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教学语言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deda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半是精神和感情的代名词。”教学语言更是一种机智,一种才华,一种素养。著名教肓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有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影响着自己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更影响学生的学习收获。可见,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充满激情,充满知识智力,富有启迪性而又准确鲜明流利的讲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形成符合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语言。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由于学习的任务比较重,他们很难有多余的课外时间,所以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这就要我们教师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地钻研和理解,在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褒贬分明,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在每一个45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进而引起对每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在驾驭课堂语言时要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只有生动有趣才能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教师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在授课时,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搬迁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老舍先生讲课就出语风趣,在讲到文艺作品要写出人物的典型性格时,他讲到:“要把人物性格描绘得一看就知道像谁,至少也得像他二哥。”这样一来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写作。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当然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据说鲁迅先生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着感情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因为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很重要,他们总是很重视教师给予的评价。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当某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应能亲切和蔼地对他(她)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然后对全体学生提醒说:“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实这个问题从XX角度考虑简单嘛!”这时,那位同学往往会成为第一个抢答者,其他学生也会纷纷踊跃思考。
   最后,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文雅、优美。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难教也是学生难懂的,很多学生怕学文言文,我们在教文言文时可以根据文章中提到的某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生活道理等在导入时针对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兴趣加以引导。我们在《鸿门宴》的教学中评价项羽时可以这样说:“对于项羽我们爱恨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有人则觉得他太过于狂妄自大。你对项羽是爱多一点,还是恨多一些呢?”这时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于是,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弗洛伊德说:“言辞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他们能带来最大的幸福,也能带来最深的失望。”让我们针对教学任务、教学对象、体裁内容,正确地运用教学语言,使受教育者的行动服从于教育者的意愿,成功的带着学生走向教材。
  
  朱琳,女,现居江苏铜山。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范着高中语文教学。老师的教学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作文教学探索也不例外。笔者学习了广东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认为把握新课标理念,弄清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进行高中作文探索的关键。我们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整体性的观念,把作文教学跟学生的人格构建,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观,及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作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个体、社会生活充分结合,摆脱
教学中,由于受外界环境多侧面、多层次、多样化地相互作用的影响,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发生,学生的学习表现“出格”,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因此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出格”更为突出,作为教者,如果能灵活妥当地去处理,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面对“天真”的问题,鼓励引导  有位老师在上《乡下孩子》一课时,让才上二年级的学生用“曾是妈妈怀里”一句中的“
挂在故乡的灯笼,有些年头了   它高出老屋好儿寸   天太冷,会变成冰凌里的玉石掉下来   砸碎提心吊胆的深夜   天空,极度干燥,风吹地摇   这些细节的刻画   它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结局   而母親照例扫雪,看预报   干净院子仍是旧址   让回家的人,不至于迷失在门外或路上   守候   行迹于江湖的人,刀起刀落   有悬念上的果   即使,你用双手劈开生死路的大山   却砍不断东去的
吴启茂,中共党员,1975年参加工作,1983年任教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初中,1992年任利川市龙船初中校长,2004年任利川市柏杨初中校长。1985年9月被评为利川市优秀教师,1989年9月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    初见吴启茂校长,你可能很难将理想的字眼联系在他的身上,他随时都可能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来记着什么。数学教师职业带来他周密严谨的思维模式;但随着谈话的深入,你会发现他充涨的激情
2020年7月25日,中国传媒大学黑匣子剧场里,戏剧影视学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天黑别闭眼》上演了。容纳200人的剧场挤得满满当当,连过道上都坐满了同学。这部剧演了两个小时,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戏剧博导李胜利、王婧两位老师说:“这部剧是我校近年来,学生自创剧中最成功的!”  编剧:采访身边同学,感知细腻的情感  这部剧取材于同学身边发生的两件真实故事。第一件发生在
桂雅丽,男,1963年生于禅宗文化兴盛地湖北省黄梅县。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黄冈市中学语文学会会员。1991年荣获“湖北省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主持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研究会课题“作文三级训练”研究,该课题荣获实验优秀奖。主编《语文知识趣味百则》、《揣摩·理解·训练》等,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    湖北黄冈是一片神奇的
在鄂西北武当山脉的崇山峻岭中,在碧水潺流的沮水河畔,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这就是2006年4月被教育部通报表彰为“国家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保康县教师进修学校。学校在38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保康教育和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被人们誉为保康教育的“黄埔军校”和“人才的摇篮”。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于石榴花开的五月走访了该校校长——熊正柱。  袁:保康县教师进修学校已走过了38年的风雨历程,
书包装矿石,悔!  在求学生涯里,我们都经历过太多分离,重新分班、转学、毕业、升学等,我们都不得不和同窗分离。但是,有一种更让人感到无奈甚至无力的同窗分离:上周五你们还一起背着书包放学回家,下周一却被班主任告知,某位同学决定不再上学了,想出去打工,或者家里不支持他上学,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  我来自四川省大凉山的一个小山村,坐落在半山腰的家,离最近的学校也要走上两个小时,离县里的高中更加遥远。我们
“差生”、“后进生”、“学困生”,提起这些名词,老师皱眉,父母叹息,邻居摇头,大家谈“差”色变,骨子里透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在教育中,老师、家长常常方法简单,其结果使他们越滑越远,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仔细分析后进生“差”的根源:有家庭、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有教育方法不当,也有学生生理上存在缺陷或心理上发生障碍等多方面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在十六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转差技巧,取得较好
浮移的海藻,日行千里  滑翔的欲望,一波三折  越过一支筆,一杯水、一页纸  青烟,缭绕,锈落于空山或古寺  白哇哇的大风刮走风云  高蹈的风月为世界服刑  然则大风过后  理所当然,喜迎明确的日子  烽火墙外,诗心漂流  与太白,与屈子长亭对歌  长在眉梢的,是开不败的常青树  和藤蔓。而根系,那剑齿的根系  贴近大地、事物的源头  在流亡中永生  在漩涡中沐浴  或者在江河酿造的水域,泅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