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终结者”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黎以冲突爆发之日起,火箭炮及火箭弹就成为这场冲突的关键词之一,真主党武装的袭击伴随火箭弹而起,以色列民众的伤亡因火箭弹而生。据报道,截至8月9日为止,真主党武装已经发射超过2000枚火箭弹,平均每天都有100多枚落到以色列境内,它们就像从天而降的“夺命杀手”,让以色列民众心惊胆颤。也让以军防不胜防。据统计,目前以方伤亡人员中,绝大多数是真主党武装的火箭弹所致。甚至有分析家认为,真主党的火箭弹成了“穷人的原子弹”,足以让以高科技立身的以军头痛不已。可以说,在这次黎以冲突中,真主党武装能拖住以军,并给以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其火箭装备发挥了关键作用。正是这些火箭炮让他们在劣势中找到了以军的致命“死穴”。在此,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武器装备。
  
  火箭炮的历程
  
  公元969年,我国宋朝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火药火箭。975年,火箭作为武器首次应用于宋灭南唐的战争中。17世纪,欧洲国家相继制造火箭。20世纪初,由于双基推进剂的应用,火箭获得长足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代火箭炮。
  世界上第一门现代火箭炮是1933年苏联研制成功的BM-13型火箭炮,后来被命名为“喀秋莎”火箭炮。这种自行式火箭炮安装在载重汽车的底盘上,装有轨式定向器,可联装16枚132mm尾翼火箭弹,最大射程约8500m。该火箭炮于1939年正式装备苏军,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首次投入实战。在整个二战期间,“喀秋莎”火箭炮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德国法西斯眼中的“鬼炮”。在这次黎以冲突中,“喀秋莎”火箭炮在真主党手中再次续写了它的夕阳红,成为以色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二战结束后,“喀秋莎”火箭炮继续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53年夏,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金城以南地区发起了朝鲜战争中最后一次进攻战役,这就是“金城战役”。7月13日21时,志愿军集中了1094门火炮对敌军实施猛烈攻击,其中包括5个火箭炮团,拥有近200门“喀秋莎”火箭炮。“喀秋莎”火箭炮火力猛、射速快的优越性再次显露出来。在10秒之内,约3000枚火箭弹射向敌方,形成一片火海,取得了良好的火力突击效果。志愿军官兵在1小时内就全线突破了敌军阵地,迅速取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为尽快签署朝鲜停战协议赢得了时间,从而结束了近3年的朝鲜战争。
  “喀秋莎”火箭炮在二战和朝鲜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使它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50年代,苏联把火箭炮的发展推向了高潮,火箭炮的技术战术性能如发射管数、射程、威力和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德国、意大利、以色列、西班牙等国也均以“喀秋莎”火箭炮为样板,研制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火箭炮。
  1980年代以后,火箭炮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世界各国研制出了一批性能更加优越的火箭炮。进入21世纪以后,火箭炮又有了新发展,其性能和威力不断提高,已成为现代炮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火箭炮的组成
  
