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文言文的教学探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ping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琴俱亡》
  
  谈这篇文章,是受某位青年教师的启发。那天,青年教师汇报课,大家听课后组织评课,有位教师一下子就提到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是:“了不悲”和“取子敬琴弹”。
  一般观点认为,王子猷的“了不悲”是在强抑痛苦,并将这一举动与魏晋风度联系起来。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不准确的。我们来看一看前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既然两人都病得很重,均属弥留之际,那么“亡”就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无论两人谁“先亡”,都是意料中的事,另一个也很快会步其后尘,相见于九泉之下(后文便是明证),此一不需悲。再者,子敬的“亡”,还毕竟只是推测,并没有得到证实,实在也还不用“大恸”。所以,这句话理解的关键是在“了”,而不是传统观点所强调的“不悲”。
  现在,谈起魏晋风度,多数人都将《世说新语 任诞》作为代表,并且将此书中记载的魏晋人物的行为都用“怪诞”来解释,这实在是一种偏差。《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伤逝》这一部分记载的事件有很多是表现人物真性情的(虽然有些行为看起来也很怪诞),很感人。
  我们来看一看《伤逝》中的另外两篇。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世说新语•伤逝》)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世说新语•伤逝》)
  从这三篇文章,我们不难看出魏晋人物悼念死者的共同之处,那就是都采用死者生前最爱的事物来悼念。这一点实在和现在并无二致。王子猷之所以“取子敬琴弹”,乃是在用子敬生前的最爱来纪念他。当他发现“弦既不调”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用琴声表达对子敬的怀念,因为子敬一死,连他的琴也跟着死去了。物非人非,这怎能不令他“恸绝良久”!
  所以,王子猷先前的“了不悲”,最后的“恸绝良久”,应该都是他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像一般传统的说法:先是强压痛苦,最后压抑不住喷涌而出。
  
  
  《治水必躬亲》
  
  这是清代钱泳的一篇议论文。
  钱泳,著名的学者,网上说:“读明清笔记,怎么也绕不开钱泳的《履园丛话》。这本古代笔记以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流畅而著称。全书分24卷,涉及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金石考古、文物书画、诗词小说、社会异闻、人物轶事、风俗民情、警世格言、笑话梦幻、鬼神精怪等许多方面,堪称包罗万象,蔚为大观。钱泳晚年潜居履园,“于灌园之暇,就耳目所睹闻,自为笺记”,自谦其为“遣愁索笑之笔”。他自序《履园丛话》,是清道光十八年七月,时年八十。”《治水必躬亲》应该就选自《履园丛话》吧。
  都说这篇文章很好理解,也确实好理解,如果把它仅仅看作一篇议论文的话。而这篇文章中实在还有令人深味的内容啊。
  我认为,想要看出文章的深意,关键在“亲给钱粮”四个字。
  文章讲治水,不从技术工程入手,而谈治水的人,可算另辟蹊径。作者认为, “治水必躬亲”,这是一;治水还必须清廉,这是二。这两点,一般讲课的时候都能涉及到。而要治水,还必须具备第三点:不畏流言,不怕猜疑。
  文章在举海瑞治水的例子时,不仅强调了他亲自考察水患的行为,还特别指出在治水工程中他做到了“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这“亲给钱粮”,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内容:一是清廉,不仅自己不克扣,而且杜绝别人克扣;二就是不怕别人说闲话,宁可背上“可能贪污”的罪名,也要搞好水利工程。这样的官员,恐怕究钱泳一生,也没有在当世看见一个吧。治水的大小官员,贪污的还是多数,不贪污的又有几个能顶得住别人的猜疑,恐怕都“远嫌而避怨”了。
  记得在电视剧《康熙大帝》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一个清官(于成龙)在治理黄河的问题上,只遵古法;和经过考察,主张采取新办法,(束紧河道,加快黄水流速,冲沙冲淤,同时加固河堤,修筑减水坝,分洪截流)的督河靳辅针锋相对,处处掣肘。这就是不躬亲的结果了。
  由此看来,治水之人必须具备三种精神:不怕吃苦、不事贪污、不计个人名利。这三条,相对而言,第一条最易,第二条就难一些,最难的是第三条。能够同时具备这三种精神的人,数一数,历史上恐怕没有几个吧。
  我想,也许文章题目中的“躬亲”,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意思: “躬历山川”和“亲给钱粮”。因此在最后的正反对比论证中,他指出“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好逸而恶劳”与“躬历山川”、“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与“亲给钱粮”构成对比。用“事不举而水利不兴”来收束全文,不仅和“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构成对比,而且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其他文献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导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就是教师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至今,国内许多学者对教育公平语境下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及现状的分析、对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差异及其成因的研究、对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途径的探讨三个方面。  关键词:教育公平 教师资源 配置  作者简介:陆丹丹(1987-),女,苏州大学政治与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少年儿童的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与越有限,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新奇的刺激容易唤起人的兴趣,而呆板的说教和重复只能让人产生厌倦。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疏于口头、书面去表达的时候,语文学科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虽然语文课程改革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却是一个值得探
现阶段,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预算偏离度能够直接的反映出财政预算的约束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当偏离度财政支出分权提高时,预算偏离度会降低,积极财政政策会使预算偏离度加
语文作为母语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高中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也是语文参与式学习理论养成的重要阶段.语文学科参与式学习理论从学科本身到学生自身都与教学水平有着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重知识梳理,而轻视学生情感体验等因素,教学活动一元化,引导过多,引导得过细,课堂出现“教师唱独角戏”及“一言堂”的现象。随着新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理念: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师生共同交往的互动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偏面理解,小学数学课堂频频出现了教师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案已经成为初中生物教师改变生物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水平的根本方式。众所周知,初中生物教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现存的生物教学问题可以有效提升生物教学质量,继而提升初中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基于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没思路、教学质效低等问题,将以思维导图为核心,针对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析教学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也迅速加深,以信息技术作为代表的高科技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为政府运行公共管理带来了从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电子政务的实施将大大提高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成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那么,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呢?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
“忽悠”一词来源于北方一带的俗语,本字是“胡诱”,胡乱诱导和欺骗的意思。经过大众媒体的不断传播演绎,“忽悠”一词已成为欺骗、糊弄人的代名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道”,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含义就是指传授正确的、科学的知识。可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不时会出现一些科学性的错误,造成了负面的教学效果,形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值得我们去反省、沉思。   案例一:教学“分数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