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司债券盘活定期存款破解企业融资难困境

来源 :债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加大去杠杆力度、扭转资金脱实向虚走势和加快金融整治进度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去杠杆与稳增长之间的两难选择。在实体企业融资难的同时,企业定期存款增速却比较快。基于这样的背景,可以考虑以公司债券盘活企业定期存款,在不提高杠杆率的同时,帮助实体企业走出融资难困境。
  关键词:公司债券杠杆率  定期存款融资难
  在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间接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成为经济金融运行中资金的主要来源。对任何实体企业而言,银行贷款均属于债务性资金范畴,接受贷款必然导致杠杆率(或债务率)上升,但不接受贷款则又缺乏足够的资金。自2018年以来,中国金融进入了“防风险”的三年攻坚期。在加大去杠杆力度、扭转资金脱实向虚走势和加快金融整治进度的背景下,我国出现了去杠杆与稳增长之间的两难选择。破解这一难题的举措之一是,以公司债券1盘活企业定期存款,在不提高杠杆率的同时,帮助实体企业走出融资难困境。
  去杠杆与稳增长之间的两难选择
  (一)债务性资金是把“双刃剑”
  所谓杠杆,在实体经济部门运行中,指的是实体企业的负债。债务性资金是把“双刃剑”。
  在經营运作中,债务性资金是实体企业不可或缺的资产。它有着三个方面的积极效应:其一,扩大经营规模。在资本性资金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债务性资金,将扩大实体企业的资产总量,使其经营规模相应扩大,这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增加产品供给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其二,提高经营运作效益。在资产边际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的条件下,由贷款所形成的资产在经营运作中获得的效益,不仅能够偿付贷款利息,而且还有盈余,由此促进了资本收益率的提高。其三,推进资产结构调整。在公司并购、企业重组等资产结构调整过程中,通常需要债务性资金的介入。而资产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产质量、资产效率,发挥规模经济的效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但另一方面,随着杠杆率的提高,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也在增加。一旦企业不能偿付到期本息,不仅自身将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而且债务链的断裂可能致使债权方也陷入经营困境。因此,企业杠杆率的上升意味着经营运作风险加大。
  (二)当前面临去杠杆与稳增长的两难选择
  实体企业的负债主要来自上下游企业在商业交易中所形成的债务(如预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和金融性借款(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
  企业之间在商业交易中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是必然的。从表1可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占总资产的比重从2010年的10.36%上升到2018年的12.64%。虽然实体企业应收账款金额有下调的余地,采取适当的举措也可以实现下调,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下调的空间并不大。
  表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9)》[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鉴于此,去杠杆的重心主要落到企业金融性借款方面。一些人将去杠杆简单地理解为降低债务率——在实践中,一些行政部门甚至提出了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硬任务。表1显示,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总额为113.4万亿元。在资本性资金难以增加的背景下,降低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意味着直接缩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营规模1.13万亿元,由此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吸纳就业人数的缩减、创造GDP的缩减等连锁效应,影响到稳增长目标的实现。但正如上文所说,企业杠杆率的上行和债务规模的持续增加,将使债务风险持续加大。如果这一趋势难以抑制,还可能演化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同样会威胁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企业开始全面编制资产负债表以来,资本性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企业经营运作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难题。从贷款增量来看,2019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6.8万亿元,如果资产负债率为60%,则需新增资本性资金11.2万亿元。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约55.1万亿元,如果以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资本比例为25%计算,则需13.8万亿元的资本性资金。但将企业利润总额、股市融资、外商投资和财政投资等数额相加,2019年可能仅形成7万多亿元的资本性资金,缺口为40%~50%。在当前金融供给结构下,若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向经济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力度,不仅难以破解资本性资金匮乏的难题,甚至有可能带来与期望南辕北辙的结果。其内在机理是:放松货币政策所投放的资金均为银行贷款,其在推高实体企业杠杆率的同时,也在增加经济金融运行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如何化解去杠杆与稳增长之间的矛盾,或者说,如何有效协调二者的关系,是中国经济金融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要求下,通过去杠杆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成为政策的不二选择。
  实体企业的资金紧缺与资金富余
  (一)企业融资难与定期存款增速快同时出现
