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条管道中输送的不仅是天然气,里面还承载着欧洲对俄罗斯“专横”的反抗,以及沿线国家附加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在威尔第的成名作《纳布科》中,巴比伦国王纳布科(尼布甲尼撒二世)残忍暴戾,率军占领圣城耶路撒冷,并驱赶犹太人。威尔第有感于当时祖国意大利的人民还在奥地利侵略者的铁蹄下挣扎,其境遇和这段历史中命运任人摆布的犹太人相似,于是就把深厚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强烈的仇恨全部倾注到这部歌剧的音乐中,写出了传世名剧。似乎是受《纳布科》剧情感染,为了抵制俄罗斯在天然气供应问题上的“专横”,奥地利石油公司在2002年提出修建一条由阿塞拜疆经土耳其到奥地利的天然气管道,纳布科管道项目随即启动。
谁是今天的纳布科
纳布科天然气管道东起土耳其的埃尔祖鲁姆,西至奥地利的鲍姆加藤,途经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全长约3300千米,其中约2000千米在土耳其境内。纳布科管道计划2011年开工,2014年开始供气,2019年全线建成,总投资近80亿欧元。建成后,可每年向欧洲输送260亿~320亿立方米天然气,约为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5%。欧盟以古代野蛮的侵略者命名这条管道,显然是表达着对俄罗斯的不满。
欧盟在天然气供应上一直对俄罗斯有着深度依赖性,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相互毗邻,几十年的能源合作、成熟的能源基础设施使得俄罗斯作为欧盟第一大能源供应国地位十分稳固。欧盟天然气需求的6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而其中1400亿立方米从俄罗斯进口。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分别占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天然气进口量的30%~40%,占芬兰、保加利亚以及爱沙尼亚等国的进口比重已达100%。
欧盟“另辟蹊径”有着多重考虑。首先,绕开动辄以油气当武器的俄罗斯。近几年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白傲罗斯等俄欧管道过境国频繁“斗气”,甚至导致部分欧盟国家天然气断供,这直接威胁到了欧盟的能源供应安全,已经习惯了冬天在室内也穿半袖的欧洲人,哪能忍受穿毛衣的“寒冷”?!其次,提高天然气在能源中的比重。在欧盟中长期能源规划中,天然气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被列为今后开发使用的重点,欧盟计划将天然气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近40%提升到2030年的60%以上。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05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为5020亿立方米,而到2030年将达到8150亿立方米,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到时无法单独供应如此多的天然气。而纳布科管道建成后潜在的天然气供应商如土库曼斯坦、伊朗等国的加人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最后,以管道为载体,扩大欧盟对里海地区的地缘政冶影响。纳布科管道作为欧盟和美国“跨欧洲能源网络”计划的一部分,具有重大的地缘战略意义。在欧盟看来,纳布科管道仅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南部走廊”计划才是最终目标。欧盟希望它不仅是从里海至欧洲的单向输气管道,而且是欧盟与中亚等地区间商品、投资、信息与人员双向交流的一条动脉,借此扩展西方价值理念,进而扩大欧盟在该地区的全面影响。美国是纳布科管道台前幕后最积极的推动者,利用纳布科管道制衡俄罗斯,同时拉拢阿塞拜疆等高加索国家,将伊朗、阿富汗等国排除在外。土耳其将纳布科管道视为加入欧盟的敲门砖,同时又能与俄罗斯加强能源合作,借地理位置优势周旋于欧俄之间。
装载着政治的管道
从“纳布科”的由来不难看出,它绝不仅仅是一条纯粹经济和市场意义上的天然气管道。它的背后,是欧盟与俄罗斯日益激烈的能源博弈。天然气生产国、需求国以及过境国之间多方的利益纠葛在围绕纳布科管道项目的波折起伏中充分展现出来,这条管道中输送的不仅是天然气,里面还承载着欧洲对俄罗斯“专横”的反抗,沿线国家附加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自提出建设纳布科管道的设想以来,经常受到资金、气源、国际能源市场变化以及波诡云谲的地缘政治争夺影响,纳布科管道的命运也起伏跌宕。