  火箭炮通常为多管联装,是炮兵的主要火力压制武器之一,具有结构简单、火力猛、射速高、反应快和突袭性好的特点,多用于对地面目标实施射击。用于压制有生力量、技术兵器、集群坦克、装甲车辆和待机地段的直升机群。
  多管火箭炮可以分为火箭炮及火箭弹两大部分。火箭炮由发射器、高低方向机回转机构、瞄准装置、电源(电池或发电机)、发射点火控制装置及运载车辆组成。火箭弹由战斗部、引信、火箭发动机、电点火装置及尾翼组成(涡轮弹除外)。目前外军装备和将要装备的火箭炮有几管、十几管、几十管,最多的有114管。发射器多装在履带车辆或轮式越野车辆上,比一般自行火炮行驶速度要快。不少火箭炮的发射器,从设计时就考虑了多种用途,因此有些发射器还可装在单翼飞机、直升飞机和水面舰艇上,成为空对地、舰对地或舰对舰的火箭。
  火箭弹为无控式,弹径一般在100~200mm之间,少数在1OOmm以下和200mm以上。由于装有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火箭弹的弹体都比较长,一般为1~3m左右,弹重15~1OOkg。火箭弹除配有爆破杀伤、燃烧、反装甲战斗部外,外军还装备有子母弹、燃料空气炸药、烟幕、照明、电子干扰及化学毒气等多种战斗部,战斗部可以做到互换。战斗部重量一般为全弹重的30%~40%。引信除触发式外,还配有时间引信和无线电近炸引信。1950年代研制的多为涡轮弹;1960年代以后多为尾翼稳定弹。尾翼稳定弹是在火箭弹的尾部,安装有4~6片对称的固定式或折叠式尾翼,使得火箭弹在飞行中保持稳定。也有的尾翼以一定的斜角安装在弹体上,目的是使火箭弹在整个飞行段有一定的旋转速度,以提高射击精度。折叠式尾翼弹在发射管内呈折叠状态,当火箭弹点火脱离发射器导管时,尾翼靠弹簧力、燃气力和离心力等作用自动张开。
  火箭炮是在有防护装甲的驾驶室或专门的炮塔内进行操纵发射的,有单发发射、双发发射、三发发射或齐射等不同发射方式。有的火箭炮发射操纵装置可以移到车外,在安全距离外或掩体内操纵发射,甚至还可进行遥控发射。
  火箭炮按运动方式可分为自行式、牵引式和便携式三类。自行式又分为履带式和轮式。按射程可分为中近程火箭炮和远程火箭炮。
  
  主要战术用途
  
  多管火箭炮是一种威力大、火力猛、机动性好的高性能武器系统。在作战中,要充分考虑任务、敌情、地形、时间等因素以及火箭炮自身的特点,才能使它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火箭炮主要担负远距离和纵深作战任务。
  远距离作战 多管火箭炮覆盖面积大,可以打多个瞄准点,最适宜攻击面积大、定位不太精确的目标,但不能用来攻击距离己方部队太近的目标,也不能用于己方部队即将占领或通过的区域。
  纵深作战 多管火箭炮可发射战术导弹以支援纵深作战,此时它的大部分射击任务是预先有计划的。在制定火力计划时应考虑现有火箭炮的数量和位置、导弹库存量和位置、目标侦察手段、c4网络状况等因素。一般来说导弹资源有限,要慎重计划。
  军属火箭炮营和师属火箭炮连通常担负全般支援任务,也可担负全般支援兼加强任务,还可编组完成加强战术任务。
  全般支援任务 担负全般支援任务的多管火箭炮分队为整个部队提供野战炮兵火力支援,对部队指挥官来说,这是最集中控制的任务。多管火箭炮分队主要提供预先计划的火力和打击高性能目标。指挥官可以为多管火箭炮分队制定优先射击顺序,以便对特定战斗地域施加影响。
  全般支援兼加强任务 担负此项任务时,多管火箭炮分队首先要为整个被支援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其次是加强另一支炮兵分队的火力。它仍由部队炮兵司令部控制,并优先响应其需求。   加强任务 担负加强任务时,多管火箭炮分队应加入被加强炮兵营的作战/射击通信网和指挥网,同时仍需保持与部队野战炮兵司令部的通信联络。多管火箭炮营编有联络分排,有助于实施和完成加强任务。多管火箭炮连没有建制的联络能力,可由连长负责。给多管火箭炮分队下达加强任务时,需要特别加以考虑的是弹药消耗量问题。担负加强任务时,弹药消耗量可能会超过分队的补给能力。
  多管火箭炮分队一般不担负直接支援任务,原因是精度不够高,覆盖面大,可能危及己方部队,在其最大射程上,危险区为2km;弹药保障不易;没有配备直接支援弹药,如照明弹、发烟弹等。并且多管火箭炮不适用于后方作战。多管火箭炮作战强调自主性,可以把战术任务直接下达到连或排一级。连可以脱离营的控制,独立作战,排可在有限时间内单独实施标准或非标准战术任务,即半独立作战。
  
