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刀断水水更流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栏目主持人 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土豆在法国曾经被称为“鬼苹果”,没有人愿意种植它。尽管请了一位法国著名的农学家百般劝说,但是,无论怎么引导,农民们就是不愿意引种土豆。最后,他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受国王的特准,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土豆,并由一支身着军礼服、全副武装的国王卫队看守。一夜晚,看守卫队故意撤走。结果,人们受到“禁果”的引诱,每到晚上就来挖土豆,引种到自己的田地里。
  
  禁果分外甜
  
  我们似乎都有这种奇怪的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土豆在法国的推广正是巧用了这种心理。这种逆反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禁果效应: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禁果”的说法取自古希腊的传说:伊甸园中的夏娃被禁止摘食善恶树上的禁果,然而夏娃却终于在蛇的诱惑下偷食了禁果,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禁果效应在实验室中也能体现出来。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茶盘中放着5只往下扣着的不透明的茶杯,孩子对它们根本毫无兴趣。实验者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下放一枚糖果,重新扣上,临走时告诉小孩子:“杯子下放了东西,你千万不要动!”然后佯装出去,在外面设法窥视。结果,越是向孩子强调得厉害,孩子越要打开看,有的孩子还要仔细观察一番,然后再放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探究、求知的动力,如果对一件事情不做说明原因的简单禁止,会使这件事更具有吸引力,自然地,人们会将更多的注意转移到这件事之上,会有更强烈的探究欲望,结果偷食“禁果”以使心理平衡。
  在生活中,禁果效应比比皆是。比如,很多不健康的电影、书籍,学生本来并不知道,知道了也不一定去看,但是教师禁止,反而使他们想看个究竟,一睹为快。学校一味制止早恋问题,使男女性之间很平常的交往涂上一层诱惑的色彩,反而容易造成一些学生早恋。奥斯卡奖越是晚公布,人们越是想知道结果。关公丹凤眼的来历的故事会更让你心有同感。
  相传,一个道士对一个老和尚说,在寺庙后山上闪电雷鸣之后会出现有一个盒子,100天之后你打开盒子,就会有一个改造历史的人物转世,他就是关云长,记住,不到100天千万不能打开盒子。老和尚连连答应。果真,闪电雷鸣过后,在后山上有一个盒子。老和尚把盒子抱回寺庙,每天寸步不离,小心看管。等到九十九天时,老和尚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亲自下山去办。他把盒子交给一个小和尚,告诉他:“千万千万不能打开。”小和尚说是,老和尚就下山了。
  老和尚走后,小和尚就守在盒子旁边,左看右看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这个盒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师傅为什么不让打开?盒子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小和尚苦思不得其解,等到傍晚时,他终于忍不住了,心想我打开看一眼就合上,师傅不会知道的。打开一看,小和尚就傻了眼,原来,盒子里面是一个刚刚发育成的婴儿!因为盒子早打开了一会儿,婴儿的眼睛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本来是双眼皮的一双眼睛,现在只长成了细长的单眼皮,这就是关公的丹凤眼。
  
