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上旬,越南首都河内的还剑湖畔花枝绽放,西湖沿岸游船待发,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应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的邀请,王运泽副会长率对外友协代表团抵达这座英雄城市。第二天一早,热情的越南同志便安排代表团瞻仰胡志明主席陵。
胡主席陵位于市区的西北角,离湖区不远。它坐西朝东,面对巴亭广场。广场长320米,宽近100米,除路面部分外由168块小草坪组成,可容纳20万人。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胜利后,胡志明主席曾在此宣读著名的《独立宣言》。代表团乘车抵达陵区侧面时,只见宽阔的雄王大道两旁早已聚集着许多越南居民和外国旅游者,他们排着队在等待入场。或许是因为我们代表团达到了规定的级别,一位军官客气地迎上来,让我们排成两行,随他离开长蛇般的队伍,直接从广场上走过去。
拐过弯来,胡志明主席陵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座高21.6米的建筑,气势雄伟。它于1973年9月2日开始兴建,1978年8月落成。整个陵墓分成3层,表面由选自全国各地的名贵光滑石块贴面。底层为重大庆典和群众集会时的主席台,左右两边的观礼台上分别悬挂着用越语书写的大幅标语:“越南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胡志明主席在我们的事业中永垂不朽!”中层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外围由巨大的花岗岩立柱环抱,上层门楣处用红宝石镶嵌“胡志明主席陵”字样。
当我们向陵墓正面走去时,两位身着白色制服的仪仗兵托起一个花圈为我们开路,他们正步走到陵墓门口后轻轻地把花圈放下,默默地向两边离去。在引导军官的示意下,我们步入瞻仰室外间,迎面映入眼帘的是红色花岗岩墙壁上的一排金字:“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可贵”,下面为胡志明主席的签名。
阶梯两侧几乎每10米就站着两名卫兵。使前来瞻仰者很容易顺着这个威严的仪仗队伍走进正厅。胡志明主席的水晶灵柩摆放在带有护栏的花台上。灵柩近处站着4名卫兵,大厅的四个角落还有5名卫兵。正面的墙上悬挂着越南国旗和越南共产党党旗。透过水晶棺,人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一位宽额长须的慈祥老者。他身着早已褪色的咔叽布上衣,脚上穿着胶鞋,两臂微曲,双手轻轻抚在胸前的党旗上,仿佛正在安详地睡着。
走出陵墓,越友联的同志带我们继续参观。北边有一座黄色的漂亮建筑,那是越南共产党中央和政府办公机构的所在地。它建于法国殖民时期,长期作为殖民政府的首脑总部。抗法成功后,河内重新定为首都,初期就用作主席府,后来胡主席觉得这座楼太大,又充满殖民主义气味,且随后很快赶上支援南方抗美战斗,主席生活不宜奢华,故在饭堂附近的池塘旁边,建造一座二层小木屋,下面为政治局开会或接待来访人民用,上面一半是办公室,一半是卧室,简单朴素,没有任何豪华陈设。屋前的池塘如今被称作“胡伯鱼塘”,是当年休息垂钓的地方。池边长着各种植物,姹紫嫣红,分外娇娆。一队队稚气未脱的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高兴地参观着胡伯伯的故居。那战火硝烟的年代对于他们来说显然已是遥远的过去,他们的心里充满着对幸福的向往。
胡主席陵后还有一个历史遗迹“一柱寺”,华人习惯称之为独柱庙。作为河内的古老标志,该庙很有越南特色,也是世界上罕见的特殊建筑。一柱寺的古朴遗风与主席陵的浩然正气前后呼应,各有千秋,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四方游客的好地方。
正如越南朋友送的一份简介中说的那样:
参观胡主席陵和故居,人们可以更加真切地了解胡伯伯谦逊、简朴的一生。这位为国家、为人民、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终生的伟大智者和思想家,以其坚定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风范和公而忘私的人格力量赢得了人民由衷的崇敬和爱戴。
