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简单的传授,而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叙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参与学习主体
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就物理知识学习而言,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来自教材,物理教师和其他方面的物理信息,而是在一定的物理教学情境下,根据自己的物理活动经验,对外部物理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建构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物理思维的过程。有意义的物理学习离不开学习主体的主动学习,物理课堂教学应当是以物理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观念的更新。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
每个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方式不尽相同,这时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思维品质的个性所决定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必须首先从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做起。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得出的结论,从自主学习的角度看,都是有价值的,应该的到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从而不断诱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备课时应尽可能参考学生的全员参与;注重知识探索过程中的能力转化;注重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备课时要密切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活动结合 起来,尽量在学生的情绪体验中找到相应的支撑点,使学生的心理定向,情绪定向,思维定向,从而促使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
二、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学生自主参与潜力
1、唤醒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勇于参与,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醒其参与学习的热情。
然而,有的教师认为,初中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似乎已进入“休眠”状态,“导”也无用。其实不然,试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见识愈广,思维也愈成熟,“自主”的意识也就更强,他们怎么甘心做学习中的傀儡?他们有他们的思想,他们有他们的见解,他们有交流自己想法的愿望与热情。只要教师能善加引导,相信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络的,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初步感知问题,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供教学的实例和教材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消除思维上的心理障碍,为新知的学习切实做好心理和知识能力的双重准备。在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引起注意期待的同时,教师达到了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目的。
2、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培养能力,发展能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长期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参与的办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以发展。所以,学会自主的参与方法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和引导。尽量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讨,课本让学生自学,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尝试操作,自主学习等形式,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当学生取得独立进展时,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在个体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提出合作的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操作等活动。形成合作探索的氛围,加强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以促进他们相互了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在学生探究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抽象出本质规律和概念,让学生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充分感知,从而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演示实验或回忆探究的过程进行归纳,找出规律的认识;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试讲等手段交流信息,开阔知识,内化思维。
三、课后要延续学生自主参与热情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物理知识的奥妙,并由此体验到物理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的氛围中。
总之,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真正将自主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我们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书目:
[1]睢文龙 廖时人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参与学习主体
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就物理知识学习而言,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来自教材,物理教师和其他方面的物理信息,而是在一定的物理教学情境下,根据自己的物理活动经验,对外部物理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建构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物理思维的过程。有意义的物理学习离不开学习主体的主动学习,物理课堂教学应当是以物理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观念的更新。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
每个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方式不尽相同,这时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思维品质的个性所决定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必须首先从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做起。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得出的结论,从自主学习的角度看,都是有价值的,应该的到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从而不断诱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备课时应尽可能参考学生的全员参与;注重知识探索过程中的能力转化;注重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备课时要密切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活动结合 起来,尽量在学生的情绪体验中找到相应的支撑点,使学生的心理定向,情绪定向,思维定向,从而促使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
二、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学生自主参与潜力
1、唤醒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勇于参与,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醒其参与学习的热情。
然而,有的教师认为,初中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似乎已进入“休眠”状态,“导”也无用。其实不然,试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见识愈广,思维也愈成熟,“自主”的意识也就更强,他们怎么甘心做学习中的傀儡?他们有他们的思想,他们有他们的见解,他们有交流自己想法的愿望与热情。只要教师能善加引导,相信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络的,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初步感知问题,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供教学的实例和教材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消除思维上的心理障碍,为新知的学习切实做好心理和知识能力的双重准备。在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引起注意期待的同时,教师达到了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目的。
2、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培养能力,发展能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长期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参与的办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以发展。所以,学会自主的参与方法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和引导。尽量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讨,课本让学生自学,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尝试操作,自主学习等形式,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当学生取得独立进展时,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在个体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提出合作的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操作等活动。形成合作探索的氛围,加强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以促进他们相互了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在学生探究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抽象出本质规律和概念,让学生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充分感知,从而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演示实验或回忆探究的过程进行归纳,找出规律的认识;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试讲等手段交流信息,开阔知识,内化思维。
三、课后要延续学生自主参与热情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物理知识的奥妙,并由此体验到物理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的氛围中。
总之,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真正将自主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我们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书目:
[1]睢文龙 廖时人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