  自1995年以来,融资难就成为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融资难”是对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规模小、融资价格高、融资条件严和融资风险大的简称。在2018年之后,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均呈现负增长走势,意味着企业融资渠道趋于收窄。与2017年相比,这些路径的融资余额在2019年减少了5.09万亿元,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严重。在2018年10月以后,流动性紧张的状况蔓延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金融市场,决策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纾困举措,以防范化解由流动性紧缺导致的经济金融风险,积极推进“六稳”目标落地。2020年第一季度,在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的非常时期,货币政策以“非常态”方式投入了数万亿元的信贷资金,以支持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支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但这些举措主要运用的还是银行信用机制,有推高杠杆率的效应。   与企业融资难相矛盾的是,非金融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快速、大幅增加。在1999—2019年的20年间,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从27714.6亿元增加到242504.15亿元,增长了7.75倍;同期,非金融企业定期存款从9476.8亿元增加到352860.82亿元,增长了36.23倍。定期存款的增长率明显高于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在存期内是不可动用的资金。这部分资金以高于活期存款的速度增长,意味着企业总体上存在着巨额暂时闲置的资金(或者说并不缺资金)。而与此相关的还有三个现象:一是在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中,定期存款占比持续上升,从1999年的25.48%上升到2019年的59.26%。由此可见,半数以上的企业存款资金游离于经营运作之外。二是由于定期存款属于不可流动的资产,所以其占比上升意味着企业流动性资产占比在下降。这不仅会导致企业流动性紧张和经营运作的流动性风险增大,而且会进一步加剧融资难状况。三是企业缺乏现金管理机制。欧美企业在19世纪末就已开展现金管理,如以债券交易作为调剂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机制等。与欧美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现金管理机制落后百年以上。
  (二)定期存款过多带来负面效应
  其一,加大了信贷压力。对于那些持有定期存款的企業来说,名义上拥有较多的资金,但因定期存款不可用于支付,所以在流动性资金紧张时,还需从银行获取贷款。这既增大了银行信贷规模,又提高了企业的债务率。
  其二,强化了影子银行。为了提高资金的运作收益,多年来,一些企业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理财产品等进行资金运作。2019年底,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数额达到18.89万亿元;2019年11月中旬,1915家上市公司累计投入理财产品的资金达到3.897万亿元,平均每家为20.35亿元。
  其三,企业间直接的资金调剂难以有效展开。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企业间直接进行资金调剂都早于银行业务。一旦企业将暂时富余的资金以定期存款方式存入银行,企业间的资金就转化为通过银行的间接资金,其资金成本高于直接调剂,效率低于直接调剂。不过,我国尚不允许企业间开展资金直接调剂。
  以公司债券盘活企业定期存款
  (一)盘活企业定期存款可以公司债券作为突破口
  从理论上讲,通过金融市场交易来实现企业定期存款的盘活是一种存量资产调整机制,不会增加银行信贷规模、推高企业杠杆率,同时也有利于破解企业间的融资难问题,推动稳增长目标的实现。因此,这种方式可以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从我国实践情况来看,盘活实体企业的定期存款可以从放松企业间借贷、推进商业票据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等路径着手,先期以公司债券作为突破口较为合适。这是因为,债券对定期存款有着明显的替代性,企业持有债券数额的增加必然引致其持有定期存款总量的减少。债券票面利率通常高于存款利率,债券的可交易性高于定期存款,所以,债券对于资金富余企业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与此同时,资金富余企业可以借助产业链的关联机制,购买上游企业或下游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券,强化它们在商业往来基础上的协同合作。
  近年来,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在2014—2019年的5年间,各类公司债券余额从11.69万亿元增加到23.56万亿元,增长了101.5%。但这些公司债券大多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购买,成为金融机构贷款的补充品,从直接金融工具转变为间接金融工具。要发展公司债券,首先需要改变这种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要认购对象的格局,使得公司债券回归到直接金融工具的本源定位。
  (二)公司债券作为直接融资工具的货币金融效应
  第一,减少货币创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公司债券的行为,与其发放贷款的行为差异不大,是一个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其基本流程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同时增加存款货币)→购买公司债券(将相应资金付给公司债券发行人)→发行人将发债资金存入商业银行账户(同时增加等额存款)。与上述过程不同,实体企业用定期存款资金购买公司债券不属于货币创造过程,不会增加货币统计范畴内的货币供应量。其基本流程是:实体企业从存款账户中提取定期存款→购买公司债券(将相应资金付给公司债券发行人)→发行人将发债资金存入商业银行账户(商业银行存款账户中的存款余额不变)。
  第二,对贷款形成替代。实体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并获得发债资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然就减少了对商业银行信贷的需求。由于公司债券种类甚多,不同类型的债券既可以满足不同发行人的需求,也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由此,公司债券市场可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格局。但在商业银行作为公司债券购买主体时,商业银行从审慎经营原则等因素出发,会对公司债券在资质等级、担保方式、期限等方面提出较为严格的条件,这不仅会限制公司债券的品种,而且会限制公司债券的规模。
