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尘埃落定 默克尔连任总理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c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27日,德国举行第十七届联邦议院选举。大选初步结果显示,以现任总理默克尔为首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得票率为33.8%(-1.4%),保持议会第一大党地位,副总理兼外长施泰因迈尔率领的社民党惨败,得票率仅为23.0%(-11.2%),自民党、左翼党和绿党三个在野党的得票率分别为14.6%( 4.8%)、11.9%( 3.2%)和10.7%( 2.6%),其他小党共获得6%的选票,均未进入议会。在联邦议院622个席位中,联盟党占239席、社民党146席、自民党93席、左翼党76席、绿党68席。初步选举结果揭晓后,联盟党和自民党表示将联合组阁,默克尔成功连任德国总理。
  
  默克尔依靠个人魅力赢得大选
  
  默克尔自2005年就任总理以来,逐步树立了稳健、务实的执政风格,受到选民的认可。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默克尔为首的大联合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果断通过总额高达5000亿欧元的金融救市计划,有效阻止了金融危机在德国进一步蔓延,先后实施两个总额为800亿欧元的刺激经济计划,通过旧车报废补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短时工”制度等措施减缓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取得较好效果。默克尔的危机应对能力受到选民认可。此外,默克尔善打外交牌,注重利用国际场合提高自己的形象。她利用德国担任八国集团主席国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法联合举办北约峰会、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和双边访问等机会着力提升自己的国际威望,积极推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被誉为“气候总理”,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与法国总统萨科齐协力推动欧盟关于改革国际金融秩序的主张,树立了一个自信的大国领导人形象。总之,默克尔执政四年,在内政、外交上收获不菲的“总理红利”,在民调中的支持率长期居高。
  选战拉开序幕后,默克尔在选举策略上一是 “低调”,避免与社民党进行正面交锋,不搞大张旗鼓的竞选活动,努力把大选缩小成她与社民党候选人、副总理施泰因迈尔之间的对决,提高胜算;二是吸取2005年大选受挫的教训,模糊处理自己的政策立场以及当选后的执政主张;三是不搞结盟选举,既主张与自民党结盟,也保留延续大联合政府的可能性,左右逢源,确保其继续出任下一届总理。8月30日,基民盟在图林根和萨尔州选举中失利,党内保守派和经济派对默克尔的“模糊”政策提出质疑,要求她在选举中突出联盟党的“特色”,但默克尔顶住党内压力,坚持己见,最终实现连任总理的目标。
  
  社民党惨败,成为在野党
  
  社民党得票率狂跌11个百分点,23%的得票率为战后最低,此次大选对社民党来说是一场惨败,且程度有些出乎意料。据统计,本次大选中,200多万社民党支持者因为对该党失望没有参选,另有250多万流向其他政党。
  社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德国左翼阵营分裂,社民党逐渐失去本党传统选民群体的支持。1998年社民党上台以来,施罗德政府大力推行将传统社民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相结合的“新中间”路线,实施以“2010议程”为标志的一揽子经济、社会改革计划。改革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事实上削减了社会福利,使德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中低收入阶层利益受损。社民党传统选民不断流失,与工会的关系趋于恶化,前主席拉方丹等一批党内左翼人士和工会干部出走另建新党,并在2007年与民社党合并成“左翼党”,与社民党争夺左翼阵营选民。德国左翼阵营进一步分裂,联盟党坐收渔翁之利。二、党的领导人更换频繁,四年更换五任党主席,缺乏一个具备战略思维、凝聚全党的领袖式人物。党的政策缺乏连续性,在“新中间”路线与回归传统政策之间徘徊不定。党内路线斗争和人事纷争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党的对外形象和吸引力。三、竞选策略不当,总理候选人难当大任。为阻止“黑黄联盟”,社民党提高调门对自民党进行猛烈批判,但同时又竭力拉拢自民党与自己和绿党组成三党政府,这一策略自相矛盾,也促使自民党选前公开拒绝与社民党合作。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施泰因迈尔常年任政府公务人员,形象刻板,个人魅力欠佳,在与默克尔的对决中没有优势。
  社民党自此结束在德国长达11年的执政期,成为在野党。预计社民党最迟将于2009年11月中旬的党代会上做出重大人事调整。在成为在野党、无执政压力的情况下,社民党也将对本党执政经验教训进行反思,不排除政策主张再次左转的可能。
  
  三个在野小党崛起
  
  本次选举同时创造了三个记录,一是70.8%的投票率为德国历届大选最低,二是联盟党和社民党两大传统政党的失票创历史纪录,三是在野小党的得票率为历史最高。自民党为本次大选最大赢家,时隔11年后再次成为参政党,党主席韦斯特维勒预计将出任副总理兼外长,其在自民党内的地位无人取代,自民党在新政府内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自民党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危机背景下,该党的经济能力凸显,受到经济界和中间阶层的支持,一些对本党政策不满的联盟党支持者也转而投票支持自民党。左翼党突出“小人物”代言人形象,高举“社会”和“反战”大旗,得票率首次超过10%,在东部各州的支持率接近30%,基本完成由地区性政党向全国性政党的过渡,成为除社民党外另一支重要的左翼力量。绿党主张“绿色新政”,坚持反核政策,得票率稳中有升。
  