应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的邀请,王运泽副会长率对外友协代表团抵达这座英雄城市。第二天一早,热情的越南同志便安排代表团瞻仰胡志明主席陵。
胡主席陵位于市区的西北角,离湖区不远。它坐西朝东,面对巴亭广场。广场长320米,宽近100米,除路面部分外由168块小草坪组成,可容纳20万人。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胜利后,胡志明主席曾在此宣读著名的《独立宣言》。代表团乘车抵达陵区侧面时,只见宽阔的雄王大道两旁早已聚集着许多越南居民和外国旅游者,他们排着队在等待入场。或许是因为我们代表团达到了规定的级别,一位军官客气地迎上来,让我们排成两行,随他离开长蛇般的队伍,直接从广场上走过去。
拐过弯来,胡志明主席陵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座高21.6米的建筑,气势雄伟。它于1973年9月2日开始兴建,1978年8月落成。整个陵墓分成3层,表面由选自全国各地的名贵光滑石块贴面。底层为重大庆典和群众集会时的主席台,左右两边的观礼台上分别悬挂着用越语书写的大幅标语:“越南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胡志明主席在我们的事业中永垂不朽!”中层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外围由巨大的花岗岩立柱环抱,上层门楣处用红宝石镶嵌“胡志明主席陵”字样。
当我们向陵墓正面走去时,两位身着白色制服的仪仗兵托起一个花圈为我们开路,他们正步走到陵墓门口后轻轻地把花圈放下,默默地向两边离去。在引导军官的示意下,我们步入瞻仰室外间,迎面映入眼帘的是红色花岗岩墙壁上的一排金字:“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可贵”,下面为胡志明主席的签名。
阶梯两侧几乎每10米就站着两名卫兵。使前来瞻仰者很容易顺着这个威严的仪仗队伍走进正厅。胡志明主席的水晶灵柩摆放在带有护栏的花台上。灵柩近处站着4名卫兵,大厅的四个角落还有5名卫兵。正面的墙上悬挂着越南国旗和越南共产党党旗。透过水晶棺,人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一位宽额长须的慈祥老者。他身着早已褪色的咔叽布上衣,脚上穿着胶鞋,两臂微曲,双手轻轻抚在胸前的党旗上,仿佛正在安详地睡着。
走出陵墓,越友联的同志带我们继续参观。北边有一座黄色的漂亮建筑,那是越南共产党中央和政府办公机构的所在地。它建于法国殖民时期,长期作为殖民政府的首脑总部。抗法成功后,河内重新定为首都,初期就用作主席府,后来胡主席觉得这座楼太大,又充满殖民主义气味,且随后很快赶上支援南方抗美战斗,主席生活不宜奢华,故在饭堂附近的池塘旁边,建造一座二层小木屋,下面为政治局开会或接待来访人民用,上面一半是办公室,一半是卧室,简单朴素,没有任何豪华陈设。屋前的池塘如今被称作“胡伯鱼塘”,是当年休息垂钓的地方。池边长着各种植物,姹紫嫣红,分外娇娆。一队队稚气未脱的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高兴地参观着胡伯伯的故居。那战火硝烟的年代对于他们来说显然已是遥远的过去,他们的心里充满着对幸福的向往。
胡主席陵后还有一个历史遗迹“一柱寺”,华人习惯称之为独柱庙。作为河内的古老标志,该庙很有越南特色,也是世界上罕见的特殊建筑。一柱寺的古朴遗风与主席陵的浩然正气前后呼应,各有千秋,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四方游客的好地方。
正如越南朋友送的一份简介中说的那样:
参观胡主席陵和故居,人们可以更加真切地了解胡伯伯谦逊、简朴的一生。这位为国家、为人民、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终生的伟大智者和思想家,以其坚定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风范和公而忘私的人格力量赢得了人民由衷的崇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