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培育壮秧、适期早插与合理密植、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培育壮秧;肥水运筹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1-0079-01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多与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的双重压力,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趋严重。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增产增收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水稻栽培技术一直以来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改变滞后的栽培方法和技术是目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通过采取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从而实现水稻高产和提高品质的目的[1-2]。现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播前准备
高产栽培技术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与之配套,要求土壤具有适度的土壤渗漏、良好的土壤结构、协调的土壤养分,水稻土适量的有机质含量为2%~4%,全氮量为0.13%~0.23%,全磷和全钾量分别在0.1%和1.5%以上[3]。整地做到早平地,早灌水。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较强抗性的稻种,品种不能过于单一,可以选择搭配4个左右的品种进行种植。选购稻种前,先了解清楚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要做到因地制宜;选购时要了解该品种的特性,并从正规种子公司购买。播前对种子进行处理[4-5],晒种2~3 d,以促进种子内部酶的活化,加快新陈代谢,增强种子吸水能力,提高种子发芽势;选用咪鲜胺、一浸灵等浸种消毒,目前主要用强氯精浸种,也可用1%石灰水浸种;然后催芽,催芽时严格控制温度,其最适温度为33 ℃,只要破胸露白(芽长1 mm)即说明种子已出芽。
2培育壮秧
常用的育秧方式:一是湿润育秧。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杂草少、无病虫害、土壤肥沃、离大田较近的地块作秧田。耕深8~10 cm,将土块整碎理平。播种要均匀,秧田一般播种量为杂交稻225 kg/hm2、常规粳稻375 kg/hm2,按谷芽比1.0∶1.4计,折合摊晾芽谷525 kg/hm2。常规稻栽插大田一般用种量为45~60 kg/hm2。一般施氮磷钾含量为15%的水稻复合肥600~750 kg/hm2或尿素120~150 kg/hm2、钙镁磷肥450 kg/hm2、氯化钾75~150 kg/hm2。湿润壮秧的秧龄一般30 d,移栽叶龄6.5叶左右。二是塑料薄膜育秧。薄膜育秧是在湿润育秧的基础上,加盖塑料薄膜保温,是在春寒时提前育秧的一种办法。壮秧的标准为:秧苗生长均匀、高矮整齐一致、没有苗高低不齐的现象;苗挺有劲,叶片青绿正常,生长健壮,有光泽,有弹性,叶色不过深不过浅,秧身粗壮,分蘖发生早,节位低,移栽时带1~2个分蘖;根多而白,没有黑根,没有病虫害等。
3适期早插与合理密植
适期早插可以提早分蘖期,缩短返青期。适期早插的基本要求:一是抓住季节适时栽插,做到不违农时,并要根据农时季节处理好适期和早插的关系。二是掌握适龄插秧,这是水稻适期早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做到“宁叫田等秧,勿叫秧等田”,坚持插植适龄秧。栽插密度要合理,一般地块行距30~33 cm,穴距13 cm左右,密度为24万~27万穴/hm2,每穴2~3苗为宜。高水肥地块可适当稀植,水肥条件较差地块密度可酌情加大。
4肥水运筹
基肥一般用复合肥或尿素、钾肥、磷肥混合搅拌后撒施,一般施氮磷钾总含量为15%的水稻专用复合肥750 kg/hm2,或施碳酸氢铵600~750 kg/hm2(也可施尿素225~300 kg/hm2)、钙镁磷肥75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左右。有机肥和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有机肥于翻耕前施入,耙田时施入钙镁磷肥525~600 kg/hm2和碳酸氢铵225~300 kg/hm2、硫酸钾120~150 kg/hm2或氯化钾80~120 kg/hm2。追肥宜分作2次施用,第1次追肥于移栽后7 d左右施用,施尿素112.5~135.0 kg/hm2、硫酸钾90.0~112.5 kg/hm2或氯化钾75~90 kg/hm2;第2次追肥于移栽后15 d左右施用,施尿素120~150 kg/hm2、硫酸钾150~180 kg/hm2或氯化钾120~150 kg/hm2。幼穗分化时期(早稻移栽后25 d左右、晚稻移栽后30 d)如叶色变黄,可施穗肥,一般施尿素30.0~37.5 kg/hm2和氯化钾45~60 kg/hm2。孕穗期、成熟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水稻叶面肥。薄水插秧,寸水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盐碱地不宜排水晾田,以防返碱死苗。为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插秧后20~25 d(群体375万~420万根/hm2)排水晾田,晾田7~10 d。孕穗、抽穗、扬花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时缺水会使幼穗发育受阻,秕谷增多,因此应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采取湿、干交替的灌溉方法,使田面经常保持水气交换状态,以水調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防止早衰。收获前7 d断水。
