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之思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un5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黄叶是哺育春天的意义。他们以黄叶在小场合的默默付出为美。余秋雨先生却道不然,黄叶本身即为美。他爱的是黄叶招展枝头,敞然大场合的恣意情态。
  依我所见,无论大场合还是小场合,掌之得当,均可谓是一种人生智慧。
  《老子》中有“虚室生白”之句,旨在告诉我们,不拘于虚空的“室”,即使处于小场合,也能生发自身的“白”。
  如同里的退思园,园主任兰生就是从朝廷那暗流涌动的大场合中退下,来到江南水乡来。他留下的这座园林成为了后世名景,他也因此被世人铭记。留于小场合的智慧,自此体现。
  可退居小场合,绝不意味着消极自弃。当今社会流行起“佛系”一说。佛系,本应有“纳须弥于芥子”的超然胸襟。可打着“佛系”旗号的那些人,却反而行之,固守在自己的小场合里,美其名曰自己过的是“佛系人生”。何时“佛系”已成了囿于小场合的遮羞布?在那些“佛系青年”高喊着“平凡无罪”的口号时,早已有人默默超越他们,以难言的毅力从一个个小场合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被誉为“江苏塞内蒂”的球员吉翔,自小热爱足球,放学后,人们总能在街上看到他一次次练习传球的身影。而今,他入选了国家队,踏上了属于他的大场合。他说“代表国家队比赛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我必须努力去拼。”这就是大场合的力量,奋力向前,永不退却!
  中国也正向国际大场合迈进。绵延古今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传播了多少璀璨的中华文化。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东方巨龙已然觉醒,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承担起一个大国的重任。当然,在前往大场合的路上,也有人过于急功近利,只顾一味向前。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处于小场合时的初心,不被贪婪、欲望泯灭最初的梦想。唯此,才能行稳致远。
  进退得当,不随波逐流,偏安一隅,囿于自己的小场合。也不一味向前,无审无思,困于大场合的声色名利。这才是小场合与大场合间的智慧,也是我所追求的人生本色。
  (指导教师:王瑞东)
  评点:王莹
  本文视角独特,从两方面谈对待人生的態度——大场合和小场合,并分别列举事例佐证自己的看法。在开头便抛出观点,并在后文中反复加以证明,让文章显得层次分明,令人印象深刻。
其他文献
所谓跨界,指的是突破原有行业惯例和常规,通过嫁接其他行业的理念和技术,从而实现创新和突破的行为。如今,“跨界”已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以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新锐的眼光,引领时代的新潮。《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个人来说,顺应时势,主动改变,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对企业来说,在某个领域很难进一步提升时,不妨采用跨界思维。转换思维,也许会别有一番天地。  【人物素材】  梁凤仪:
“审美低下”是这两年讨论很多的一个话题。知乎上曾经有一个热门问题,“就2015年年初而言,国人的审美大体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其中一个答案贴出了从我国城乡居民的穿衣打扮到中学校服、从室内装修到单位食堂的几十张图片,得到了将近8万次点赞。从那以后,每年知乎上都有一个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把年份从2015年一直换到了2019年,答案也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对那些低俗审美的不满和吐槽。  不过说实话,我倒
人类一直以来以高等动物自居,认为人类要高于自然界中的其它生物,是有智慧的。而我却认为,人类的智慧并非是自己为之,而是来源于与我们最亲密的大自然。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被贬永州,柳宗元郁郁寡欢。但此时,是大自然的智慧使他“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谙天人合一的至理,从而使他旷达心神,尽享自然美景。西山的“岈然洼然”之貌与“苍然暮色”,不也正是大自然的智慧
人很早以前就仰望鸟儿飞翔的姿态,渴望着自己也能在空中翱翔。有的人试图得到鹰的翅膀,以为这样就可以飞翔,殊不知,人自身并不会飞翔。梦想亦是如此,不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挥洒足够的汗水,梦想就只是空中楼阁,是永远到不了的彼岸。  因此,要先过自己的努力蓄能,再适当借用工具的力量,才终能振翅高飞,去接近梦想。  用努力蓄能,充满追梦的能量条。鹰击长空,先得有怎样的努力?从万丈悬崖上被推落,坠向无尽深渊,饱经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析  从这幅漫画整体思考,写人就是做人,描红的过程中,就是将人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使新冠疫苗接种更深入人心,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宣传语。其中“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走红网络。  人们经常会为某种需求选择适合的表达。对于“需求与表达”,你有什么看法、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就材料来看,“一起苗苗苗苗苗”改编自热门流行歌曲《学猫叫》歌词“一起喵喵喵喵……”。将动员打疫苗与流行歌曲巧妙结合,朗朗上口,希望
备考金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爱因斯坦给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出了一张试卷。收卷时,他的助手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着急地对爱因斯坦说:“博士,你给学生出的题目与去年的一模一样?”  爱因斯坦说:“答案变了。”  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  名师题解  这是一则具有哲理思辨色彩的作文题目。材料为一则日常小事,爱因斯坦给学生的试卷与去年一样,
敦煌是很好的旅游景点,但在大漠里长住,没多少人能做到。  沙漠能把人的孤独放大,无边无际的空寂凝成巨掌,好像武林高手向你出招,你没有内力抵抗,心里就会受伤。  其实人都是孤独的,只不过,繁华与人群能够掩饰孤独,麻醉一个人,骗他可以逃避孤独。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之时,你听到的只有自我对话,仿佛身处大漠,只是这孤独你不觉得苦,因为你知道自己心归何处,有强大的内力。  “敦煌女儿”樊锦诗曾坦言,她数次想
一场疫情,几个月的防控,7×24个小时在岗,八万多确诊病例,十四亿颗连接在一起的心灵,无数次的祈祷与盼望……  然而与此同时,在网络中,一些谣言如魍魉而起。有的似是而非,言辞含糊;有的又言辞凿凿,一口咬定。究其内容,多半是“某地有新冠”,“病毒会以某种方式传播”,以及“何种何种方式可以预防、医治、根治新冠肺炎”等,其中又以第一种内容居多,通常佐以两张图片,以及“官方”的语气来渲染添加,似乎在迫切地
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司马迁《史记》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司马迁《史记》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司马迁《史记》  太傅神情方旺,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说,犹去不止。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