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开放性试题教学能体现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和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本文就初中数学人教版开放性试题教学进行探讨,旨在与同行交流,培养学生认真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措施
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解答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以开放的教学方式和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一、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教学的独特之处
(一)具有封闭性试题条件与结论不具备的非完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封闭性试题具有条件与结论的完全性. 而开放性试题则刚好相反,有的是条件不足,有的是结论不明显,由此可见,开放性试题的组成元素并不是完全性的. 比如,在△ABC 与△ADC 中,分别有以下三个论断:一是AB = AD,二是BC = DC,三是∠DAC = ∠BAC,我们只需把中间的任意两个论断为条件,那么剩下的论断就可以成为结论. 由此,只需列出一个真命题,不论是结论或条件都具有开放式,也就是三个论断中任选两个为条件,另一个论断则为结论,并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出各不相同且能解决的问题.
(二)具有封闭性试题解答方式不具备的创新性和发散性
封闭性试题的结论一般都具有唯一性,而开放性试题不论是条件、解题方法还是结论都具有多样性,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和规律. 由于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引发一些新问题,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并发挥想象力,从多视角全方位寻求结论. 因此,思维方式的发散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放式试题并没有固定的解法,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努力创新,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摈弃传统的思维模式,深入问题的各个层次,剖析问题的实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三)教学的参与性与主动性
在开放性试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采用“启发式”教学,能激起多数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简单的邮递路线问题,在一个正方形区域内有九个村庄. 排成3 × 3 形状,邮递员从正方形拐角的邮局出发,走遍九个村庄最后回到邮局,可以走哪几条路线?如果教师仍用传统方法逐一介绍几十个答案,学生必然会觉得厌烦.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其实一些学生已用自己的方法找到了教师还来不及讲的答案,从而形成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特征的课堂教学.
二、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教学的相关建议
(一)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一道好的开放性试题不仅应具备教育价值,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的数学思维及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供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并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创造性的条件,尽可能地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探索机会,鼓励他们以敏捷的思维、独立的思考去理解试题的内容和知识点,与学生一起分享、体验自主探究、独立学习和互相交流而带来的解题成功的喜悦.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解答问题,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一直局限于封闭式的知识体系,不能将数学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就需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将它们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能力.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名学生主动的思考,一旦学生出现了某些错误,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看法,还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纠正. 此外,教师还应善于把学生表现出来的价值转换为所有学生学习的共享资源.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信息的收集者. 基于此,教师不仅要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还应积极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三)针对问题進行开放性试题教学
在开放性试题教学中,教师应针对问题进行开放性试题教学. 以问题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思维发散,回归问题核心所在,确保问题开放而集中,发散而收敛. 比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得出各种结论,但应启发学生明确所有结论都有一个最核心的结论,也就是凡是等腰三角形都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其余的结论都是经过这个核心结论而发散出来的. 因此,在开放性试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探析,总结出最简便快捷的解题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开放性试题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传统教学注重的是课堂效率和内容,与开放性试题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开放性试题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学习,能增强学生自我意识和主体活动意识,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数学知识探究,不断提升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必须明确其独特之处,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并优化课堂教学方式,针对问题进行开放性试题教学,培养学生认真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品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体会点滴[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6).
[2]谭志强.培养创新思维,解好开放性试题[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06).
【关键词】 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措施
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解答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以开放的教学方式和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一、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教学的独特之处
(一)具有封闭性试题条件与结论不具备的非完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封闭性试题具有条件与结论的完全性. 而开放性试题则刚好相反,有的是条件不足,有的是结论不明显,由此可见,开放性试题的组成元素并不是完全性的. 比如,在△ABC 与△ADC 中,分别有以下三个论断:一是AB = AD,二是BC = DC,三是∠DAC = ∠BAC,我们只需把中间的任意两个论断为条件,那么剩下的论断就可以成为结论. 由此,只需列出一个真命题,不论是结论或条件都具有开放式,也就是三个论断中任选两个为条件,另一个论断则为结论,并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出各不相同且能解决的问题.
(二)具有封闭性试题解答方式不具备的创新性和发散性
封闭性试题的结论一般都具有唯一性,而开放性试题不论是条件、解题方法还是结论都具有多样性,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和规律. 由于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引发一些新问题,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并发挥想象力,从多视角全方位寻求结论. 因此,思维方式的发散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放式试题并没有固定的解法,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努力创新,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摈弃传统的思维模式,深入问题的各个层次,剖析问题的实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三)教学的参与性与主动性
在开放性试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采用“启发式”教学,能激起多数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简单的邮递路线问题,在一个正方形区域内有九个村庄. 排成3 × 3 形状,邮递员从正方形拐角的邮局出发,走遍九个村庄最后回到邮局,可以走哪几条路线?如果教师仍用传统方法逐一介绍几十个答案,学生必然会觉得厌烦.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其实一些学生已用自己的方法找到了教师还来不及讲的答案,从而形成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特征的课堂教学.
二、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教学的相关建议
(一)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一道好的开放性试题不仅应具备教育价值,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的数学思维及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供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并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创造性的条件,尽可能地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探索机会,鼓励他们以敏捷的思维、独立的思考去理解试题的内容和知识点,与学生一起分享、体验自主探究、独立学习和互相交流而带来的解题成功的喜悦.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解答问题,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一直局限于封闭式的知识体系,不能将数学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就需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将它们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能力.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名学生主动的思考,一旦学生出现了某些错误,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看法,还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纠正. 此外,教师还应善于把学生表现出来的价值转换为所有学生学习的共享资源.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信息的收集者. 基于此,教师不仅要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还应积极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三)针对问题進行开放性试题教学
在开放性试题教学中,教师应针对问题进行开放性试题教学. 以问题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思维发散,回归问题核心所在,确保问题开放而集中,发散而收敛. 比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得出各种结论,但应启发学生明确所有结论都有一个最核心的结论,也就是凡是等腰三角形都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其余的结论都是经过这个核心结论而发散出来的. 因此,在开放性试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探析,总结出最简便快捷的解题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开放性试题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传统教学注重的是课堂效率和内容,与开放性试题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开放性试题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学习,能增强学生自我意识和主体活动意识,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数学知识探究,不断提升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必须明确其独特之处,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并优化课堂教学方式,针对问题进行开放性试题教学,培养学生认真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品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体会点滴[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6).
[2]谭志强.培养创新思维,解好开放性试题[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