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理气剂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方剂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中药组成部分。因此,方剂学课堂教学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机械地背诵方歌,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认真学习方剂的立法组方和配伍理论,掌握中医遣方用药的基本技能,为灵活运用方剂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方剂学;理气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46-0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理气剂在《方剂学》(主编:李冀,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第十二章,根据我校中药学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本专业方剂学共安排56个学时,本次课4个学时。教学内容包括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应用注意事项及行气和降气的代表方剂。
  (二)知识教学目标
  (1)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应症、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的药物组成主治、功用、方解、特点和临床运用。(2)熟悉柴胡疏肝汤、枳实消痞丸、四磨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主治、功用、方解、组方特点。(3)自学了解金铃子散、暖肝煎、丁香柿蒂汤的组成、主治、功用。
  (三)能力培养目标
  (1)能初步运用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处理相应的病证;(2)能流利背诵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的方歌。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本专业大纲要求掌握的重点方。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的组成、主治、功用、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运用。难点:(1)越鞠丸治六郁,方中没有治痰郁的药,如何治疗痰郁。(2)从组方用药分析苏子降气汤所治的上实下虚证,方中肉桂、当归的配伍意义。
  二、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从教学方法上谈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提问检测法
  在方剂学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以理解为基础,背诵、熟记一定数量的方剂歌诀,对重点掌握和理解方剂组成、运用及变化规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背诵方歌必须强调持之以恒,反复朗读、吟诵,循序渐进,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此,基本上每堂新课之前,会随机点名3~5个学生来背诵方歌,并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册。
  2.同药异方比较法
  方剂学除了教会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方剂外,还应引领学生在方剂制方原理、配伍特色等的分析过程中,对已学方剂进行回顾、归纳,进行对比学习,加深理解。比如,在此次的教学内容中,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川芎在越鞠丸中应用的意义,还要让其理解川芎在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生化汤等不同方剂中的作用有何不同,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本方的理解,又能加强其对前面已学方剂的理解。
  3.对比分析归纳法
  本章位于方剂学的中间部分,属第十二章,前面已经学习了很多方剂,因此在讲解某些方剂的组成、主治、功用时,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方剂。如,同样是治喘证、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的主治证有何不同,临床上如何应用。
  4.课后小结法
  本章内容学习完成后,对重点的方剂要再一次强调,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本节课通过一个病例引入新课,针对病人的表现,要求学生归纳病变证型,然后进行讨论,阐述辩证要点,引入将要学习的新内容。
  1.课题引入
  教师提出一个病例,演示疾病的表现,如咳嗽、腹痛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下面所要讲述的方剂。
  2.课程设计
  针对症状表现,要求学生给出治疗的方法。如咳嗽,需要止咳药,止咳药都有哪些,引导學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识,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针对问题,结合已学内容,分析辩证要点,针对每种病证表现,用哪一味药材治疗,推导出当天所学习的新内容,教师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讲解。
  3.实施反馈
  课堂反馈,迁移知识。结合身边的病例,让学生分析有关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加深学生对具体方剂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之间分组讨论具体病证,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三、板书设计
  我采用要点式板书,将黑板分为三部分,病因写在左侧,证治机理写在中间,配伍意义写在右边,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四、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方剂学中理气剂这节内容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补益剂知识,并与理气剂的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前后知识能够连贯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且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楠,盖玉梅.试述理气剂的主要组方配伍方法[J].光明中医,2008(4).
  [2]文跃强,刘兴隆,贾波,等.应用框架理论研究方剂的理论框架浅析[J].四川中医,2016(3).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制时间短,以技能培训为主,基础课课时相对压缩,导致传统模式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的粗精结合、教学方式的理实一体、教学过程的临床结合以及网络教学的灵活运用等四个方面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正常人体结构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
[摘 要]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熟练技能操作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每一位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者应关注的课题,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作出了初步的探索。  [关 键 词] 儿科护理学;教学问题;护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44-01  儿科护理学是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