  典型火箭炮
  
  美国M270式227mm多管火箭炮
  M270式多管火箭炮由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5国联合研制生产,为自行式。该火箭炮是美军现役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炮兵火力压制武器。1979年底正式命名并进行首次射击试验,1980年代初完成作战适应性鉴定并开始批量生产,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M270式多管火箭炮在海湾战争中曾经发挥了很大作用。据报道,海湾战争中共有201门M270式火箭炮投入使用(美军189辆,英军12辆),共发射9660枚M26火箭,该火箭为双用途子母弹,内有644个M77式子弹,子弹质量230g,可击穿40mm厚钢装甲,这些火箭共对伊拉克目标射出约622万枚致命的子弹,一位英军M270式火箭炮兵连(拥有12辆发射车)连长称,这种发射系统是“方格终结者”,它能将标准军用地图上一个方格地区(1km2)内的有生力量完全摧毁。
  
  该火箭炮为自行常规支援武器系统,射程远、威力大、机动性好,反应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炮。可发射子母弹、布雷弹、末制导反坦克子母弹,还可发射MGM-140陆军战术导弹。1门炮1次齐射可发射7728个子弹,覆盖面积相当于6个足球场(60000m2)。该火箭炮由履带运载发射车、发射箱及火控系统组成。1次发射12发炮弹只需1分钟,可单发、连发和齐射。操作人员通常由3人组成,包括驾驶员、炮手和车长,发射和再装填均可在发射车内进行,紧急情况下,1人也能完成发射和再装填操作。火箭弹平时封装在定向管内,无需经常保养,贮存期为10年。
  目前,美军正在研制带有新式战斗部的火箭弹,将使M270的最大射程增大至70km。
  
  德国拉尔斯110mm轻型火箭炮
  拉尔斯110mm轻型火箭炮有I、II两种型号。1965年开始研制,1969年通过验收并装备部队,至1978年共生产209门。按1985财年美元价估算,该火箭炮(含36发火箭弹)的单价约5.4万美元。该火箭炮主要由运载发射车、两个火箭发射箱、上架、下架、瞄准装置及电发火系统组成。配用瑞士康特拉夫斯公司的野战卫士火控系统,包括跟踪雷达、数字式计算机、控制台、射击诸元显示器等。配用弹药主要有杀伤火箭弹、布雷火箭弹两种。
  
  法国哈法勒145mm多管火箭炮
  哈法勒145mm多管火箭炮是法国欧洲推进系统公司于1971年开始研制的,1985年中期完成生产准备。
  该火箭炮有18管和30管两种。18管火箭炮的发射架由3个相同的组合式发射箱组成,每个发射箱含6根定向管。30管火箭炮的发射架由3层定向管(每层10根定向管)组成。两种火箭炮均采用人工装填,配用尾翼稳定火箭弹,配用杀伤战斗部和反坦克战斗部。反坦克战斗部可在目标上空700m处抛撒出63枚重0.19kg的空心装药破甲弹(能侵彻80mm厚的顶装甲)或5枚反坦克地雷。
  
  韩国科泳130mm多管火箭炮
  科泳130mm多管火箭炮于1978年由韩国大沃重工业有限公司研制,并装备部队。
  该火箭炮由发射装置和KM809A1型(6x6)运载发射车组成。采用管式定向器,36根定向管分4排,每排9管装在发射箱内。火箭炮采用人工装填方式。发射控制系统由发射控制盒、点火分配箱及电路检查装置组成。火箭炮的射击诸元由诸元计算器计算确定。配用基本型和改进型两种尾翼稳定火箭弹。
  
  日本75式130mm多管火箭炮
  75式130mm多管火箭炮由日本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4年定型,1975年上半年开始装备部队。
  该火箭炮主要由运载发射车、发射装置、地面测风装置和瞄准装置等组成。发射装置为长方形箱体,分3层,每层有10根定向管。该火箭炮可由电控发射或手动控制发射。配用尾翼稳定火箭弹,靠喷管斜切赋予旋转。
  
  俄罗斯“龙卷风”多管火箭炮
  俄罗斯“龙卷风”多管火箭炮是继“冰雹”和“飓风”多管火箭炮之后的新一代多管火箭系统,是苏联于1980年代中期研制的口径最大的炮兵火力压制武器,它相对于前两代武器系统而言,总体的作战效能(特别是射程)、战场生存能力和指挥通信及火控设施等都有大幅度提高。1990年2月在吉隆坡亚洲防务展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西方将该火箭炮命名为M1983式300mm多管火箭炮。
  
