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性探析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ian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几种常见问题,并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制定了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估反馈表,从实效机制、监督机制、比赛机制、激励机制等四方面提出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意见,以期能督促高职学生在大学三年中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最终实现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性探析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而且让学生提前了解目标职业、发展路径,从而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尤其在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制定一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也具有明确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的现状进行正确地分析和研究,对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不够
  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在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下设一个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为全校各个年级不同专业开设就业指导课,虽然在师资上做到了专职,但并未做到专业,教师大都来源于学院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包括办公室领导、办事员或各系部辅导员,这些成员构成的就业指导队伍学历背景不尽相同,所学专业也五花八门,因此,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需要加强、水平亟待提高。此外,学校沿用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一般安排在容量为200人的大阶梯教室中,教师对100人以上的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体授课,大班听课的教学形式也让学生从意识上把这门课当成了休闲课,因此,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以及人生成功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来看,学生制定的职业规划书仅是为了完成这门公共课的课程作业或为了参加相关的职业规划类比赛获得荣誉或名次而完成的,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没有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因素进行认真正确地分析,所以并未真正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作用。有调查也显示,43%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46%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方法、步骤等仅有模糊的知识,个人规划也不明确;只有11%的大学生有比较明确的规划设计;大学生中间还普遍存在着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职业生涯规划等到毕业前夕再考虑等的认识误区。
  (三)仅限于课堂教育,缺乏实践指导
  以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情况为例,按照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共19次课,38个课时,在五个学期开设,而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讲授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共5次课10个学时,课时比较集中,但是学生在接受几节课的课堂学习之后,因为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不够,未真正走向社会,依然不了解校园外的社会环境以及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因此,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另外,课时的限制和大班教学的模式,导致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主要内容——自我分析和认知时,并没有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工具等这一实训环节来让学生真正地认识自己的兴趣、性格等,教师也不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分析,导致很多学生对自我认知仍处于人云亦云的模糊状态,对自身的了解不足,所以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职业实践能力的指导也成为了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凸显的最大问题之一。
  (四)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导致学生在实施过程半途而废
  很多学生不明确职业规划对自己大学期间的成才和将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再者部分学生缺乏自制能力,因此,制定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只是敷衍了事,制定之后没有采取一定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缺乏一定的监督措施,导致职业生涯规划书成了一纸空文,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目标导向作用。
  二、对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几点创新性思考
  (一)注重实效机制,要避免形式化
  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不仅仅将职业规划局限在就业指导课上。在新生入学之时,就要在学生中开展职业规划专题教育,让每一位学生结合自己学校的优势、专业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等设计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并为每位学生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估反馈表》(见下表)。坚持全过程、全员化、常态化、持续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就业指导课老师要参与,而且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也要结合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该反馈表按照时间,将学生的个人规划目标由三年具体为六个学期;按照内容,将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任务细化为专业学习和素质目标。两者结合,使学生在较短时间(一个学期)有比较明确的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实施并落实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不是仅仅让学生上交一份职业规划设计书那样敷衍了事,从而也就避免了职业规划教育的形式化。
  (二)加强监督机制,要避免表面化
  在每学期之初,每名学生都会在本学年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评估反馈表》中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在学期之末,让学生根据自己一学期的表现,首先进行自我评估反思和重新调整,填写自我完善措施,有效避免下学期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由各班成立的以辅导员为组长,班委会成员为成员的职业规划评估督查小组对本班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评审。对于那些职业生涯落实得不好的同学要及时反馈给本人,以便学生反思和调整。在整个监督过程中,监督小组认真负责做到公正严明,避免了职业规划教育的表面化。
  (三)利用比赛机制,要避免封闭化
  职业规划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常态工作和长效工作,可以在常态化的开展过程中利用比赛的机制,通过举行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避免封闭化。在河南省职业规划大赛中除了传统的展示环节外,又新增了职业情景模拟环节,展示学生的职业目标前景和目前已经具备的能力素质,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有效达到职业规划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利用激励机制,要避免过场化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中,利用激励机制也是特色之一。每学年结束后,辅导员老师会对职业规划方案落实较好的同学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避免了职业生涯的过场化。
  总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性研究中,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评估和反馈三个环节是一个体系化、科学化的过程,实效机制、监督机制、比赛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我们将职业规划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认真部署,有效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才能更有实效地指导学生在三年或更长期的时间里始终围绕着明确的职业目标进行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亚梅.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深层实施的思考[J].广西
  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 李洪.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
  教研究,2012,(12):15-16.
  [3] 蒋琴.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
  究[J].教育教学研究,2009,(12):78.
  [4] 熊建云.浅析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
  [J].管理研究,2009,(29).
其他文献
2011年温州爆发信贷危机,民间金融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民间金融正规化、阳光化成为金融改革的主线,此次金融改革拉开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大幕.文章以温州金融改革为切入点,
摘要:为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高职公路监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进行新的调整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具体过程为:从监理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出发,转化成几个学习领域,再构建课程体系,最后进行具体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分配。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路监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公路监理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分析,在与江西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监理员、
摘要:在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其在《模具CAD/CAM》课程中实施的意义。从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课程学习资源开发等方面介绍了《模具CAD/CAM》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办法,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模具CAD/CAM  一、翻转课堂简述  “翻转课堂”是指课前让学生在家观看教师创建的教学视
摘要:旅游高等教育经过30多年的摸索和不断发展,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发展日臻完善,但在培养了大批满足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针对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查、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认识和定位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高等教育过程中本科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发展  一、旅游管理专业概况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旅游业蓬勃
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当人类的体能接近极限的时候,奥运赛场上比的是科学管理。只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才能为运动队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文旨在运用管理博弈论从理论上分析运用管理博弈论对运动队进行管理的可行性,并运用管理博弈论对目前运动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对运动队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以其为运动队的科学化管理和取得优异运动
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人自身身心关系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其中,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环节和根本前提。大学生群体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身心是否和谐,对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审视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
摘要:随着创业教育的推进,职业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如何使学生在创业知识学习中,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创业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从创业课程教学对学生能力提高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能力;课程  近年来,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业课程、个性化的创业指导、组织创业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创业基本素质,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