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信心、方法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yts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用英语去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活动包括两个过程,即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和教会学生如何独立学习的过程。面对浩如烟海的英语知识,有的学生兴趣不浓,感觉是被迫去学习,扼杀了他们掌握知识的意愿。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徘徊不前,或在几次落马之后,动摇了学习的信心,找不到得心应手的感觉,慢慢地放弃了英语学习。有的学生“勤”但缺乏“巧”,使自己在英语学习上总是事倍功半,不能获得如意的成绩。所以说,学海无涯,方法是舟,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勤奋与刻苦,英语学习就会如虎添翼,就能品尝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下面我就培养学习兴趣、信心和方法,谈谈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感慨和体会,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同行共同探讨,共同发展。
  
  一、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即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習活动,就会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致勃勃地探求知识的奥秘。我在英语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尝试了下面的途径:
  1.优化英语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有在言语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所学内容,再设计一些交际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交际,保持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激发兴趣,发挥潜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如在讲授“how to complain”and“howto persuade”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扩展生活中可能碰到的事情,如:①You want to return a pair of newpants because you found a hole in them.②Ask a waitressto bring you water with ice because the water she gaveyou in warm.③You ale eating at a restaurant andsomeone begins to smoke next to you.Ask him to stop...这些情境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鼓舞学生在情景中锻炼和发挥交际意识,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2.寓情感于教学,保持兴趣
  曾有人说过:“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会成为优秀教师,一堂没有情感的课是一堂不成功的课。”对学生爱和尊重,是呼唤学生自尊、自信和自强的妙方。要知道,学生使用的英语是一种充满错误的过渡性语言,犯错误是学习中不可避免的,而纠错,特别是当众纠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种惩罚性质的评价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错误不尽相同,教师一定要区别不同类型的错误,在纠正时要讲究艺术和策略。有些错误可不纠正,如学生在复述课文时,或对教师的提问作较复杂、较长时间的回答时,容易紧张、口误而出现的错误,教师可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要当即打断学生的思路,以致加剧其紧张程度。有些错误是不熟练造成的,教师可稍加暗示,由学生自己改正,千万不要讽刺挖苦,避免学生产生受挫、失败等消极情感。教师应做到诲人不倦、引导、鼓励学生。要知道,学生没有错误就没有进步,学生是在更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应表示欣赏和赞扬,如:“Good”,“Very well”,“Excellent”等。
  
  二、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他们的行为往往受他人期待的影响,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殷切希望将产生无可估量的作用,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随时发现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如英语格言所说:“Praise makes good menbetter.”
  1.欣赏你的学生
  我曾读过这样一则试验:某校几个大学教授“慧眼识英雄”,到某一中学挑选学生,指明挑选出的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被挑出的十二名学生,几年后,的确学习出类拔萃,自信认为是学习新知识的“天才”。后来询问大学教授挑选的依据,教授说,他们是随便挑选的,十二名学生后来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的潜意识认为,他们是傲视群雄的骄子,在这种自信和意识的驱动下,他们的信心百倍,对待学习的困难蓄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引爆自己的发展潜能。所以,作为教师,要欣赏自己的学生,相信他们经过努力,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会因为教师的“看得起”而不负期望。
  2.增强信心。为理想咬定目标
  理想,由每个人的兴趣与实力来决定。人,首先要认识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中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估、准确的定位。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理想的目标是达到三级或四级。理想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自己实力的变化而变化,无需过高,也不能过低,跳一跳,够得着即可。记得在自己读书时,曾有一位教师对我说:“一个人,有了潜能而不去发挥,将来是要后悔的!什么叫理想,就是达到自己应该达到的高度!”现在,我也把这句话,转达给我的学生,希望这句话,能激励学生向人生又一个高度攀登。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正暗下决心,为自己咬定的目标正不懈努力着、拼搏着。因为,我从去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B级英语考试,全班共41个学生,考试通过了33个。我感到学生正在努力和勤奋,正在踏踏实实地学习和积累知识,让学习生活充实又快乐。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授之以法,培养学习自学能力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正确途径。英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都要通过学生积极思维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把学习方法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要任务是:“At all times serious attention must be paid by the teacher to helping the students work more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ir mmhods of study."(任何时候,教师都必须十分注意指导学生学得更富实效,并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
  1.教会学生情景记忆法
  面对同样的知识,不同的学习方法带来的效果截然不同。方法得当,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学生老是埋怨自己记忆力不好,今天记好的单词过几天 就忘了,不然就是记混了,辛苦了半天,却收效甚微,实在令人绝望。我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是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结合实际意义,就轻松多了。如“out of question”和“out of the question”从字面角度看,二者区别太细微了,而中文意思却大相径庭,一个是“毫无疑问”的意思,一个是“不可能”的意思。单独记忆很容易弄颠倒,而將其放在具体场景中,如:
  The news that he will come back from abroad is outof question.