5病虫草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胡麻叶斑病等。条纹叶枯病要重点防治好秧田及大田分蘖期的飞虱,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实施健身栽培,增强水稻抗逆性;稻瘟病应重点防治穗颈瘟,破口期和齐穗扬花后用75%三环唑喷洒2遍;密度大、施氮肥多的地块纹枯病发生重,当(下转第82页)
(上接第79页)
田间穴发病率达10%时,用井冈霉素加粉锈宁喷洒防治,药液量要大,要喷到植株下部;稻曲病可于破口前7 d和始穗期用甲基托布津、井冈霉素防治;胡麻叶斑病近年来发生普遍,可用75%三环唑加川化稻瘟灵喷洒防治。虫害主要有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飞虱等。可用锐劲特、杀虫双、Bt乳剂、甲维盐、异丙威等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交替使用,虫龄愈小,防治效果愈好。禁止使用甲胺磷、1605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移栽后5~10 d,用18%野老(苄·乙·甲)可湿性粉剂375~450 g/hm2,拌肥(沙)均匀撒施,并保持有10 cm左右的水层,确保安全除草。另外,要推进水稻无草害工程建设,根据水稻田间草相对症选药,适时用药化除,对化除残留的杂草及时组织人工辅助拔除。
6参考文献
[1] 谢明.对水稻高产栽培的几点思考[J].科技咨询,2010(16):150.
[2] 于忠云,洪芳,周夕俊,等.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措施与纹枯病综合防治[J] 植物医生,2010(2):7.
[3] 朱成利.超级杂交水稻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种业,2010(3):30.
[4] 朱海霞.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87-188.
[5] 唐振才.抓好七项技术确保水稻高产[J].四川农业科技,2010(6):9.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培育壮秧;肥水运筹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1-0079-01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多与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的双重压力,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趋严重。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增产增收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水稻栽培技术一直以来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改变滞后的栽培方法和技术是目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通过采取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从而实现水稻高产和提高品质的目的[1-2]。现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播前准备
高产栽培技术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与之配套,要求土壤具有适度的土壤渗漏、良好的土壤结构、协调的土壤养分,水稻土适量的有机质含量为2%~4%,全氮量为0.13%~0.23%,全磷和全钾量分别在0.1%和1.5%以上[3]。整地做到早平地,早灌水。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较强抗性的稻种,品种不能过于单一,可以选择搭配4个左右的品种进行种植。选购稻种前,先了解清楚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要做到因地制宜;选购时要了解该品种的特性,并从正规种子公司购买。播前对种子进行处理[4-5],晒种2~3 d,以促进种子内部酶的活化,加快新陈代谢,增强种子吸水能力,提高种子发芽势;选用咪鲜胺、一浸灵等浸种消毒,目前主要用强氯精浸种,也可用1%石灰水浸种;然后催芽,催芽时严格控制温度,其最适温度为33 ℃,只要破胸露白(芽长1 mm)即说明种子已出芽。
2培育壮秧
