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涵养师生成长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nshaob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多元性和特殊性,对于心理健康课堂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教师与学生多主体参与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互补充三个方面改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评价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 键 词 课堂教学评价;中小学心理健康;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7-0
陈苗苗:经典教育应融入学校理想人格教育  陈苗苗在《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第11期撰文指出,理想人格是指一定道德原则规范的结晶和道德的完美典型,是一定道德所认定的各种善的集合,也是一定道德为人们树立的最高行为标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媒介技术的普及,理想人格不断遭遇解构。“杜甫很忙”事件就是一个例证,它虽然从侧面反映了新媒体时代言论的民主性和文化的多元取向,但也折射出当代学生对理想人格的认
刘令军,湖南省宁乡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中学一级;“宁乡市德育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湖南省“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湖南省优秀教师”。出版《让学生真正改变的教育智慧》《如何管出好班级——突破班级管理的四大瓶颈》《中学班主任临场应变的72个技巧》《打造初中卓越班级的40个策略》等专著,并在《中国教师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班级管理类文章100多篇。  工作室理念:助人就是助己  工作室特色:坚持六年做体验式
教育公平问题已经逐步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公共事业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公平得到日益关注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义务教育事业发展高度关联。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已成为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美好教育需求的突出内涵。当前,围绕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很多,而从哲学观念视野中思考和研究教育公平的一些基本问题则相对薄弱。回归哲学的观念视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进一步研究教育公平的价值论等
英國独立学校理事会会长和伦敦卓越学院董事会主席巴纳比·列农,近年来遍访英国学校,为卓越学校总结了11条“金标准”。  第一,纪律,包括行为纪律和学业纪律两个方面。第二,高期望。学校需设置富有挑战的课程。第三,优质教师队伍。第四,定期考试。每三个月举行一次正式的标准化测试,这是学生自测和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的重要指标。第五,情感连接。学生喜欢上学、喜欢老师,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有教师和同伴相助、取得
摘 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直指“人之德性”,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本学科教师素养在教学理论上更具哲学意味,在教学心理上更需学科自信,在教学知识上更要求具备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在教学技能上则不妨以“游戏”增进课堂对话,与学生一起成长。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教学哲学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3-00-04  2017年11月,
新课程改革以来,“从儿童出发”逐渐成为品德课教师所坚守的教学立场。品德课程强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这要求我们时时以儿童立场观照教学,不断深化对儿童世界的理解,真正作到尊重儿童,发展儿童。  儿童立场是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路标。只有走进儿童的世界,尊重儿童的主体价值,我们才能知道“儿童是谁”;更要用心探寻,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需求,我们才能成为儿童心灵世界的守望者,引领儿童顺性成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人对行为习惯的养成一直非常重视,甚至上升到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高度。但现实却是,习惯养成教育效果实在差强人意。以排队为例,尽管我们从幼儿园教到大学,随意插队的行为却屡见不鲜;那些国人心仪的国外旅游风景区中,用中文书写的文明行为提示牌,尤其让人汗颜。  问题的背后,是认识上的误区。  那么,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是如何认识行为习惯养成的呢?可以从传播最广,中小学老师最熟
“以阳光之心培育阳光之人”,让德育如阳光温暖心灵,让德育如春风焕发憧憬,让德育如雨露润泽生命。用“阳光”为德育“冠名”,反映了现代德育的理想追求、目标境界和诗意情怀。全国各地有多少中小学校在探索和实施阳光德育?我不得而知。然而,在广东至少有三所百年名校——广州市小北路小学、潮州城南小学(中英文学校)及顺德本原小学近十年来一直坚持探索和实践阳光德育,而我很有幸成为这三所学校开展阳光德育研究的课题指导
摘 要 以“爱”统整学校德育课程,须遵循智德共生之原则,明晰本体“爱”之育人目标,以此引领课程统整,绘制“爱”的课程图谱,架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由此统整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实现活动育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创新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课程统整;智德共生;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