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学以致用的人才,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的。而校企合作之路能够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动力。换而言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就是其紧密结合的捷径。根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现状,我们应该构建“行校企”三元制校企合作作的动力机制,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三元制;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89-01
一、高职院校企合作的问题和现状
目前阶段,我国告知院校师资队伍还有待加强,在企业人才的输出能力还不能满足需求。告知校企合作尤为重要。事实上,高职院校理应以为企业培育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积极响应高职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的成绩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其一,学校在企业合作,在签订的企业构建实训基地,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合作形式。其二,企业和学校签订用人单位合作协议,参与学校教学计划,更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其三,企业和学校互通有无,这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企业也会利用学校的科研成果——这种合作形式仅仅出现具有科研能力的少数院校。总体来讲,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还在发展阶段,缺乏长效机制。
二、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
1.高职院校动力
校企合作动力主要分为学校动力和企业动力。目前阶段,学校动力是校企合作动力的主要动力。具体来讲,它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在内在动力方面,它包括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科研成果、构建实训设备等内容。对于公立高职院校能够得到政府资金支持,因此在经济动力方面并不显著。公立高职院校的动力主要在于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对于民办高职院校,他们无法获得政府资金支持,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企业投资和学生缴纳的费用,具有较强的盈利性。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经济动力和人才教育的动力都比较大。在外在动力方面,针对高职院校的生源日趋减少的境况,我们应该力气提高教育质量,为企业输入一流人才。针对学校而言,它们是校企合作的主要推动力,同时,校企合作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奖励制度,也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良好发展。
2.企业动力
企业合作的形式不同,企业的动力自然也不一样。通常来讲,校企合作中,构建实习基地是属于见层次的校企合作,企业动力属于情怀型,具有相当鲜明的公益性质,经济色彩不浓厚。如果校企合作出现订单式培养项目,则属于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经济因素就是其企业动力。因为订单式合作,学校有义务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以减少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为手段,让企业能够在经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
三、“行校企”三元制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构建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理应建立“行校企”三元制校企合作,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主观能动性,汇集一批专家、血脂,举办研讨会和交流大会。企业积极和学校沟通,参与高校课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高校积极借鉴企业的董事会等决策议事制度,企业参与和学校管理决策相结合,两者共同为培养实用性人才积极合作。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就以某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讲解三元制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
1.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完善教学改革体制
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需要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处理双方关系平衡。比如说,针对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与某酒店合作,就需要酒店方面在酒店中挑选工作能力强的专家成为专业指导委员会会员。他们代表酒店向学校传达酒店人才需求,督促学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注重酒店需求。而学校也应该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下,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理论能力相协调的人才培养机会。这样 不仅能够推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也能够促进学校培养出酒店需要的合格人才。
2.构建适应校企合作的教学机制
对于学生而言,教学课程是根本,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成立不久,酒店行业人才标准尚未建立的现状,高职院校的酒店专业应该积极和酒店专家人才积极交流,积极开展酒店实践专家研讨会,商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出酒店适用的人才。在酒店理论学习过程中,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适应校企合作的教学机智。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明确学习任务,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打造职业情境教育。高职教育共三年,构建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用两年实践精通理论技能,一年时间用于企业实习单位,为毕业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
3.三元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想要培养成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我国现象的教育体制中,重视理论学习能力,学生都是考试得分的高手,在动手实践方面存在短板。我们要拨乱反正,三元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注重教学课程的实践技能、理论联合世纪,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根据酒店行业的特实行,我们可以设定订单班培养模式和2+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订单班培养模式就是和酒店签订人才输送合同,在酒店组织就业指导会的要求下,学习专业技能,学期满后进入酒店实习。酒店有义务为订单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期间酒店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财力对于优秀订单生采取助学金奖励等资助手段。订单生能够极大节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为酒店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针对2+1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在前文已经有所介绍,在此就不赘述。总而言之,经过近些年的实践结果证明,无论是订单生还是2+1模式,它们都是三元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良好方法,都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课题: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参考文献:
[1]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2]刘辉珞.基于行业学会的三元制高职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
[3]陈天炎.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推进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三元制;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89-01
一、高职院校企合作的问题和现状
目前阶段,我国告知院校师资队伍还有待加强,在企业人才的输出能力还不能满足需求。告知校企合作尤为重要。事实上,高职院校理应以为企业培育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积极响应高职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的成绩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其一,学校在企业合作,在签订的企业构建实训基地,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合作形式。其二,企业和学校签订用人单位合作协议,参与学校教学计划,更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其三,企业和学校互通有无,这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企业也会利用学校的科研成果——这种合作形式仅仅出现具有科研能力的少数院校。总体来讲,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还在发展阶段,缺乏长效机制。
二、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
1.高职院校动力
校企合作动力主要分为学校动力和企业动力。目前阶段,学校动力是校企合作动力的主要动力。具体来讲,它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在内在动力方面,它包括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科研成果、构建实训设备等内容。对于公立高职院校能够得到政府资金支持,因此在经济动力方面并不显著。公立高职院校的动力主要在于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对于民办高职院校,他们无法获得政府资金支持,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企业投资和学生缴纳的费用,具有较强的盈利性。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经济动力和人才教育的动力都比较大。在外在动力方面,针对高职院校的生源日趋减少的境况,我们应该力气提高教育质量,为企业输入一流人才。针对学校而言,它们是校企合作的主要推动力,同时,校企合作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奖励制度,也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良好发展。
2.企业动力
企业合作的形式不同,企业的动力自然也不一样。通常来讲,校企合作中,构建实习基地是属于见层次的校企合作,企业动力属于情怀型,具有相当鲜明的公益性质,经济色彩不浓厚。如果校企合作出现订单式培养项目,则属于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经济因素就是其企业动力。因为订单式合作,学校有义务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以减少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为手段,让企业能够在经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
三、“行校企”三元制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构建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理应建立“行校企”三元制校企合作,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主观能动性,汇集一批专家、血脂,举办研讨会和交流大会。企业积极和学校沟通,参与高校课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划,高校积极借鉴企业的董事会等决策议事制度,企业参与和学校管理决策相结合,两者共同为培养实用性人才积极合作。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就以某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讲解三元制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
1.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完善教学改革体制
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需要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处理双方关系平衡。比如说,针对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与某酒店合作,就需要酒店方面在酒店中挑选工作能力强的专家成为专业指导委员会会员。他们代表酒店向学校传达酒店人才需求,督促学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注重酒店需求。而学校也应该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下,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理论能力相协调的人才培养机会。这样 不仅能够推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也能够促进学校培养出酒店需要的合格人才。
2.构建适应校企合作的教学机制
对于学生而言,教学课程是根本,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成立不久,酒店行业人才标准尚未建立的现状,高职院校的酒店专业应该积极和酒店专家人才积极交流,积极开展酒店实践专家研讨会,商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出酒店适用的人才。在酒店理论学习过程中,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适应校企合作的教学机智。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明确学习任务,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打造职业情境教育。高职教育共三年,构建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用两年实践精通理论技能,一年时间用于企业实习单位,为毕业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
3.三元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想要培养成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我国现象的教育体制中,重视理论学习能力,学生都是考试得分的高手,在动手实践方面存在短板。我们要拨乱反正,三元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注重教学课程的实践技能、理论联合世纪,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根据酒店行业的特实行,我们可以设定订单班培养模式和2+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订单班培养模式就是和酒店签订人才输送合同,在酒店组织就业指导会的要求下,学习专业技能,学期满后进入酒店实习。酒店有义务为订单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期间酒店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财力对于优秀订单生采取助学金奖励等资助手段。订单生能够极大节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为酒店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针对2+1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在前文已经有所介绍,在此就不赘述。总而言之,经过近些年的实践结果证明,无论是订单生还是2+1模式,它们都是三元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良好方法,都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课题: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参考文献:
[1]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2]刘辉珞.基于行业学会的三元制高职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
[3]陈天炎.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推进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