常用的育秧方式:一是湿润育秧。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杂草少、无病虫害、土壤肥沃、离大田较近的地块作秧田。耕深8~10 cm,将土块整碎理平。播种要均匀,秧田一般播种量为杂交稻225 kg/hm2、常规粳稻375 kg/hm2,按谷芽比1.0∶1.4计,折合摊晾芽谷525 kg/hm2。常规稻栽插大田一般用种量为45~60 kg/hm2。一般施氮磷钾含量为15%的水稻复合肥600~750 kg/hm2或尿素120~150 kg/hm2、钙镁磷肥450 kg/hm2、氯化钾75~150 kg/hm2。湿润壮秧的秧龄一般30 d,移栽叶龄6.5叶左右。二是塑料薄膜育秧。薄膜育秧是在湿润育秧的基础上,加盖塑料薄膜保温,是在春寒时提前育秧的一种办法。壮秧的标准为:秧苗生长均匀、高矮整齐一致、没有苗高低不齐的现象;苗挺有劲,叶片青绿正常,生长健壮,有光泽,有弹性,叶色不过深不过浅,秧身粗壮,分蘖发生早,节位低,移栽时带1~2个分蘖;根多而白,没有黑根,没有病虫害等。
3适期早插与合理密植
适期早插可以提早分蘖期,缩短返青期。适期早插的基本要求:一是抓住季节适时栽插,做到不违农时,并要根据农时季节处理好适期和早插的关系。二是掌握适龄插秧,这是水稻适期早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做到“宁叫田等秧,勿叫秧等田”,坚持插植适龄秧。栽插密度要合理,一般地块行距30~33 cm,穴距13 cm左右,密度为24万~27万穴/hm2,每穴2~3苗为宜。高水肥地块可适当稀植,水肥条件较差地块密度可酌情加大。
4肥水运筹
基肥一般用复合肥或尿素、钾肥、磷肥混合搅拌后撒施,一般施氮磷钾总含量为15%的水稻专用复合肥750 kg/hm2,或施碳酸氢铵600~750 kg/hm2(也可施尿素225~300 kg/hm2)、钙镁磷肥75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左右。有机肥和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有机肥于翻耕前施入,耙田时施入钙镁磷肥525~600 kg/hm2和碳酸氢铵225~300 kg/hm2、硫酸钾120~150 kg/hm2或氯化钾80~120 kg/hm2。追肥宜分作2次施用,第1次追肥于移栽后7 d左右施用,施尿素112.5~135.0 kg/hm2、硫酸钾90.0~112.5 kg/hm2或氯化钾75~90 kg/hm2;第2次追肥于移栽后15 d左右施用,施尿素120~150 kg/hm2、硫酸钾150~180 kg/hm2或氯化钾120~150 kg/hm2。幼穗分化时期(早稻移栽后25 d左右、晚稻移栽后30 d)如叶色变黄,可施穗肥,一般施尿素30.0~37.5 kg/hm2和氯化钾45~60 kg/hm2。孕穗期、成熟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水稻叶面肥。薄水插秧,寸水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盐碱地不宜排水晾田,以防返碱死苗。为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插秧后20~25 d(群体375万~420万根/hm2)排水晾田,晾田7~10 d。孕穗、抽穗、扬花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时缺水会使幼穗发育受阻,秕谷增多,因此应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采取湿、干交替的灌溉方法,使田面经常保持水气交换状态,以水調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防止早衰。收获前7 d断水。
5病虫草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胡麻叶斑病等。条纹叶枯病要重点防治好秧田及大田分蘖期的飞虱,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实施健身栽培,增强水稻抗逆性;稻瘟病应重点防治穗颈瘟,破口期和齐穗扬花后用75%三环唑喷洒2遍;密度大、施氮肥多的地块纹枯病发生重,当(下转第82页)
(上接第79页)
田间穴发病率达10%时,用井冈霉素加粉锈宁喷洒防治,药液量要大,要喷到植株下部;稻曲病可于破口前7 d和始穗期用甲基托布津、井冈霉素防治;胡麻叶斑病近年来发生普遍,可用75%三环唑加川化稻瘟灵喷洒防治。虫害主要有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飞虱等。可用锐劲特、杀虫双、Bt乳剂、甲维盐、异丙威等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交替使用,虫龄愈小,防治效果愈好。禁止使用甲胺磷、1605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移栽后5~10 d,用18%野老(苄·乙·甲)可湿性粉剂375~450 g/hm2,拌肥(沙)均匀撒施,并保持有10 cm左右的水层,确保安全除草。另外,要推进水稻无草害工程建设,根据水稻田间草相对症选药,适时用药化除,对化除残留的杂草及时组织人工辅助拔除。
6参考文献
[1] 谢明.对水稻高产栽培的几点思考[J].科技咨询,2010(16):150.
[2] 于忠云,洪芳,周夕俊,等.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措施与纹枯病综合防治[J] 植物医生,2010(2):7.
[3] 朱成利.超级杂交水稻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种业,2010(3):30.
[4] 朱海霞.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87-188.
[5] 唐振才.抓好七项技术确保水稻高产[J].四川农业科技,20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