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洋呢绒考析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l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随着欧洲海外贸易的扩展,西洋呢绒开始以多种途径和方式进入中国,并主要流行于清代上层社会,用于赏赐、铺垫,或者用于制作衣物、帘帏等.本文不仅对西洋呢绒的种类、用途和不同文献中的名称作考析,同时提出清人对西洋呢绒的材质与工艺长期存在误解,也缺乏探究精神,致使中国错失在早期中西交往中进一步了解西方社会的机会.
其他文献
铸有“戎”字族徽的晚商“戎”族铜器曾在殷墟西区墓地第八墓区集中出土,但分析墓葬资料可知,第八墓区的墓葬数量只能与扩展家庭的人口规模相对应.根据花东卜辞的记载看,“戎
元初以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是当时遗民与文人聚集之地,同时也是当时一大书画中心,鲜于枢置身其中,在增益自己收藏的同时,也饱览了当时大藏家周密、王芝、乔篑成、郭天锡、赵
元代是中国琉璃瓦制作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探索元代早期和中期琉璃瓦的制作工艺、水平与特点,本文运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与称重法,对元上都与元中
札萨克银印是清朝统治者赐予蒙古旗主的重要信物,也是旗主权力和地位合法性的凭证.近年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四子部落札萨克银印引起了博物馆界的较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