的植物纤维产生电能的生物燃料电池,它可专门用来为手机充电。这种电池名为“生物伏特”,它利用一种特殊细菌在分解植物纤维时将电子释放出来,从而产生电能。在产生电能的反应过程中,多数现有生物燃料电池都是用铂作为催化剂,但这个学生科研小组为了降低电池成本,使用了一种廉价的催化剂。
  
  新型器械治疗半月板损伤
  
  美国研究人员参与研制的一种治疗膝盖半月板损伤的新型医疗器械,可有效修复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是膝盖处的一种填充组织,是膝盖的“减震器”,起到连接和稳定作用。但是半月板的三分之二都是无血管组织,因此半月板撕裂后不能自行修复。以往半月板撕裂后,医生有时不得不将受损的半月板完全去除,而这通常会导致患者膝功能受损,进而出现膝关节炎。
  
  超小型“三合一”笔记本电脑
  
  日本一家公司日前展示了一款超小型笔记本电脑,它的显示屏只有5.6英寸,重量不到600克,却具备电脑、电视机和电子词典“三合一”的功能。这款“LOOX u”系列笔记本电脑,掂量起来像一本书一样轻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款电脑的键盘操作与普通电脑一模一样,触摸屏还支持手指和笔尖的点击操作,而且电脑支持无线上网。如果采用大容量电池,它可连续工作7个小时以上。
  
  通过手掌静脉识别人的新装置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了鼠标型手掌静脉认证装置,它可以为用户省却记忆长串密码的麻烦。这种装置通过发射近红外线拍摄手掌静脉的脉络,来判断用户是否通过认证。由于手掌静脉所含识别信息比指纹更丰富,这种装置的认证精度可达到指纹认证装置的10倍左右,伪造认证信息非常困难。而且静脉位于手掌内部,不易受气温等因素影响,几乎适用于所有用户。
  
  与椎间盘突出患病风险相关的基因被发现
  
  日本专家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一种名为COLllAl的基因发生变异,可能会增加人患椎间盘突出的风险。研究人员发现,COLllAl基因与11型胶原蛋白的合成相关。11型胶原蛋白是构成软骨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质,它可保护椎间盘不变型。如果该基因发生变异导致11型胶原蛋白合成量减少,则有可能使人更易患椎间盘突出。
  
  责任编辑 庞 云
其他文献
元旦溯源  现代意义的“元旦”是指阳历新年的第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说文解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即早晨的意思。因此,“元旦”即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统一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恢复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相
我国最早的丛书  “丛书”在我国古已有之。最早以“丛书”为书名的是唐代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学术界公认,我国最早的一部丛书是宋代嘉泰二年前鼎孙等人编的《儒学警悟》。它收宋人著作6种,共40卷。我国最大一部丛书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计收书3500多种,近8万卷。还有《永乐大典》,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规模丛书。    北京发现数公里未记录在案的“新”长城  长城北京段新发现了数千米长城,使
2005年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终有了归属,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此后,人们对奖金的多与少有很多争论,说少者有之,说多者也有之。然而,很少有媒体和公众去关注这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过程和方式。  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诺贝尔奖的评选。  诺贝尔奖的评比是保密的,评比的内情需要在50年后才能公布。尽管评委都是世界上各个专业的顶尖专家,但由于其保密性,会让人产生很多猜测,甚至认为不公
自卫与示警的手段    尾巴不仅能够进攻,还有自卫、示警的功能。  大壁虎的尾巴易断,但能再生,在尾巴受到攻击时就可以剧烈地摆动身体,通过尾部肌肉强有力的收缩,造成尾椎骨在关节面处发生断裂,以此来逃避敌害,这种行为被称为残体自卫。有些蛇也和壁虎一样,能够断尾而逃,以保全性命。这一招虽然很妙,但代价很高。自残后的尾巴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将会影响运动、繁殖和捕食等功能。可见,断尾对于这些动物
你是否一直对有些人饭量惊人却依旧保持苗条身材,而自己小心控制饮食却仍旧发胖而感到“忿忿不平”?其实,这是一种神经传递素——含于血液中的复合胺在起作用。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发表论文指出,这种神经传递素不仅控制你是否需要吃和吃多少,还可能会帮助身体确认是需要“燃烧”多余的能量,还是以脂肪的形式将它们存储。研究人员以蛔虫为试验对象,因为这些动物遗传特性和哺乳动物类似,因此试验结果也适用于人类。研究人员表示
环保不仅是政治家、企业家的事,也事关每一个普通人。让我们从身边的细微小事做起吧!有时,需要的仅仅是改变一下你的习惯而已。    尽量少乘电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电梯成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的伙伴。摩天大厦,当然不能靠步行走着上去,但是去较低的楼层,步行还是益处很多,不仅节电,而且活动了身体;有益节能,更有益经常坐在电脑旁工作的人们。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电梯年耗电量
人们喜欢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那些伟大的科学理论上,的确,正是这些伟大理论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并非所有的想法都是正确的。很多理论虽然当时盛行一时,但是最终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尽管如此,它们仍是科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1 “磁山”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利用罗盘导航横渡大西洋,但是包括他在内的当时的人们都不清楚罗盘的工作原理。哥伦布推测,北极星导致罗盘的指针指向北方。后来的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京都议定书,多种树……”这些似乎就是大部分人印象里对付全球变暖的所有对策。但是,科学家们比普通人想象得更富有创造力,他们对一些看上去疯狂的想法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这些想法之所以疯狂,就是因为它们不再被动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地球升温的速度,而是主动地出击,降低当前的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科学有时候需要些勇气和疯狂。    铁豆腐渣工程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公司曾进行
沙洲“森林岛”    谈到沙地,人们常常想起滚滚黄沙、呼啸的龙卷风、枯萎的孤树……而位于我国东北部松嫩平原之中的松嫩沙地,历史上记载,曾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森林,沙地周围是优质的羊草草原,是蒙古族及其他游牧民族重要的活动区。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的中西部,西接大兴安岭,东临长白山地,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大兴安岭有效地阻止了内陆沙漠化的东扩,保证了松嫩沙地的演变只受本地自身因素影响,与蒙古高原联系甚微。气候
你了解水吗?当我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你会感到奇怪。因为水是生命之源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分子量18也是中学生都知道的基本知识,水还有什么奥秘呢?其实,现代科学对水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至今一直没有突破,特别是不了解细胞内的水与平常的水和冰究竟有何不同,连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利诺斯·卡尔鲍林都说:“我们仍然很大程度上对液态水结构以及水溶液的结构不甚了解。”所以,水还是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