  印度122mm多管火箭炮
  122mm40管火箭炮是苏联BM-21式火箭炮的仿制产品,目前,已装备印度陆军。
  该火箭炮的结构和性能与苏联BM-21式火箭炮基本相同。采用40根定向管,人工装填。火箭炮发射装置安装在印度本国生产的Shaktiman型卡车上。火箭炮的发射间隔为0.5秒,单炮连射40发火箭弹需时20秒。
  该火箭炮发射LRAR式122mm远程火箭弹。火箭弹战斗部内装18 kgTNT,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双基推进剂。该火箭弹也可配用于苏联BM-21式火箭炮。
  
  以色列LARl60式160mm多管火箭炮
  LARl60式160mm多管火箭炮由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研制,是目前较先进的面饱和压制武器。
  该火箭炮由1~2个发射箱组成。发射箱为管式结构,定向管数量根据底盘的大小和吨级而定。火箭炮可采用多种车体作为运载发射车。火控设备配用瑞士康特拉夫斯公司的野战卫士火控系统或美国西屋公司的快速射击火控系统。弹药采用低阻火箭弹。
  
  发展趋势
  
  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加强火箭炮系统对信息的收集和数字化处理能力是火箭炮发展的必然,实现火箭炮战术指挥自动化成为关键。未来,火箭炮将配备性能更好的计算机系统,安装高精度的定向定位系统、卫星定位接收系统和气象雷达系统,使单门火箭炮变成以火箭炮为主体,集侦察、测地、指挥、通信和机动于一体的综合体,火箭炮能自动调平、自动定位定向、自动收发计算诸元、自动装填、自动瞄准、自动发射,操作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使火箭炮真正具有“停下就打,打了就跑”的能力。俄罗斯提出发展新一代“智能化”的武器系统是,一个火箭炮系统分为4个子系统,即信息系统、瞄准系统、控制系统和火力系统,‘实现侦察一火力综合化。
  提高精度,加强通用性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火箭炮发射技术必然与制导技术融合,由火箭炮发射末敏制导火箭弹和导弹,以攻击敌高价值目标。通用性也成为当前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一炮多用使火箭炮既可发射作用不同、射程不同的普通火箭弹,又可发射末敏制导火箭弹和导弹,这样既可使火箭炮的通用性、利用率提高,又可大大节约经费,同时保证了在数字化战场上,弹药系统供应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提高战略,战役机动性 未来的火箭炮将轻型化,以适应空运、空投,从而满足数字化战场对火箭炮机动性的基本要求。许多国家都广泛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研制新型火箭炮,以减轻火箭炮的重量。俄罗斯研制的BM-21B式122mm轻型火箭炮就是由BM-21式火箭炮改进而成的,可用直升机运输。
  提高射程,增大威力 火箭炮将发展成一个集多种武器于一体的发射平台,同时,还要求火箭炮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火箭弹投向目标,收到最佳的作战效果。
  加强防护,提高生存能力 将隐身技术运用于火箭炮,可以降低武器装备的特征信号,使敌人难以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采用隔舱技术、三防设备等技术设备,使乘员免受核、生、化和电磁脉冲的伤害。
  编辑/黄俊
其他文献
读者评刊表    亲爱的读者:  您提供的宝贵意见,将作为《轻兵器》的改进依据(此表复印、自制有效)。2008年评刊活动第四季度抽取20位幸运者,各赠送多功能求生哨一个。年底,我们还会在常年评刊的读者中抽取20位幸运者,赠送2009年上半年杂志。    读者信箱  金云风    问:AK47步枪的弹匣设计成弧形是为了供弹更顺畅,不容易卡弹,但为什么M16等步枪就不采用弧形弹匣而用直形弹匣,这样的设
谁能和王菲一起唱歌?以王菲“歌后”之尊,歌坛“大姐大”之誉,加之性情清高孤傲,为人特立独行,想和她共同引吭高歌,那就得刘欢、汪峰、阎维文、张学友、谭咏麟那样级别的歌坛大腕才行,且还得素有交情,就这人家也未必会愿意。  可是,谁能想到,一个商场上叱咤风云的大鳄,音乐界的局外人,仅只称得上歌迷水平、连票友都算不上的阿里巴巴老板马云,却和王菲一本正经地合作了一曲新歌《风清扬》,令世人大吃一惊。这倒不是因