  It is out of the question to receive a good gradewithout hard study.
  把句子细品多读,在下次碰到类似的语句环境时,很自然就能把它用进去了。
  如单词accept和receive意思相近,他们的区别是recede着重于客观上“收到”、“接到”,accept则指主观上“接受”、“领受”。我们可以造个句子:
  He received the gife,but he did not accept it.(他接到礼物,但是他没有收下。)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靠多读、多用,而不是靠枯燥的语法,但面对应试,必须学习语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到具体的情景中去记忆。
  2.英语短文背诵法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的浮躁和侥幸都是要不得的。在教学英语过程中,学生最怕三项内容是: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作文。但这三项又是每次测试的主要内容,占的分数比例高。对完形,要么是看哪个答案都对,要么是看哪个答案都不对;对于阅读理解,则读上旬连不通下句,断断续续,结结巴巴,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整篇文章莫名其妙;而对于作文更多笔端枯涩,词不达意,构思造句大部分都是Chinese English。
  要使英语学得好,就得要求学生背课文、背短语,积累多了,对英语的语言习惯就会熟悉起来,而且,能找到语感。作文背多了,自然就会运用到写作中去。
  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英语成为了各国信息交流的工具。新的文化、新的词汇定会渗入和诞生,我们教师在更新知识的同时,更要了解新教学观念、教学体系,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其他文献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高中  当下,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学校重视。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身心发展迅猛、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特殊时期,因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心育呢?目前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非常多,有心育活动课、个别辅导、心育渗透、心理咨询等,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尝试用积极阳光的教室
摘要:本文从地理学科的视角探讨秦商周莹的经商之道。主要从周莹对地理区位因素的把控和变通,因时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转移,因人而异实现人尽其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地理区位因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女主人公周莹情路跌宕、商海浮沉的故事吸引了无数观众。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吴家在全国有几百家分
探究性学习突出强调自主性,因此其学习内容和形式主要是自主选择确定,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强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教师与学生不止是课程的执行者和接受者,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当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适应新课程标准,就要创设一种能引导学生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许舒教师回答:  古诗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们篇幅短小、文辞优美、内容健康、琅琅上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结晶,具有形象性和音乐性特征,给人以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诗词中有大量描写祖国自然风光、壮丽河山、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的千古名句,这些都可为丰富地理教学提供载体。一些诗词中包含大量的地理事物、现象、成因,内容丰富、记述翔实,可为地理教学提供真实的背景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与记
摘要:本文以“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为例,从微课初稿设计、学生试用评价、微课改进优化等方面阐述微课优化设计实践过程,以期为地理微课设计与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微课;微课优化;学生评价  微课即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波斯湾地区石油分布及其外运航线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内容,这一部分涉及地名多、知识点零散,对学生空间定位能力要求较高。根据初中生对
摘要 我校为适应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美术特长教育,对部分学生实行“特长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办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美术教育为学生进入高校打基础。也要适应其终身发展的要求。改变学生因为文化课学习差而学美术的思想,促进优秀生源的吸收和学校美术特长教育的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 美术特长教育反思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美术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摘要 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开发与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一节社会实践活动课《了解身边的“历史”》,探讨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关键词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探究意识培养    新《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课程内
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是拥有众多崇拜者的伟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归隐,成了后世知识分子的永远牵挂,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但是,不少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逃避,是一种消极行为。我却不那样认为。  29岁时,陶渊明怀着匡时救世的雄心壮志出仕了。“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12年后,他却弃职了,永远地回归了田园,过
伦敦的金鼓停息了,中国的战绩依然辉煌。  新一批奥运健儿脱颖而出,瞬息之间,许多让人迅速熟悉的名字,像飞上银河的新星汇入浩瀚金榜的闪烁之中。  从首金的易思玲到何姿、吴敏霞、孙杨、叶诗文、陈若琳、张继科、李晓霞、邓琳琳、陈定等等、等等,数十位奥运健儿成为了新一届的天之骄子,十三亿中国人开始记住了他们。  然而,伦敦奥运毕竟比不得北京奥运,曾经顺风顺水的主场优势,在伦敦地头荡然无存,于是连续出现了错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动画叫做《借东西的小人》,影片中的主角一家只需要在人类家中借一块方糖就可以用上一年,而看到Christopher Boffoli的这组摄影作品便让我立刻联想到了故事主人公。同样是以食物和小人为主题,配上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态,立即带领观众走进一个颇为奇幻而又让人直流口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