  第三,推动利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受贷款机制的影响,商业银行购买公司债券时常以贷款利率来衡量公司债券发行利率。在商业银行为购债主体的情况下,发债公司处于利率谈判的劣势地位,通常只能接受购债银行提出的利率水平。这是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利率居高不下的一个主因。与上述情况不同,当公司债券作为直接金融工具时,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公司债券发行利率通常处于高出存款利率约1.5个百分点、低于贷款利率约1.5个百分点的水平,对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都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实际上意味着,公司债券的发展过程也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将推动我国的利率形成机制和利率体系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第四,助推财富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形成。要有效拓展财富管理业务,必须有种类足够多的金融产品,公司债券是其中的基础性产品。这实际上意味着,以市场化机制推进公司债券发展的过程,也将助推财富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形成,并将在实质上改变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体系。
  第五,促进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从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在资金供给主要依赖贷款的环境中,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以管控新增贷款规模为重心,如在实践中,商业银行每年新增贷款规模会被纳入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在公司债券市场充分发展的环境中,资金需求者的主要融资渠道从贷款转向发债。由此,管控新增贷款规模也就不再必要甚至无效,这将促进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从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从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调控对象转向以金融市场为调控对象。   加快发展公司债券的八项举措
  公司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以公司债券为抓手,盘活定期存款,需要解决好八个问题。
  第一,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允许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主要主体(城乡居民和实体企业)直接进入债券市场进行交易。
  第二,切实贯彻新修订的证券法精神,改变以审批制或核准制等为前提的债券发行机制,实行登记制乃至备案制,使实体企业能够依法自主地发行公司债券。
  第三,改变公司债券发行对象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的现状,将公司债券的主要发行对象定位为城乡居民和实体企业。同时,限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一级市场购买公司债券,使公司债券回归直接融资工具的本位。
  第四,充分運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建立公司债券的无形市场交易机制,调整目前存在的债券交易集中在有形市场的格局。
  第五,借鉴股市信息披露机制,强化发债公司的信息公开披露,形成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
  第六,落实破产法,对无力清偿到期本息的发债公司坚决实行依法破产。
  第七,建立公司债券优先清偿制度,推进公司债务清偿次序机制的形成,维护公司债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第八,推进债权收购机制的形成,在维护债券市场价格稳定的同时,更大范围地打破刚性兑付。
  通过上述措施,若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企业35万亿元定期存款中的50%能以购买公司债券的形式转化为企业间的资金融通,则长期困扰我国的企业融资难问题将得到实质性解决。由此,去杠杆与稳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将得到更好的协调。
  注:
  1.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71850009)的研究成果,作者王国刚为项目主持人。
  2.本文中的公司债券,是指各类公司依照公司法规定所发行的各类债券产品,包括目前市场层面所称的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券、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
  责任编辑:刘颖罗邦敏
  参考文献
  [1] 201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新闻稿.
  [2]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 西欧金融史(中译本)[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3] 纪志宏(主编). 金融市场创新与发展[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4] 雷蒙德·戈德史密斯.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译本)[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 王国刚等. 金融风险之点和可选防控之策[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6] 王洛林等. 金融结构与金融危机[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素(NRG-1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50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MCAO
全球文化投资的大趋势是加大社会资本的比重,用货币资本与其他社会资本结合,并把全球的资源富集地区和市场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资本结构.同时,促进全球化和
迪士尼消费品部(DCP)最近发布了秋季TRON产品系列:《电子世界争霸战2》电子产品及玩具,包括脉冲光投影人物公仔等。迪士尼出品的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2》数字3D和IMAX 3D版也
为了筛选耐受锌冶炼废渣及土法炼锌废渣堆场原位修复的先锋草本植物,采用蛭石培养法模拟铅锌废渣在酸雨淋溶过程中释放的锌含量,测定多年生黑麦草(Premier)、高羊茅(Barrera)
善于“联想”的联想集团,最近又有了新的“联想”——要成立一家“合作社”。人们不禁要问,生产硬件设备的著名IT企业,要跟谁合作、合作什么?5月4日,在联想SIoT合作社成立大会和媒
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自2020年2月下旬起,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这次动荡的总体表现是,风险资产价格暴跌
用锂渣作混合材生产水泥费文斌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锂盐厂(830006)1.引言锂渣是碳酸钾和氢氧化锂生产过程中排出含水率8.0%以上的废渣。以中国最大的锂盐厂──新疆锂盐厂为例,每年排放锂渣5.64万
目的对比分析肺部孤立性结节在X线胸片与CT上的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3.5cm肺内孤立性结节20例,全部病例先摄X线胸片再做CT扫描,对〈2cm结节再做薄层扫描。结果下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