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戴戒指为何有男左女右的讲究 我国自古以来戴戒指有男左女右的讲究。“男左女右”的习俗源于我国的古代哲学。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万物的两大对立面就是“阴阳”,在传统上一般将大、长、上、左视为阳,而将小、短、下、右视为阴。男子体强性刚,属阳于左;女子体小性柔,属阴于右。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形成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传统习惯,如在排座、照相,甚至在浴室和厕所的顺序上都习惯以男左女右为序。因此,在戒指的佩戴上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戒指为何有男左女右的讲究
我国自古以来戴戒指有男左女右的讲究。“男左女右”的习俗源于我国的古代哲学。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万物的两大对立面就是“阴阳”,在传统上一般将大、长、上、左视为阳,而将小、短、下、右视为阴。男子体强性刚,属阳于左;女子体小性柔,属阴于右。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形成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传统习惯,如在排座、照相,甚至在浴室和厕所的顺序上都习惯以男左女右为序。因此,在戒指的佩戴上也有“男左女右”之分。
我國古代文官武将是何时分开的
西周以前文官武将并没有分开。春秋时期周王朝的王权下移,各诸侯均建立了常备军,据《史记》《国语》记载,国君是军队最高统帅,天子常亲自率兵作战,文官武将率兵征伐的也不少,这时的文官武将也并没有分开。战国时期,各国新兴地主阶级执政后,由于以往国家上层官员文武不分,卿、大夫等奴隶主贵族平时管理政务,战时统兵作战,军政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国君丧失大权的弊端,于是采取文武分职,以相、将为百官之长,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机构。战国时期,战争规模扩大,军队数量不断增加,军队指挥成为一种艺术。统帅军队的指挥官必须掌握专门的军事知识,富有管理、训练和指挥作战的经验。战国时期还取消分封制,按军功授爵,从军中选将帅。吴起、孙膑、乐毅、白起、廉颇等名将,正是遵循这个原则选拔出来的。这时,文官只在朝中执掌政务,不再率领军队出征。文官武将分开始于战国,并一直延续至今。
韩国人也忌讳“四”
“四”在韩国也被忌讳。因为在朝鲜语中,“四”同汉字“死”发音相同。在韩国,高楼大厦的四楼很少见“四”字,从三楼上去便是五楼,有的电梯按钮用英文“F”来表示四楼的位置。尤其是医院,绝对见不到一个“四”字。在喝酒或喝饮料时,人们很少喝四碗或四杯。韩国人认为,一个部队如果排列第四,那么在战斗中必定失败,所以韩国军队中是没有第四军、第四师、第四团的。
其他文献
1975年7月23日,我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珠峰有多高 测定珠峰的高度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标志。仅1718~2005年,人类探索并求证珠峰高程就有10次之多。这些测量工作全部在极端环境中完成,对于科学技术与人的考验达到了极致,展现了人类探索自然奥秘、勇攀高峰的奋斗过程。 1852年,英国人最先测量出
现代忙碌的生活使成人对造型艺术不够敏感,当今建筑又比较注重功能而忽视人们的精神需求,有些建筑甚至僵化了人们的思想.
世界首个人-猴嵌合体胚胎诞生 由中美科学家领衔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在体外培养出由人类干细胞和猴细胞组成的嵌合体胚胎,并让这种胚胎在体外存活20天。所谓嵌合体胚胎,就是让不同物种来源的细胞在同一个胚胎中存活。研究人员将食蟹猴的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并在受精后的第6天向132个食蟹猴囊胚注射了25个人类扩展多能干细胞。注入了人干细胞的食蟹猴囊胚到受精后的第19天时,仍有3个存活。研究人员发现,在
2004年10月1日是一个双喜临门的日子,国庆佳节举国同庆,“西气东输”首期工程提前一年建成投产。投产供气仪式在西气东输的起点站—新疆塔里木轮南气田举行。随着开闸供气指令的下达,倾刻间供气总站机器轰鸣,在一座座泵站的强大压力下,天然气涌出大漠,越天山、过长城、跨黄河、渡长江,一路穿越九省一市的山山水水,沿着4200千米长、口径1米多的超大型管道向前奔涌,最终抵达上海市白鹤镇。真可谓“气贯长虹、造福
祈求吉祥欢乐、安康幸福既是每个人的心愿,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质朴追求,于是充满着各种期许的神仙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这其中就有八仙的故事。在苏州民间传说中,人们就十分推崇八仙中那位“立满三千功,积满八百德”的吕洞宾。 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人氏(今陕西芮城永乐镇)。他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四月十四,后经其师父汉钟离(也是八仙之一)点化后得道成仙。
“座右铭”最初并非是刻于座位右邊以示警醒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欹器空着时往一边倾斜,装大半罐酒时便能稳当地直立起来,装得太满则会一个跟头翻过去,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欹器,座位右边总是放一个欹器来警醒自己。据悉,孔子曾以齐桓公置欹器于座右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弟子,读书学习也是这样。骄傲自满必然会招来损失。后来,改用铭文代替欹器放在座右,这就是名副其实
曾几何时,塑料的发明为人类带来了许多意外的惊喜。然而,现在有关塑料污染的报道不绝于耳。特别是近几年来,海洋微塑料污染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日益严峻的海洋塑料污染形势,已经对近海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科学家研制的可在海水中“消失”的绿色塑料,将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海洋何以成了“塑料世界” 占到地球表面面积71%的海洋,一向被认为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海洋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乎
煙草花叶病毒(TMV)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病毒。它是一种单链RNA(核糖核酸)病毒,呈长杆状。模型展示了病毒的部分结构,蓝色为病毒衣壳蛋白,紫色是遗传物质RNA。 寨卡病毒属于黄热病毒科黄热病毒属。黄热病毒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病毒。 寨卡病毒直径50纳米,最外层是组装规则的膜蛋白E(蓝色),内部由脂质膜形成包裹(灰色)。 寨卡病毒脂质膜上有小膜蛋白M(青绿色),膜包裹的核心是衣壳蛋白(绿色)与
引力波信号证实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 黑洞是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天体。根据质量不同,一般分为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迄今,天文学家已发现不少恒星级和超大质量黑洞,而对于质量为太阳的100~1000倍的中等质量黑洞,还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证明它们的存在。天文学家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称,借助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欧洲室女座引力波探测器(Virgo),他们探测到一个质量为
4萬年前人类已登上青藏高原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的论文公布了来自青藏高原腹地的重大考古发现—尼阿底遗址,该项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进到4万年前,也书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纪录。考古学家经过多年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证实古人在距今4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在世界屋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