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小课题的研究让我们每位教师真切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我对教科研也是情有独钟。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来谈一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首先需提高认识
小课题研究对一线教师来说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属于一种应用性研究,或者说是一种行动性研究。但是我们有时把“小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隔离开来,没有为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而研究,我认为我们做的小课题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研究,不一定非得要有创新性、前瞻性,只要通过研究让自己原来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加有效、高效,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小课题研究。
我认为小课题研究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一、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思考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有效解决。如果能得到有效解决就确定为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如果不能则暂时放一放。
二、学习借鉴、初定方法。
就是要学习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同行对于产生类似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策略,从中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自己对于问题的方法。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如下对策研究:
(一)培养低段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学生看图写话过程中,正确的对策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营造乐写的习作环境,以情趣为切入口,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心境。 我们要引导孩子写作,而不是灌输孩子怎么写作。所以,我们要多用启发式、提问式,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
例如,问:下了一场大雪后怎么样呢?引导孩子:大地白茫茫的一片,树穿上了银装,屋顶戴上了一顶大白帽,等等。
又如,问:雪人的眼睛、鼻子是用什么做的呢?帽子和围巾又是用什么做的呢?让孩子结合平时的体验和了解,观察图上内容,把这些制作材料说(或者写)清楚;甚至还可以发挥孩子想象力,说说是怎么把它们放到雪人身上的。如果想更细一点,还可以写一下插在雪人身上的糖葫芦。
再如,问:小红、小亮是怎么合作的呢?除了小红和小亮外,还有什么人呢?在干什么呢?好像是在打雪仗呢。有时候,孩子比大人更眼尖,更有想象力。这时,我们要及时鼓励: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孩子一定会很开心,更重要的是他更有兴趣和信心了。
除了画面上能看到的以外,我们还要引导孩子根据画面作适当延伸和拓展,想象一下画面之外的东西。这也是锻炼孩子想象力的一个好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切记不能拔高要求,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学生自然会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例如,《爸爸的生日》这幅看图写话,一些同学只简单地写道:小红和妈妈在等爸爸回家过生日。如果我们只是在本子上简单地画上一个“良”或者是“差”而没有其它任何批语。我及时引导学生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当时小女孩的感受、想法、心情及画中阿姨这时候会怎样说,怎样做,这样内容才会更丰富。看图写话效果于潜移默化中提高。
(二)写法指导
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还应抓住“观、说、写、评”四个环节。
1、认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就是指导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他们看到一幅图往往毫无头绪,不知该如何下手,可以说无目的、无顺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加以引导,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按照写作的五大要素进行观察: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心情怎么样?
(1)仔细观察,判定时间。时间的判定需要学生把图片内容提示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综合分析。如:《观察夜空》学生自然想到是晚上,《堆雪人》则反馈给我们的是冬日的信息,特殊的时间可以从图片的提示加以具体判断,如《放风筝》可以引导学生春天是放风筝的最佳时节,但是其他时间只要是你喜欢也是可以放风筝的。
(2)地点和人物的观察。
地点的发现一般来讲比较直观甚至一目了然,地点判断也得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特殊的地点判断也要求孩子多方考虑,再下定论。如:拔河比赛,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在操场上。动物运动会是在森林里。值日是在教室里。这学期期末考试的看图写话,虽然图画内容不易看懂,但是学生能很好的判定是在公交车上。在时间地点基本得到明确后就要观察人物了,这是观察重点。
(3)看图说话,培养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没有经过说话训练,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有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鼓励学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一幅简单的图画,在不同的学生眼里就是一幅不同的图画。如:在写拔河比赛时,张旭同学采用了倒计时的方法,10、9、8、7、6、5、4、3、2、1、0比赛开始。森林运动会,高亚洲同学写小乌龟,加油,坚持就是胜利。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亮点,却像一颗闪亮的星星激活了每个同学的思维。
(4)动笔书写,培养写作能力
培养说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写话。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行了。对学生的要求不要高,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随着学生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逐步要求学生写完整、写具体、写生动。开始写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格式要规范,语句要通顺,无错别字,有常用的标点。
三、爱心批语,走进学生心灵
任何一个学生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因此,每次对写话的批改,我都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批改,找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发现每一个闪光点,写上他们能读懂的话语,尤如面对面的亲切交谈,如我班的杨洋同学在介绍“我的家”时写到“……我家的阳台上有各种各样美丽的花”,于是我就写上“你的家真好!下次能把你家阳台上花的名字和颜色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四、总结提升、形成成果。
