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年-2014年公开发表的120篇县级职教中心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县级职教中心的整体趋势、研究人员单位分布和地区分布、研究方法、研究的规范性以及研究的主题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县级职教中心 研究现状 统计分析
1 数据来源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1]县级职教中心自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以来,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县级职教中心是河北省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积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为终极目标。县级职教中心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坚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新技术并推广并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县级职教中心包括农民中专、农村成人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职业教育机构。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为平台,以“县级职教中心”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上的期刊和核心期刊进行搜索, 可以发现 1994-2014 年8月25日20多年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共计131篇。其中除去重复发表的论文,有效论文只有120篇。本文在综合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现状。
在类目划分上,本文主要采用了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分析、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主题分析、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人员地区分布及机构来源分析、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规范性分析、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五个维度。本文在研究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就当前职教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 统计结果及问题分析
2.1 我国对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研究的总体趋势呈波浪式增长,在2005年达到顶峰。如图1所示,我国关于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论文,在近20多年来呈波浪式增长的趋势,但与同期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的论文数量相比其总数少之又少,将近1:74的比例。从文献的发表情况可以看出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趋势直接影响到论文发表数量的多少。如1999年底中国高校实行扩招,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则受到巨大挑战,随后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所以在2000-2002这三年中,对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论文数量从1999年的6篇减少到4、3、4篇。而到了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每个县(市、区)都要重点办好一所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中等职业学校)”并在全国“重点扶持建设1000所县级职教中心”,县级职教中心迅速发展,这一年相关的论文发表数量也达到了近二十年的最高点13篇,之后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相对平稳,对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的起伏也相对平缓。
2.2 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人员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主要研究机构是中等教育机构。
2.2.1 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人员的单位分布主要是中等教育机构、高校、政府机构和科研机构。发表过论文的研究人员所在单位统计结果显示,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分布在政府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中等职业院校。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在县级职教中心研究成果发表的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占到23.33%,是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主力军,其次是高校、政府机构和科研机构,分别占到19.17%、12.5%和10.83%。(如图2)
从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人员的单位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论高度。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的研究最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教育机构对研究的重视,也更应该能解决实际问题。但仔细分析这些文献就会发现,其中很少有针对某个职教中心或职教中心某方面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大多都是泛泛而谈。
2.2.2 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人员的地区分布主要是河北省。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全国各个地区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情况,笔者对1994-2014年间发表论文的研究人员的地区来源做了统计,其中没有表明或者地区表述不清的11篇论文归为其他类别。另外,归类中出现几篇论文存在多个地区并列的情况,以第一地区作为归类的依据。从图3中可以看出,进行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地区比较集中,河北省就发表相关论文40篇,占到总数的1/3。排在第二、三的省份是东北的吉林和辽宁,分别为14篇和12篇。陕西、江苏、湖南三个省份发表的论文数分别为9篇、7篇、6篇。其它省份都没有超过5篇,其中甘肃4篇、湖北、天津、福建和广西各2篇,山东、安徽、河南、山西、黑龙江、西藏各有1篇。
分析我國县级职教中心研究范围,总体来说,分布不是很均衡。县级职教中心最主要的研究地是河北省。之后国家在东北和陕西召开教育改革工作会议,这些地区的县级职教中心研究开始增加。与之相对,南方省份的研究比较分散而且数量也相对较少。总体而言,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南北差距还是很大的。
2.3 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是定性研究。目前,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的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它以研究者本身为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通过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进行研究,要求最终获得一种有效的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访谈调查法、定性观察法、叙事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定量研究则站在思辨角度,深入分析和探讨教育现象的内涵和实质,最终得出决策性结论[2]。定量研究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教育测量法和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如图4所示,通过对120篇论文的分析,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方法,占到85%,而定量研究仅占到1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在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上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运用较少。因此,研究者今后在开展县级职教中心相关研究时,可以适当运用定量研究法,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 2.4 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缺乏规范性。研究规范性作为考量其研究价值的重要指标,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研究是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二是是否有文献评论,三是是否有理论假设,四是是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经过统计,有明确问题意识的占64.17%,含有对前人论文的文献述评的论文只有四篇,仅占论文总数的3.33%,含有理论假设的论文有36篇,占论文总数的30%,含有参考文献的论文有34篇,只占到论文总数的28.33%。(如表1)
总体而言,我国关于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还不够规范,其中有21篇论文没有文献评论、理论假设、明确的问题意识、参考文献,占到了论文总数的17.5%。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规范性還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2.5 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发展整体情况及问题研究,对其发展的各个要素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我国关于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主题分布情况如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各个地区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情况分析、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相关会议的总结,分别占到15%、12.5%、10.83%。紧随其后的是县级职教中心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分析、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分别占到10%、7.5%、5.83%。关于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设置的文献各有5篇,只占到总数的4.17%。
在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主题方面,关于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整体情况与问题研究占很大比例,关于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各个要素,如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县级职教中心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的研究更少。
