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89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本教学解读
  冯骥才的《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这个提法,虽然是针对“读”的,但是“略”的并非是学生的读和学,而是教师的“教”。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的学,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应该体现得更加扎实和具体,因为它承载了知识巩固、方法运用、能力提升的目标和价值。
  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通过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文章“借物抒情”的写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对作者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从不同的文本中获得比较丰富的认知,还有过相应写法的小练笔实践(《落花生》)。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再自主学习《珍珠鸟》,就应该带着明确的目标,运用学到的方法,努力做到学得轻松、收获满满。
  除了结合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定位共性的学习目标,细致解读具有自身突出特色的《珍珠鸟》,还应发现文本独特的学习价值。这是略读课文学习中教师引导价值的重要体现。细读课文,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细腻的文字,温馨的故事。
  作者以清新明快、亲切细腻的语言写出了小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鸟儿真诚、细腻的爱,从而让我们看到了鸟儿与人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为作者用真诚创造出的美好境界而感到温馨。
  经典文章总是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完美结合的产物。《珍珠鸟》的语言亲切自然,仿佛浑然天成般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细细品味,口齿生津。“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一落笔,便送来一股清新宜人的风,一首节奏明快的曲,可以想见,后面的文字该是怎样的充满诗情画意。因为“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便精心地为它们布置了一个幽静的居室,使得“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当然,在这般情境下,心头轻松自在的更有作者本人。作者为珍珠鸟布置如此宜居的环境,不仅让人读出了他对鸟儿的喜爱,还读出了他对鸟儿的尊重——“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更美的意境、更和谐的乐章是小珍珠鸟出生后的部分。因为不忍心打扰珍珠鸟的生活,它们有了雏儿,“我”还是通过绿蔓里发出的“尖细又娇嫩的呜叫声”猜到的。若不是作者每天都关心它们,对它们的叫声十分熟悉,又怎么会马上猜到呢?待小珍珠鸟露了面,作者笔端流泻的文字便平添了一丝甜蜜的柔情——“小家伙”,多么亲切的称呼,流露出发自心底的怜爱。在作者的眼中、心中,这哪里只是一只小鸟,分明是一个唯恐亲近不够的小顽童、好朋友。在这一个个令人感动、羡慕的画面中,洋溢着小珍珠鸟的天真可爱、活泼快乐,也流淌着作者的柔情关爱和惬意的幸福。
  课堂上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在这些美好细腻的文字间徜徉,美美地读,细细地品,抓住那些打动自己的细节和画面,领会字里行间的情意!
  二是点睛之笔,升华主题。
  当我们读完課文描写的一个人与鸟儿和谐相处的画面,以为作者就是要和我们一起分享他的这些独特而难得的生活细节和经历时,他突然笔锋一转,道出了从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悟出的生活真谛——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往往,散文在结尾处直接点明主旨,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极易破坏散文含蓄蕴藉之美,落得狗尾续貂之嫌。而冯骥才能“险中求胜”,得益于他高超的艺术手法——娓娓道来,情真意切,把读者的身心都浸润于文字所营造的情与境中;当读者流连其中时,他又一笔将你点醒,认识的境界一下子得到了升华。的确,他的点睛之笔就是为了揭示文章的要旨,升华文章的主题,使他的散文于感性美中结出一枚令人回味无穷的智慧之果来。这大大提升了他散文的艺术价值。《珍珠鸟》一文如果少了这结尾处的点睛之笔,其文本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课文结尾的点睛之笔,正好呼应了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揭示了课文“借物抒情”的构思立意。课堂上,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两个问题: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可不可以删掉(追问:为什么要分成两段来写)?故事中,是谁的努力促成了信赖的产生(追问:为什么应该是“我”作出努力,而不是珍珠鸟)?
  二、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前面三篇课文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课文,读懂课文所写事物与所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懂得冯骥才细致描述自己与珍珠鸟的故事,目的是为了分享自己通过这件事受到的启发——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细读品味文中写出珍珠鸟可爱的语句,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慢慢建立起来的情意,感受“美好的境界”。
  【学习流程】
  板块一:梳理学习经验,明确学习目标
  1.读一读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自己通过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主要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围绕课题,说说自己希望从课文中读懂什么,怎么阅读,然后一起梳理课文学习目标。
  板块二:自主阅读思考,感受美好境界
  1.边读边思考冯骥才为什么要与读者分享珍珠鸟的故事。
  2.画出文中表现珍珠鸟可爱的语句,批注自己的阅读思考和体会。
  板块三:分享学习收获,品味“美好境界”
  1.说一说冯骥才为什么要写珍珠鸟的故事。
  2.小组内交流两个话题:
  (1)读一读写出珍珠鸟可爱的语句,说一说这些语句是怎样表现出珍珠鸟可爱的。
  (2)你所体会到的美好境界是什么?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师生一起讨论:
  (1)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可不可以删掉?(不能,最后两个自然段揭示了冯骥才为什么要与读者分享珍珠鸟的故事,也就是借助珍珠鸟的故事要抒发的情感)
  (2)为什么一句话要分成两段来写?(为了突出作者要表达的感受,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3)故事中,是谁的努力促成了信赖的产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相机出示下列语句,一起品读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呵护、尊重。
  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盖在鸟笼上。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我不管它。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品读后师生合作,教师朗读“我”的做法,学生接读珍珠鸟的表现,再次感受“美好的境界”。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珍珠鸟与“我”的关系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5)为什么应该是“我”作出努力,而不是珍珠鸟?
  板块四:自由聚焦“一点”,积累语言经验
  出示: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冯骥才《趣说散文》)
  1.读一读冯骥才的这段话,再读课文,圈出自己发现的“一点”,在句子旁边批注体会。
  2.交流分享自己发现的“一点”。
  3.学完课文,用简短的话总结自己的阅读收获。
其他文献
摘要:以湖南某地的含钒石煤矿为实验原料,以无水碳酸钠作为焙烧过程的添加剂,研究了石煤空白焙烧和碳酸钠混合焙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焙烧料进行浸出,浸出剂选用稀的碳酸钠溶
目的评价CT平扫与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检出价值。方法选取经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的50例患者117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12例,年龄为24
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是党在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好地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抓好思想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指导方法创新.
物联网是一门前沿性强、行业性强、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的学科,行业需求是对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推动力量,在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强调行业导向的主要价值。结合当前的行业发展和应用现状,深入分析了物联网工程复合人才培养的技术要求和教学要求,并提出了行业结合、校企联手创建实践基地、引入企业课程、开展企业实训等增强实践过程培养的思路,为提升物联网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探寻可行的思路和对策。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早期乳腺癌进行CR检查及传统钼靶X线屏/胶系统检查,比较二者优缺点.结果 CR检查在小结节、乳腺局部结构不良及致密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合并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诊断为室壁瘤的患者,超声采用多切面的扫查方法动态观察室壁瘤及其合并血栓的形态、大小、部位,随访观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