2019年2月25日,48岁的代课教师潘平忠抱着书本走进教室,和他的18个学生一起开始了新学期第一课。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永镇阶你村孖尧教学点,潘平忠是村里唯一一名代课教师。1991年,时年20岁的潘平忠高中毕业,面对村里师资匮乏的现状,毅然回来,在孖尧教学点当起了一名代课教师,这一干就是28年。由于师资缺乏,从2012年起,潘平忠不得不教授语文、数学、美术等所有科目,还得为学
1960年代末至1970年左右的北越正规军。从手中的武器弹药,到身上的装具。甚至粮食,一切后勤补给几乎都是由中国提供的。这也是“长子行动”的险恶用心之一。那就是挑拨北越与中国的关系。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最精锐的秘密部队——特种作战团(SOG)开展了一项绝密计划,称为“长子行动”(Project ELdest Son),以期在北越方面制造全面混乱,并使北越战士和游击队员对他们手中枪支弹药的安全性
伊拉克政府与美国国防安全合作部(DSCA)正洽谈一份价值超过5亿美元的购货合同,伊政府计划从DSCA购买约30000支M16步枪和M4卡宾枪,从而替换伊军现役7.62mm口径的AK47步枪。其中M16步枪约22500支。M4卡宾枪约7500支,预计到今年年底全部交付伊军。  这批步枪将在驻伊美军的监督下完成分发,其中大多数M4卡宾枪将装备指挥官。据悉,伊陆军将由目前的112个营增加到132个,作战
女性都去哪儿了?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已经结束,我们看着有些寂寞的乡村忍不住发出这样的疑问。答案是“城市”,狂飙突进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吸引着无数女性涌向城市。  城市是文明的结晶,也是女性的堡垒。  作为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象征,城市为女性所热爱。然而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女性只是城市的配角。直到工业革命之后,女性群体才开始在城市中拥有了自己的独立生存空间,并由此逐渐走向独立。  具有强烈现代性的
看完《羞羞的铁拳》,只想说一句话:果然还是熟悉的开心麻花味。  开心麻花这些年做电影,从《夏洛特烦恼》《驴得水》,以及现在的《羞羞的铁拳》,几乎已经形成了自有的风格,但每一部又在风格内有自己的特色。《夏洛特烦恼》重返青春,笑中带泪,《驴得水》则讽刺意味浓重,引人思考,而《羞羞的铁拳》,则有一种以暴制暴的反套路,用整部戏来讨论正义与非正义的边界。  做喜剧,开心麻花有着自己的坚持。《夏洛特烦恼》票房
1946年初,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在一次演说中发明了“冷战”一词。随着丘吉尔和杜鲁门的推崇,这一术语广为流行,“冷战”政策也就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之间彼此遏制的重要手段。1962年版的美军《作战纲要》给“冷战”所作的定义和原则是:“冷战包括除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以外的所有行动,敌对的国家或联盟可以用冷战来进行较量。”    从冷战揭幕伊始,美苏双方的谍报人员便在不为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微信好友数量成了一种炫耀。  这个浮躁的社会,每个人都渴望走捷径,希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认识某个大咖,好像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这样会议,很多同行业的人们从各个地方赶来,大家在一起听举办方介绍一下自己,再听几个小有名声的行业大咖说几句话,然后就开始互相“勾搭”。他们几乎机械式地主动和陌生人问好,迅速介绍自己的公司,用特别概括的方式夸大宣传自己单位的优势
一  读小学一年级的我竖起衣领,站在校门口等父亲来接。父亲开着车过来,车上还坐着另一个人。刚想和父亲说数学满分、作文获奖的开心事,父亲说:“快叫伯伯”。我极不情愿地喊了那个人一声“伯伯”。父亲继续和那个“伯伯”聊,我赌气似地再未说过一句话。  直到吃饭的时候,父亲问我:“是不是有开心的事要和我分享?”  “是呀!”我响亮回答,迅速将得一等奖的作文递上。  父亲在那儿哼着:“大树在流泪,小河在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