3 县级职教中心研究建议
3.1 加强县级职教中心的理论研究。从发表论文的刊物类别来看,目前有关县级职教中心的理论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非核心类期刊论文上,这反映了此类研究在学界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直接影响了其研究水平的提升。同时,此类研究论文的整体质量不高,研究深度不足,多为泛泛之谈。因此,要想提升县级职教中心相关理论研究的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国家就必须加强对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扶持,积极为研究人员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3.2 注重研究中的统计处理和第一手数据的收集。目前,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水平较低,统计方法单一,大部分是用百分数进行统计。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合理选择统计处理方法,提升统计效率。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现有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不太重视一手数据的收集,研究中多数使用二手数据。在之后的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中应该注重第一手数据的收集。
3.3 强化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种类多样化。综观当代国内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现状,其种类大致可归结为如下四大类。第一类是研究县级职教中心是怎样发展的,第二类是研究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问题、对策及发展的经验,第三类是研究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政府工作会议、政策,第四类是研究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应该增加对招生、就业、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等具体方面的研究。
3.4 加强对县级职教中心的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在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上,现有的研究方式多为理论研究,研究效果不理想。只有加强对县级职教中心的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才能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实践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实证研究的比重,保证其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3.5 增强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规范性。从研究的规范性来看,当前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还不够规范,县级职教中心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缺乏、规范性不够,理论基础薄弱,应用性不强。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统一的行业研究规范,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强化研究人员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现有研究文献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加强研究文体和逻辑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3.6 加强地区间的协同研究。从研究人员的地区分布和机构分布情况来看,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主要地区是河北省,主要研究机构是中等职业教育机构。虽然县级职教中心被一部分教育者称为“河北模式”,但现在很多省份的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很好,比如辽宁、吉林、陕西。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地区间的协同研究,各地区的职教中心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加强地区间的协同研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身研究优势与特长,提升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高鸿.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改革研究[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何文明.职业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J].职教通讯,2009(4):14-19.
[3]于晓燕.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组.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创新研究报告[M].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1).
作者简介:
杨伟红(1986-),女,河北承德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宁永红(1970-),女,河北迁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郑敏贤(1989-),女,河北任丘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关键词:县级职教中心 研究现状 统计分析
1 数据来源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1]县级职教中心自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以来,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县级职教中心是河北省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积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为终极目标。县级职教中心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坚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新技术并推广并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县级职教中心包括农民中专、农村成人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职业教育机构。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为平台,以“县级职教中心”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上的期刊和核心期刊进行搜索, 可以发现 1994-2014 年8月25日20多年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共计131篇。其中除去重复发表的论文,有效论文只有120篇。本文在综合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现状。
在类目划分上,本文主要采用了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分析、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主题分析、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人员地区分布及机构来源分析、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规范性分析、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五个维度。本文在研究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就当前职教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 统计结果及问题分析
2.1 我国对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研究的总体趋势呈波浪式增长,在2005年达到顶峰。如图1所示,我国关于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论文,在近20多年来呈波浪式增长的趋势,但与同期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的论文数量相比其总数少之又少,将近1:74的比例。从文献的发表情况可以看出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趋势直接影响到论文发表数量的多少。如1999年底中国高校实行扩招,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则受到巨大挑战,随后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所以在2000-2002这三年中,对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论文数量从1999年的6篇减少到4、3、4篇。而到了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每个县(市、区)都要重点办好一所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中等职业学校)”并在全国“重点扶持建设1000所县级职教中心”,县级职教中心迅速发展,这一年相关的论文发表数量也达到了近二十年的最高点13篇,之后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相对平稳,对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的起伏也相对平缓。
2.2 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人员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主要研究机构是中等教育机构。
2.2.1 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人员的单位分布主要是中等教育机构、高校、政府机构和科研机构。发表过论文的研究人员所在单位统计结果显示,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分布在政府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中等职业院校。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在县级职教中心研究成果发表的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占到23.33%,是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主力军,其次是高校、政府机构和科研机构,分别占到19.17%、12.5%和10.83%。(如图2)
从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人员的单位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论高度。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的研究最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教育机构对研究的重视,也更应该能解决实际问题。但仔细分析这些文献就会发现,其中很少有针对某个职教中心或职教中心某方面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大多都是泛泛而谈。
