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an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以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我们对医院感染控制及相关工作进行卫生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存在的问题
  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多数医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但真正承担起医院感染管理职责的很少;制定了管理制度,但多流于形式;普遍缺少业务精良的管理人员,检查指导不到位。
  缺少卫生知识,不按规程操作。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缺乏医院感染和消毒隔离知识,意识淡薄,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在医疗活动中不能按照规范要求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建筑布局不合理。科室、疗区、通道、服务区等布局不合理,不便于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介入性诊疗科室内部设置不合理,缺少功能间,达不到洗消与操作分开的要求;多数医院供应室面积小,功能结构不合理,人流、物流和三分划区不符合卫生学标准。
  设施设备不足。消毒器械和消毒药剂不足,满足不了消毒灭菌需要。主要问题是高压灭菌设备陈旧落后,缺少干热和环氧已烷灭菌设备,缺少有效实用的空气消毒设备,消毒剂种类不足;诊疗设备不足,在诊疗过程中无法对所用设备进行循环消毒;消毒设施不完备,缺少清洗消毒用水槽和器具,容器不消毒、不及时更换等情况较为普遍。
  消毒剂使用不规范。采购消毒剂时不索证,把关不严;消毒剂选用不当,如使用达不到灭菌作用的消毒剂处理需灭菌的物品;消毒剂使用浓度不当、更换不及时等。
  监测不规范。多数医院没按规定进行医疗环境、物品和医护人员对手的监测;供应室灭菌效果监测仅限于化学指示卡;医院感染率监测目前仅限于住院患者的全面综合性监测。
  
  要采取的措施
  加强领导,严格管理。设立由院长负责,医疗、护理、检验、药剂及后勤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逐个部门落实责任,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将对医院感染控制起到切实、高效的作用;配备高素质的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负责检查指导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进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的监测,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时提出控制措施,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护人员间传达反馈有关信息和要求。
  明确制度,规范操作。制定消毒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消毒产品使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疗废物管理、监测、感染报告及信息反馈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各种消毒灭菌操作进行细化,使其更合理、更具可操作性;根据医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和材质,合理选择消毒灭菌方法;使用消毒剂时,按其作用水平合理选用与配制、按时更换、定期监测,容器要符合要求并定期消毒;明确规定操作前后的洗手消毒要求,使之成为习惯;建立有效的约束管理机制,做到落实责任、坚持经常。
  全员培训,强化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全体医护人员中普及医院感染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入“标准预防”概念,掌握操作技能,强化消毒隔离、无菌观念;开展医德教育,提高认识,把医院感染控制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经常沟通,密切配合,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
  合理布局,利于消毒隔离各区域和各科室布局、各科室内部结构应合理,做到医疗与生活区分开、门诊与病区相对隔离、介入性诊疗科室洗消与操作分室、供应室设计布局和工作流程合理实用,符合卫生标准。
  完善设施,保证消毒灭菌需要。配备能满足不同医疗器械需要的消毒灭菌设备,设备力求先进、实用、高效;配备数量充足、易于清洗消毒的医疗器械,以保证循环使用消毒的需要;合理选择消毒药剂,采购时注意索证、查验,确保产品真实可靠,种类应满足消毒灭菌需要;按不同医疗环境的需要,配备能够满足要求的空气消毒设备。
  加强监测,掌握情况。定期进行重点科室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和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消毒效果的监测,掌握医疗环境及医疗物品的消毒质量情况;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当发现传染病人或有明确污染情况时,除有针对性的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外,要对环境、物品等进行污染指标监测。
  加大力度,严格执法。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对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力度,一方面增加监督频次,做到经常性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另一方面对所发现的违法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罚,促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回顾20余年的急诊急救工作,探讨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阿托品的应用时机、方法。认为诊断确立后早期、足量用阿托品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反复用药,在用药中认真观察,在观察中适时调整用药剂量,方可取得满意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中毒 阿托品    早期用药     在诊断确立后立即用药,转诊途中坚持用药: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在转诊途中已经停止呼吸心跳,到医
天然蛋白质由20种天然氨基酸组成,这些蛋白质的构筑基元包含功能基团:羧基、氨基、巯基、硫醚、羟基、碱性胺、烷基和芳基。然而,这些有限的功能基团却不足以完成生物体内所
针对目前使用的文献信息管理系统的统计模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馆藏监测系统,并对具体的功能、流程设计和系统实现进行了描述,在系统实施后进行了相关讨论。
摘 要 目的:了解综合管理对出院后糖尿病(DM)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将196例出院的糖尿病患者按照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定期进行综合管理指导,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6个月后,通过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自我监测血糖、药物治疗、足部护理、低血糖处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10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综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