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意义视域中的“我心”与“他心”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7EN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唐君毅先生的意义理论,意义空间最主要的扩充方式,还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相辉映、互为融摄。因为意义赋予能力和意义空间的形成、完善或不断上升超拔,都与"他心"有着几乎必然的关联:"我心"与"他心"之间的同情共感使得意义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不至于陷入任性的幻觉;正是双方的相互肯定共同获得超越的可能,由此而成就了一个道德人格主体;并在永恒持续的道德实践中,意义空间得以开显和澄明。唐君毅所揭示出的儒家思想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的这种内在关联,成就了具有伦理特征及其价值导向的儒家思想在中国现实社会历史中的恒久生命力。
其他文献
先天性盆腔神经母细胞瘤一例郑杰,王存章,王彤,贾东升患儿女性,40天。因排尿困难30天而入院。患儿出生后10天,出现哭闹,排尿不畅。多次行导尿术。查体:神志清,精神好。呼吸平稳。头颅无畸形
"端"是先秦时期出现的副词,最初因与"专"通假而出现"特意"义副词用法。东汉时由"端正"义形容词"端"发展出表"适值"义的情状副词"端2"。南北朝时期,表"果真"义的"端3"和"究竟"义的"端4"均已萌芽,到了
本文绍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指出在生药学专业课教学中,应从职业道德、创新能力、与时俱进等方面对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讨论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对任课教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