2002年6月,来自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五家公司签署了建设纳布科管道的意向协议。同年10月,签署了合作协议。2003年12月,欧盟向该项目拨款用于对纳布科管道建设进行市场分析和技术、经济、财务研究。2005年6月28日,上述五家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2006年6月签署了纳布科管道的部长级声明。伴随着两次俄乌“天然气危机”让欧洲人饱尝天寒地冻之苦、随着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实力受损以及俄罗斯面临外部环境的恶化,欧盟开始加速纳布科管道的实施进程。2009年1月27日,在布达佩斯举行了纳布科管道首脑会议。2009年7月13日,五国总理在安卡拉签署了政府间协议,并各自批准。这份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争论多年的纳布科管道项目已进入正式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2日,土库曼斯坦政府负责燃料和能源工业的副总理霍扎穆哈梅多夫在阿什哈巴德举行的一次国际能源会议期间对媒体记者说,土库曼斯坦已同意向得到欧盟支持的纳布科管道供应天然气,这无疑是对前景朦胧的纳布科管道项目注入一针强心剂。
俄罗斯的反击
欧俄在能源问题上的长期争执突出反映了双方关系中一直潜藏着一种不信任感。虽然欧盟把俄罗斯定义为战略伙伴,但对俄罗斯却始终心存戒备;俄罗斯对于欧盟也是处处提防。针对纳布科管道的筹建,俄罗斯采取多种方案进行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纳布科管道对于俄罗斯优势地位的影响。
首先,主动谋划“南溪”天然气管道,使之成为与纳布科管道并行于欧亚大陆的能源动脉,在减少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过境依赖的同时,抵消纳布科管道的作用。“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意大利埃尼公司于2007年6月共同发起,旨在使中亚天然气向北穿越南俄罗斯大平原,连同俄罗斯天然气横穿黑海,分两路进入欧洲,项目总投资预计155亿欧元,预计2015年年底前竣工投产。“南溪”天然气管道在东方绕过了里海、外高加索和土耳其,在西方绕过了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可以直接拉近俄罗斯与欧洲天然气消费国的“距离”,其实质是防止纳布科管道的实现。
其次,加大与欧盟诸国以及中亚能源供应国的合作,对纳布科管道釜底抽薪。俄罗斯通过筹建“南溪”管道,与各参与国签署合同保障该管道运行。2009年5月15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意大利、保加利亚、希腊和塞尔维亚的能源企业在俄罗斯索契签署有关合作建设“南溪”天然气管道的文件,同年8月6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与到访的俄罗斯总理普京签署了天然气和石油合作协议,允许俄“南溪”天然气管道通过属于土耳其领海的黑海水域。2010年10月,俄保两国签署“南溪”管道可行性研究协议。2011年2月,法国EDF公司也加入“南溪”管道项目。2011年2月2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称,该公司与意大利埃尼公司、法国EDF公司将在今年年内签署管道项目股东协议。
中亚是欧盟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潜在来源,但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签署了长期天然气购销合同。2010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总共进口了388亿立方米天然气,高于2009年的373亿立方米,这一数字在2011年还会增加。俄罗斯将继续巩固其对中亚天然气出口的主导地位。
除了俄罗斯的左右夹攻,纳布科管道还要面对新的挑战。2010年12月11日,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总统和印度石油部长以及亚洲开发银行行长,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签署了《土、阿、巴和印管道政府间协议》和《天然气销售购买协议》。规划修建一条起自土库曼斯坦东部气田,经阿富汗坎大哈和巴基斯坦中部城市木尔坦最终到达印度西北城镇法兹卡的天然气管道,全长1735公里,预计投资80亿美元,2013~2014年完工。建成后,每年可从土库曼斯坦输出330亿立方米天然气。由于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分别为T、A、P、I,因此该管道被简称为TAPI管道。此协议的签订使人们对纳布科管道未来的发展又平添一份担忧,按照土库曼斯坦目前的天然气出口量,如果向TAPI管道供气,那么对于纳布科管道的供气就无法满足。对于纳布科管道方案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保障气源。尽管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都有意为纳布科管线提供天然气,但缺乏协议和合同保障。并且,由于“南溪”和TAPI管道方案的提出,不排除供应国做出待价而沽的举动。激烈的气源争夺、俄罗斯的百般阻挠、各方复杂的利益纠葛,令纳布科管道前景迷茫。