2.2.2 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人员的地区分布主要是河北省。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全国各个地区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情况,笔者对1994-2014年间发表论文的研究人员的地区来源做了统计,其中没有表明或者地区表述不清的11篇论文归为其他类别。另外,归类中出现几篇论文存在多个地区并列的情况,以第一地区作为归类的依据。从图3中可以看出,进行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地区比较集中,河北省就发表相关论文40篇,占到总数的1/3。排在第二、三的省份是东北的吉林和辽宁,分别为14篇和12篇。陕西、江苏、湖南三个省份发表的论文数分别为9篇、7篇、6篇。其它省份都没有超过5篇,其中甘肃4篇、湖北、天津、福建和广西各2篇,山东、安徽、河南、山西、黑龙江、西藏各有1篇。
分析我國县级职教中心研究范围,总体来说,分布不是很均衡。县级职教中心最主要的研究地是河北省。之后国家在东北和陕西召开教育改革工作会议,这些地区的县级职教中心研究开始增加。与之相对,南方省份的研究比较分散而且数量也相对较少。总体而言,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南北差距还是很大的。
2.3 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是定性研究。目前,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的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它以研究者本身为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通过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进行研究,要求最终获得一种有效的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访谈调查法、定性观察法、叙事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定量研究则站在思辨角度,深入分析和探讨教育现象的内涵和实质,最终得出决策性结论[2]。定量研究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教育测量法和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如图4所示,通过对120篇论文的分析,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方法,占到85%,而定量研究仅占到1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在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上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运用较少。因此,研究者今后在开展县级职教中心相关研究时,可以适当运用定量研究法,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 2.4 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缺乏规范性。研究规范性作为考量其研究价值的重要指标,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研究是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二是是否有文献评论,三是是否有理论假设,四是是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经过统计,有明确问题意识的占64.17%,含有对前人论文的文献述评的论文只有四篇,仅占论文总数的3.33%,含有理论假设的论文有36篇,占论文总数的30%,含有参考文献的论文有34篇,只占到论文总数的28.33%。(如表1)
总体而言,我国关于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还不够规范,其中有21篇论文没有文献评论、理论假设、明确的问题意识、参考文献,占到了论文总数的17.5%。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规范性還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2.5 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发展整体情况及问题研究,对其发展的各个要素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我国关于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主题分布情况如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各个地区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情况分析、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相关会议的总结,分别占到15%、12.5%、10.83%。紧随其后的是县级职教中心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分析、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分别占到10%、7.5%、5.83%。关于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设置的文献各有5篇,只占到总数的4.17%。
在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主题方面,关于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整体情况与问题研究占很大比例,关于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各个要素,如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县级职教中心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的研究更少。
3 县级职教中心研究建议
3.1 加强县级职教中心的理论研究。从发表论文的刊物类别来看,目前有关县级职教中心的理论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非核心类期刊论文上,这反映了此类研究在学界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直接影响了其研究水平的提升。同时,此类研究论文的整体质量不高,研究深度不足,多为泛泛之谈。因此,要想提升县级职教中心相关理论研究的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国家就必须加强对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扶持,积极为研究人员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3.2 注重研究中的统计处理和第一手数据的收集。目前,县级职教中心研究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水平较低,统计方法单一,大部分是用百分数进行统计。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合理选择统计处理方法,提升统计效率。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现有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不太重视一手数据的收集,研究中多数使用二手数据。在之后的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中应该注重第一手数据的收集。
3.3 强化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种类多样化。综观当代国内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现状,其种类大致可归结为如下四大类。第一类是研究县级职教中心是怎样发展的,第二类是研究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问题、对策及发展的经验,第三类是研究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政府工作会议、政策,第四类是研究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应该增加对招生、就业、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等具体方面的研究。
3.4 加强对县级职教中心的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在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上,现有的研究方式多为理论研究,研究效果不理想。只有加强对县级职教中心的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才能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实践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实证研究的比重,保证其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3.5 增强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规范性。从研究的规范性来看,当前我国县级职教中心的研究还不够规范,县级职教中心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缺乏、规范性不够,理论基础薄弱,应用性不强。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统一的行业研究规范,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强化研究人员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现有研究文献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加强研究文体和逻辑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3.6 加强地区间的协同研究。从研究人员的地区分布和机构分布情况来看,县级职教中心研究的主要地区是河北省,主要研究机构是中等职业教育机构。虽然县级职教中心被一部分教育者称为“河北模式”,但现在很多省份的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很好,比如辽宁、吉林、陕西。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地区间的协同研究,各地区的职教中心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加强地区间的协同研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身研究优势与特长,提升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高鸿.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改革研究[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何文明.职业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J].职教通讯,2009(4):14-19.
[3]于晓燕.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组.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创新研究报告[M].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1).
作者简介:
杨伟红(1986-),女,河北承德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宁永红(1970-),女,河北迁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郑敏贤(1989-),女,河北任丘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