  新政府政策走向预测
  
  当前,德国经济虽然出现复苏迹象,但国际金融危机已对德国经济带来冲击。预测显示,2009年德国经济将下滑5%左右,失业率也会持续上升,2010年肯定超过400万。因此,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毫无疑问是刺激经济发展、稳定劳动力市场、防止社会动荡。在经济政策上,联盟党和自民党均属中右政党,可能会采取一些带有新自由主义色彩的措施。两党在选举期间提出上台后将推行大规模减税计划,但鉴于德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财政赤字状况,新政府减税的空间不大。此外,新政府可能会进一步放宽对劳动力市场的限制,并采取措施降低劳动力成本。
  在外交政策上,新政府将会继续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加强与美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与新兴大国的关系,在气候变化、国际金融秩序改革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改革方面发挥大国作用。在对华关系方面,鉴于两国间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德国新政府预计也将继续推行务实的对华政策,两国关系有望平稳向前发展。但默克尔曾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创下德国在任总理会见达赖的先例。联盟党议会党团于2007年通过一份《亚洲政策文件》,认为中国是不民主的专制国家,视中国为挑战。自民党主席韦斯特维勒前不久也公开认为,应在与新兴大国打交道时公开捍卫人权等西方价值观,认为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德国不应继续向中国提供发展援助。由此看来,中德关系将来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在经贸、知识产权保护、气候变化、发展援助领域以及民主、人权等问题上的摩擦也会增多。
  (责任编辑:刘娟娟)
其他文献
上图 嘎玛遵追桑布 图/张静嘎玛遵追桑布和“黑帐篷”  这是举世闻名的青藏公路。采访组一行出发时选择了一条全新线路——几十公里刚修建完成的高速公路,大致是从堆龙德庆区羊达乡到当雄县羊八井镇,从过去从未走过的河对岸看彼岸披雪的山峰和山脚下似曾熟悉如今而又显得陌生的村庄,新奇与兴奋自不待言。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到几十公里外,赶赴“草原之子”——嘎玛遵追桑布之约。  过了两块设计精致的路牌后,草原奇景“行者
文化的核心是文化观念,这是人的行为准则和行为判断的依据,也是人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文化观念的形成,是通过这个国家中每个成长过程中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教育来实现的。学校的教育是正规和系统的速成教育,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是漫长而且是潜移默化的教育,但其影响不亚于学校教育,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后者往往就是采用的大众化的手段和途径。建立一个有效的、完整的、系统的文化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建立国家文化软实力必
10月26日,捷克议会选举结束。最大反对党社会民主党得票最多,获得众议院200个席位中的50席,赢得优先组阁机会。ANO2011党赢得47个席位,位居第二。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获得33个席位,位居第三。由于ANO2011党明确表示不参加组阁,社会民主党将很可能与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合作。社会民主党已与共产党展开组阁谈判。如果成功,这将是1989年后捷克共产党首次成为执政联盟成员。  10月26—2
纵观世界政治发展进程,民主化作为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已成为当今许多国家的政治现实。然而,民主化在中东地区仍处于滞后状态。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推行“大中东民主战略”,加快对中东地区的政治整合与“民主改造”步伐,从而在中东地区引起了强烈震荡,并产生了一系列连锁效应。因此,如何看待中东地区的民主实践乃是人们思考的重要议题。    中东地区民主化初现端倪    相对于整个世界政治演进步伐而
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一论述是一个东方大国从一度失落到再度崛起的宏大叙事,柔中带刚,凸显中国领导人的智慧。该语既出,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是的,中国已然觉醒,一举一动,必然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改变,也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热议。如何让外界在解读中国时减少误解和疑虑,真正认识
一、俄欧、上合、G20峰会相继召开,关注地区及全球和平与发展  俄欧峰会着眼合作但成果寥寥。6月3—4日,第29届俄罗斯—欧盟峰会在圣彼得堡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出席会议。这是普京5月再次出任总统后首次举行的俄欧峰会,对未来俄欧关系发展具有一定“风向标”作用。虽然双方对此次峰会都十分重视,但从会议成果看,未能签署新的合作框架协议,在能源合作、人员交流及
第二届中国与中东欧青年政治家论坛于10月29—30日在京召开。时隔两年,来自中国与中东欧16国31个政党近50名青年精英再次相聚长城脚下,以“青春,梦想,发展,未来”为主题,围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言献策”和“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新机遇、新挑战”两个分议题,结合廊坊参观及“与中国青年精英同行”等配套活动,通过坦诚沟通和亲密互动不断增进了解、深化友谊,展示激扬梦想和青春活力,继续播撒中国与中东欧传统友谊
江 于/编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一展,科学家和军事专家们预言,不久将会出现一系列新-型武器系统,其中包括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下面介绍几种未来的新型武器。    地球物理武器    地球物理武器主要用来对地球内部及大气层的各种物理现象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军事目的。地球物理武器最主要的作用区域是距离地面高度在10-60公里之间的大气层。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美国就开始研究物理作用对大气层的影
战略是政略的延伸,和平年代大国博弈重在造势,“和平使命——2007”举世关注。透过纷繁喧闹的表象,研判大国间的攻防,对于此次军演,俄中美又各自潜藏着什么样的战略考虑呢?    俄罗斯:恢复元气,实施战略反弹    重兵反恐,俄罗斯志在必得。前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那些隐藏的历史、文化、宗教矛盾日益暴露和激化,“三股势力”一度猖獗,“别斯兰”人质事件在人们内心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车臣的形势仍有反复和
自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讲演中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致力于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逐渐铺开。在“一带一路”筹建过程中,有关沿途国家的风险问题(包括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这一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而显得愈发突出。2015年1月,希腊激进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