在威尔第的成名作《纳布科》中,巴比伦国王纳布科(尼布甲尼撒二世)残忍暴戾,率军占领圣城耶路撒冷,并驱赶犹太人。威尔第有感于当时祖国意大利的人民还在奥地利侵略者的铁蹄下挣扎,其境遇和这段历史中命运任人摆布的犹太人相似,于是就把深厚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强烈的仇恨全部倾注到这部歌剧的音乐中,写出了传世名剧。似乎是受《纳布科》剧情感染,为了抵制俄罗斯在天然气供应问题上的“专横”,奥地利石油公司在2002年提出修建一条由阿塞拜疆经土耳其到奥地利的天然气管道,纳布科管道项目随即启动。
谁是今天的纳布科
纳布科天然气管道东起土耳其的埃尔祖鲁姆,西至奥地利的鲍姆加藤,途经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全长约3300千米,其中约2000千米在土耳其境内。纳布科管道计划2011年开工,2014年开始供气,2019年全线建成,总投资近80亿欧元。建成后,可每年向欧洲输送260亿~320亿立方米天然气,约为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5%。欧盟以古代野蛮的侵略者命名这条管道,显然是表达着对俄罗斯的不满。
欧盟在天然气供应上一直对俄罗斯有着深度依赖性,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相互毗邻,几十年的能源合作、成熟的能源基础设施使得俄罗斯作为欧盟第一大能源供应国地位十分稳固。欧盟天然气需求的6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而其中1400亿立方米从俄罗斯进口。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分别占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天然气进口量的30%~40%,占芬兰、保加利亚以及爱沙尼亚等国的进口比重已达100%。
欧盟“另辟蹊径”有着多重考虑。首先,绕开动辄以油气当武器的俄罗斯。近几年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白傲罗斯等俄欧管道过境国频繁“斗气”,甚至导致部分欧盟国家天然气断供,这直接威胁到了欧盟的能源供应安全,已经习惯了冬天在室内也穿半袖的欧洲人,哪能忍受穿毛衣的“寒冷”?!其次,提高天然气在能源中的比重。在欧盟中长期能源规划中,天然气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被列为今后开发使用的重点,欧盟计划将天然气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近40%提升到2030年的60%以上。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05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为5020亿立方米,而到2030年将达到8150亿立方米,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到时无法单独供应如此多的天然气。而纳布科管道建成后潜在的天然气供应商如土库曼斯坦、伊朗等国的加人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最后,以管道为载体,扩大欧盟对里海地区的地缘政冶影响。纳布科管道作为欧盟和美国“跨欧洲能源网络”计划的一部分,具有重大的地缘战略意义。在欧盟看来,纳布科管道仅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南部走廊”计划才是最终目标。欧盟希望它不仅是从里海至欧洲的单向输气管道,而且是欧盟与中亚等地区间商品、投资、信息与人员双向交流的一条动脉,借此扩展西方价值理念,进而扩大欧盟在该地区的全面影响。美国是纳布科管道台前幕后最积极的推动者,利用纳布科管道制衡俄罗斯,同时拉拢阿塞拜疆等高加索国家,将伊朗、阿富汗等国排除在外。土耳其将纳布科管道视为加入欧盟的敲门砖,同时又能与俄罗斯加强能源合作,借地理位置优势周旋于欧俄之间。
装载着政治的管道
从“纳布科”的由来不难看出,它绝不仅仅是一条纯粹经济和市场意义上的天然气管道。它的背后,是欧盟与俄罗斯日益激烈的能源博弈。天然气生产国、需求国以及过境国之间多方的利益纠葛在围绕纳布科管道项目的波折起伏中充分展现出来,这条管道中输送的不仅是天然气,里面还承载着欧洲对俄罗斯“专横”的反抗,沿线国家附加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自提出建设纳布科管道的设想以来,经常受到资金、气源、国际能源市场变化以及波诡云谲的地缘政治争夺影响,纳布科管道的命运也起伏跌宕。
