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至巴罗克时期宗教音乐的发展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J608
  在18世纪以前,欧洲音乐主要以教会音乐为主,而教会音乐则以圣咏为主。圣咏是指单声调,没有固定节拍的基督教歌曲,分东方圣咏和西方圣咏,前者例如亚美尼亚圣咏,拜占庭圣咏等,后者例如安布罗西圣咏,格里高利圣咏等。18世纪启蒙时期以后,音乐开始向世俗化发展,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教会音乐仍然占据着中心地位。
   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音乐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来叙述:
   早期阶段约5―10世纪,中世纪开始的几个世纪经济文化落后,直至八、九世纪才逐渐发展。九世纪左右格里高利圣咏确立了作为统一的罗马教会礼拜音乐的权威地位。格里高利圣咏以其表情严肃,风格朴素,也被称之为素歌。在历史政治的推动下,格里高利圣咏得到了助力式发展。其产生为音乐带来了一系列具有积极意义的后果:在理论方面它促成了教身和形式基础,以它为中心,发展出继叙咏、附加段,以及更具有深远影响的复调音乐。一定意义上说,西方中世纪教会音乐的历史是围绕着建立、修饰、扩展格里高利圣咏而展开的。这些为中世纪音乐盛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中期阶段约11―13世纪,这是中世纪宗教音乐的盛期。随着经济文化等一系列方面的发展。在音乐方面,随着东西方分裂以及西方世俗王权的强大,教会音乐逐渐从罗马扩展到阿尔卑斯山以北。12、13世纪基督教礼拜音乐达到全盛,弥撒礼包仪式被精心修饰和充分扩展,复调音乐也因此得到了很大发展。13世纪经文歌的产生逐渐把中世纪复调音乐推向高潮。
   晚期阶段14―15世纪初,在音乐史上称为“新艺术”时期。这一时期宗教音乐稍显衰弱,世俗音乐飞速发展,人们更多的重心则转向了教堂之外。这一时期,出现的马肖、兰迪尼等西方音乐历史上早期的一批重要作曲家,他们把教会音乐的复调技巧与单声的世俗音乐语汇相结合。从而在音乐体裁样式、艺术感情、旋律节奏、对位技巧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文艺复兴时期
   13―16世纪初期,历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一个从中世纪转向现代文明的时代。这一时期的音乐大师本着宗教信仰和宗教背景的情况下宣扬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声乐曲是:弥撒、经文歌和牧歌。经文歌已盛行约有五百年之久了,它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古典与浪漫时代的奏鸣曲型式。此外,经文歌还具有多曲调―每一声部均有独立性主题;多节奏―这是由对位模仿、强弱位置各声部不相吻合互相交错造成;以及多主题―一首曲子中有多种主题模仿对位;同节奏合唱―这多半出现於重要文辞时或段落结束之处。至于弥撒曲,其形式与经文歌型式雷同。此外一如葛利果圣乐时代,还有很多小型宗教曲式,诸如颂歌、哀歌、圣咏、答唱曲、灵修赞歌等等。
  文艺复兴早中时期,作为中世纪的连接,尽管文艺复兴的音乐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但是仍然与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文艺复兴晚期的宗教改革是16世纪欧洲教会的一场重要变革运动,与反宗教改革都十分重视教仪音乐的作用,提出了不同的音乐主张,因为影响了欧洲音乐的发展,在基督教圣乐中出现圣咏合唱与赞美诗。而罗马反宗教改革则是纯洁教会,从而遏制新教的发展。帕莱斯特里那是当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曲家,由于他的音乐风格影响,16世纪末以罗马为中心形成了罗马乐派。文艺复兴末期的罗马乐派创作体现了长期发展的复调音乐的最高成就,而威尼斯乐派则是以代表了新的音乐发展趋势的主调合唱为其主要风格。威尼斯乐派成为了文艺复兴后期先进风格的代表。
   巴罗克时期
  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西方音乐史进入巴罗克时期。巴罗克时期宗教音乐是对文艺复兴时期教会音乐继承与发展,并揭示了产生这种变革的内在动力。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音乐世俗化的进一步加强。
   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宗教音乐体裁以小型的声乐体裁为主。如 弥撒曲、经文歌、交替圣歌、赞美诗等,同时还有一些有地域特色的宗教音乐体裁随时代的发展出现。在意大利,严肃的宗教牧歌与世俗牧歌齐头并进,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众赞歌是另一重要宗教音乐成果。但从总体上说,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体裁规模较小,较大型的也只有弥撒套曲。
  到了巴洛克时期,除了上述宗教音乐体裁继续发展之外,在世俗音乐特别是歌剧的影响下,出现了宗教歌剧、清唱剧和康塔塔等宗教音乐新体裁。歌剧这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产生并迅速发展壮大,从而推动了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等一系列宗教风格的作品。 具有道德教训味道的宗教歌剧在过去仪式剧的基础上增强了音乐表现力。代表神性的宗教内容与代表人性的歌剧体裁在巴洛克时期达到了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许勇三,西方肖像音乐发展纲要[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李应华,西方音乐史略[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黄鹏腾,西方音乐史[M].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面临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结构性调整,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建设。休闲农业作为其主要拓展功能,在提供城市居民休闲游憩、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提供产品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效益突出,在今后的园区建设中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是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照金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仅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规划引导,严重影响园区
“工业废墟”自从80年代之后就成为油画审美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当代油画题材中重要的一大类。由于工业化的兴起,“工业废墟”逐渐被纳入了当代油画的审美范畴,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兴起之后,这种“废墟感”受到许多创作者的推崇。本文以“工业废墟”题材为研究对象,对“工业废墟”中审美元素的发现和审美元素的象征意义进行探讨,并结合当代艺术家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工业废墟”题材的审美情感和油画创作之间的联系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患儿随机设治疗组及对照组,对明确诊断为HIE的患儿生后3、10、21d做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