  巧用禁果
  
  禁果效应告诉我们,不提倡的东西不要明令禁止使其变成禁果,而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疏导和沟通。
  上课了,一位老师走进叽叽喳喳热闹非凡的教室,这时,老师没有举出“不准说话”的警告牌。过了一会儿,学生的“自由呐喊”好不容易安静了下来,老师诡秘地问了一个问题:“刚才一句话没有说的同学请举手。”寥寥几个。老师问:“别的同学都说话,你们不说,是不是感到很委屈?”一个声音传来:“那是我们有教养!”全班大笑。“好。就冲你们有教养,我奖励你们——”老师顿了顿,“一分钟说话的时间!”这位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声情并茂地甚至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聊天的氛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上课期间学生都能安静听讲了。
  有时,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专门利用禁果效应。一个孩子学习了一年电子琴,不想弹了,聪明的妈妈就买回一台高级电子琴放在自己的卧室里,不许孩子碰。孩子急了,“妈妈,电子琴不是给我买的吗?为什么不让我弹?”妈妈故意激她:“反正你也学不会,碰它干吗?”“谁说的!”孩子叫起来“我一学准会。”以后,每当妈妈不在家时,她悄悄偷着弹。
  一位老师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一次上新课前,他故弄玄虚地说:“同学们,我这里有一道题,本想让你们做一做,可是连我都没办法做出来,看来你们就更难了。”好几个学生请求到:“老师,让我们看看这道题吧。”老师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把题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都忙碌起来。不一会儿,一半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拖着长腔问:“怎么样,不会做吧?”谁知,学生齐声说:“老师,我们已经做出来了!”几名学生清晰地说出了算式和解题思路。老师故意装做甘败下风的样子说:“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比老师还聪明,看来这节新课你们自己肯定自学就会,有没有信心?”同学们齐声回答:“有!”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
  利用禁果效应还可以改善师生关系。一位后进生和班主任关系紧张,他认为班主任对他有成见,认定班主任那本从不离手的工作手册上记录了他的一笔笔“黑帐”。一天,老师故意将工作手册“忘”在讲台。他很是好奇,就偷看了工作手册,却发现老师在手册里记下了自己许多的闪光点。这个学生大为感动,不但消除了对班主任的误解,还下定决心改头换面。一次“禁果”起到了多次谈心都无法达到的说教效果。
  有一句俄罗斯谚语说:“禁果格外甜”,中国也有一句古诗曰“抽刀断水水更流。”特别是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常会出现禁果效应。“禁果效应”启示我们,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也可以积极地利用禁果效应,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总之,防止孩子的逆反心理要运用科学教育的方法,让科学民主的沟通架起代际之间的心灵之桥。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其他文献
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绘画创造源出于“意象”。意象,即主观意念想象。意象造型,就是不拘泥于形似,不模拟自然,而是把自然物象作为传情达意的中介,强调对自然物象内在神韵上的把握。它不需要真实的视点、科学的透视、比例和客观色彩理论,而是根据主观意愿、理想及对物象大悲大彻“顺天应人”的理解和关注,跨越表象、跨越时空、默契着客观法则的自由表象和任意组合,并与“天人和一”的传统哲学观念一脉相承
近年来,由于自杀、意外伤害等原因,正值豆蔻年华的生命过早逝去的现象频频发生,令人万分惋惜。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就如何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织起一张细密牢固的生命“防护网”,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一、构网—— 领导重视,精心筹划    生命最为可贵,安全重于泰山,构建生命“防护网”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学校需要针对性地改善办学条件,排查和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加强德育处、保卫处、卫
处在快速变化和频繁改革中的中国大学,各种矛盾相互缠绕,治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只要看一看如今的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媒体,我们就会发现,几乎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如院校合并、学科分合、职称评聘、学术评价、教学评估、业绩考核、住房分配等,都会引起激烈争议。有些争议甚至激烈到了影响学校稳定的程度。  如何看待这些矛盾和争议?仅仅宣称“在一个利益和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争议是在所难免的”,或“转型期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时隔5年中国再次最高规格表彰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受表彰者中不乏女性身影,她们有的是巾帼科创典型、有的是村妇联主席、有的是潜心做慈善的女企业家、有的是扎根一线的环卫工人……她们来自各行各业,她们是千千万万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用平凡的双手创造不平凡的梦想,用奋斗铸就光荣与幸福。  正如习
师之本 德为重 明于心 施于行  尚师德 讲修养 铸师魂 塑形象  乐奉献 履职责 忠于党 爱祖国  学政治 提觉悟 法与纪 谨遵守  立宏志 育英才 显身手 展风采  爱集体 主人翁 校为家 心在公  教有法 导有方 素质高 学识广  知理论 懂科学 通规律 晓策略  敬其业 精而专 治其学 谨而严  钻教材 细熟深 研教艺 巧活新  基本功 刻苦练 说与写 务规范  日有学 学不辍 与时进 永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就要增强学生的认知欲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处理上下功夫,从备课到上课、从开头到结尾、从提问到举例等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为学生的兴趣着想。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参与方式,尤其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课堂讨论、启发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
自打儿子懂事起,我就引导并鼓励他讲出一天中快乐与不快乐的事情,与他分享喜乐,排解哀愁。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小少年变成半大小伙子,我们的谈话范围越来越广,谈话内容也越来越深刻了。   “妈妈,数学老师脾气太暴躁!她提出问题就让同学回答,要是谁回答不出来,就等着她冷嘲热讽吧!同学们都害怕她提问,老师怎么能那样子,真是!”一日饭间,儿子谈起了他对老师的感受,颇有愤然之色。   “儿子,不论从哪个角度说,老
培养创新思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如同电脑的CPU,它越进步能力越强大。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而提出来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并以创新实践为重点。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培养新世纪劳动者、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而人才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创造素质。  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要创新,就需要有创造力,创造思维是构成创造力的核心内容之一。所
课堂教学激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采取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度的正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把教学的目标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并朝着外界和自身所期望的目标奋斗的过程。  “课堂教学激励是一门艺术”的教育观念由来已久,在古今中外教学思想发展史中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著名论题,以及古希腊
乌云遮日送母安,  慈母秋冬北山眠。  冬去春来复思念,  梦中常与母相见。  昨夜宠溺抚儿脸,  问寒问暖问健康。  叮嘱疾病紧医治,  三餐规律勤锻炼。  转身下厨做美餐,  复又为尔烙烫饼,  含笑不语忙操作,  瞬间美食一餐桌。  大聲唤母一同食,  惊醒方知思母梦。  慈爱之情犹回味,  深夜枕上泪涟涟。  儿时音甜声清脆,  母喻尔是百灵鸟。  忽闻母想百灵声,  愿化百灵枝头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