2002年6月,来自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五家公司签署了建设纳布科管道的意向协议。同年10月,签署了合作协议。2003年12月,欧盟向该项目拨款用于对纳布科管道建设进行市场分析和技术、经济、财务研究。2005年6月28日,上述五家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2006年6月签署了纳布科管道的部长级声明。伴随着两次俄乌“天然气危机”让欧洲人饱尝天寒地冻之苦、随着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实力受损以及俄罗斯面临外部环境的恶化,欧盟开始加速纳布科管道的实施进程。2009年1月27日,在布达佩斯举行了纳布科管道首脑会议。2009年7月13日,五国总理在安卡拉签署了政府间协议,并各自批准。这份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争论多年的纳布科管道项目已进入正式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2日,土库曼斯坦政府负责燃料和能源工业的副总理霍扎穆哈梅多夫在阿什哈巴德举行的一次国际能源会议期间对媒体记者说,土库曼斯坦已同意向得到欧盟支持的纳布科管道供应天然气,这无疑是对前景朦胧的纳布科管道项目注入一针强心剂。
俄罗斯的反击
欧俄在能源问题上的长期争执突出反映了双方关系中一直潜藏着一种不信任感。虽然欧盟把俄罗斯定义为战略伙伴,但对俄罗斯却始终心存戒备;俄罗斯对于欧盟也是处处提防。针对纳布科管道的筹建,俄罗斯采取多种方案进行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纳布科管道对于俄罗斯优势地位的影响。
首先,主动谋划“南溪”天然气管道,使之成为与纳布科管道并行于欧亚大陆的能源动脉,在减少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过境依赖的同时,抵消纳布科管道的作用。“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意大利埃尼公司于2007年6月共同发起,旨在使中亚天然气向北穿越南俄罗斯大平原,连同俄罗斯天然气横穿黑海,分两路进入欧洲,项目总投资预计155亿欧元,预计2015年年底前竣工投产。“南溪”天然气管道在东方绕过了里海、外高加索和土耳其,在西方绕过了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可以直接拉近俄罗斯与欧洲天然气消费国的“距离”,其实质是防止纳布科管道的实现。
其次,加大与欧盟诸国以及中亚能源供应国的合作,对纳布科管道釜底抽薪。俄罗斯通过筹建“南溪”管道,与各参与国签署合同保障该管道运行。2009年5月15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意大利、保加利亚、希腊和塞尔维亚的能源企业在俄罗斯索契签署有关合作建设“南溪”天然气管道的文件,同年8月6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与到访的俄罗斯总理普京签署了天然气和石油合作协议,允许俄“南溪”天然气管道通过属于土耳其领海的黑海水域。2010年10月,俄保两国签署“南溪”管道可行性研究协议。2011年2月,法国EDF公司也加入“南溪”管道项目。2011年2月2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称,该公司与意大利埃尼公司、法国EDF公司将在今年年内签署管道项目股东协议。
中亚是欧盟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潜在来源,但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签署了长期天然气购销合同。2010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总共进口了388亿立方米天然气,高于2009年的373亿立方米,这一数字在2011年还会增加。俄罗斯将继续巩固其对中亚天然气出口的主导地位。
除了俄罗斯的左右夹攻,纳布科管道还要面对新的挑战。2010年12月11日,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总统和印度石油部长以及亚洲开发银行行长,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签署了《土、阿、巴和印管道政府间协议》和《天然气销售购买协议》。规划修建一条起自土库曼斯坦东部气田,经阿富汗坎大哈和巴基斯坦中部城市木尔坦最终到达印度西北城镇法兹卡的天然气管道,全长1735公里,预计投资80亿美元,2013~2014年完工。建成后,每年可从土库曼斯坦输出330亿立方米天然气。由于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分别为T、A、P、I,因此该管道被简称为TAPI管道。此协议的签订使人们对纳布科管道未来的发展又平添一份担忧,按照土库曼斯坦目前的天然气出口量,如果向TAPI管道供气,那么对于纳布科管道的供气就无法满足。对于纳布科管道方案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保障气源。尽管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都有意为纳布科管线提供天然气,但缺乏协议和合同保障。并且,由于“南溪”和TAPI管道方案的提出,不排除供应国做出待价而沽的举动。激烈的气源争夺、俄罗斯的百般阻挠、各方复杂的利益纠葛,令纳布科管道前景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