就是要把开展的活动、形成的结论、获得的感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用论文、案例或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成果记录与表述,便于自己在以后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提升。
首先需提高认识
小课题研究对一线教师来说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属于一种应用性研究,或者说是一种行动性研究。但是我们有时把“小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隔离开来,没有为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而研究,我认为我们做的小课题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研究,不一定非得要有创新性、前瞻性,只要通过研究让自己原来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加有效、高效,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小课题研究。
我认为小课题研究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一、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思考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有效解决。如果能得到有效解决就确定为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如果不能则暂时放一放。
二、学习借鉴、初定方法。
就是要学习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同行对于产生类似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策略,从中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自己对于问题的方法。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如下对策研究:
(一)培养低段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学生看图写话过程中,正确的对策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营造乐写的习作环境,以情趣为切入口,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心境。 我们要引导孩子写作,而不是灌输孩子怎么写作。所以,我们要多用启发式、提问式,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
例如,问:下了一场大雪后怎么样呢?引导孩子:大地白茫茫的一片,树穿上了银装,屋顶戴上了一顶大白帽,等等。
又如,问:雪人的眼睛、鼻子是用什么做的呢?帽子和围巾又是用什么做的呢?让孩子结合平时的体验和了解,观察图上内容,把这些制作材料说(或者写)清楚;甚至还可以发挥孩子想象力,说说是怎么把它们放到雪人身上的。如果想更细一点,还可以写一下插在雪人身上的糖葫芦。
再如,问:小红、小亮是怎么合作的呢?除了小红和小亮外,还有什么人呢?在干什么呢?好像是在打雪仗呢。有时候,孩子比大人更眼尖,更有想象力。这时,我们要及时鼓励: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孩子一定会很开心,更重要的是他更有兴趣和信心了。
除了画面上能看到的以外,我们还要引导孩子根据画面作适当延伸和拓展,想象一下画面之外的东西。这也是锻炼孩子想象力的一个好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切记不能拔高要求,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学生自然会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例如,《爸爸的生日》这幅看图写话,一些同学只简单地写道:小红和妈妈在等爸爸回家过生日。如果我们只是在本子上简单地画上一个“良”或者是“差”而没有其它任何批语。我及时引导学生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当时小女孩的感受、想法、心情及画中阿姨这时候会怎样说,怎样做,这样内容才会更丰富。看图写话效果于潜移默化中提高。
(二)写法指导
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还应抓住“观、说、写、评”四个环节。
1、认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就是指导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他们看到一幅图往往毫无头绪,不知该如何下手,可以说无目的、无顺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加以引导,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按照写作的五大要素进行观察: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心情怎么样?
(1)仔细观察,判定时间。时间的判定需要学生把图片内容提示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综合分析。如:《观察夜空》学生自然想到是晚上,《堆雪人》则反馈给我们的是冬日的信息,特殊的时间可以从图片的提示加以具体判断,如《放风筝》可以引导学生春天是放风筝的最佳时节,但是其他时间只要是你喜欢也是可以放风筝的。
(2)地点和人物的观察。
地点的发现一般来讲比较直观甚至一目了然,地点判断也得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特殊的地点判断也要求孩子多方考虑,再下定论。如:拔河比赛,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在操场上。动物运动会是在森林里。值日是在教室里。这学期期末考试的看图写话,虽然图画内容不易看懂,但是学生能很好的判定是在公交车上。在时间地点基本得到明确后就要观察人物了,这是观察重点。
(3)看图说话,培养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没有经过说话训练,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有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鼓励学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一幅简单的图画,在不同的学生眼里就是一幅不同的图画。如:在写拔河比赛时,张旭同学采用了倒计时的方法,10、9、8、7、6、5、4、3、2、1、0比赛开始。森林运动会,高亚洲同学写小乌龟,加油,坚持就是胜利。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亮点,却像一颗闪亮的星星激活了每个同学的思维。
(4)动笔书写,培养写作能力
培养说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写话。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行了。对学生的要求不要高,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随着学生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逐步要求学生写完整、写具体、写生动。开始写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格式要规范,语句要通顺,无错别字,有常用的标点。
三、爱心批语,走进学生心灵
任何一个学生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因此,每次对写话的批改,我都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批改,找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发现每一个闪光点,写上他们能读懂的话语,尤如面对面的亲切交谈,如我班的杨洋同学在介绍“我的家”时写到“……我家的阳台上有各种各样美丽的花”,于是我就写上“你的家真好!下次能把你家阳台上花的名字和颜色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四、总结提升、形成成果。
就是要把开展的活动、形成的结论、获得的感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用论文、案例或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成果记录与表述,便于自己在以后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