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助力智慧养老的可行性及发展策略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智慧养老,县级融媒体中心,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3-0090-03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达141 17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赡养老人方式、老年群体需求、老年群体存在价值等议题逐渐凸显。县级融媒体作为县一级主流媒体,在传递养老服务政策与信息、组织养老社会活动、整合养老资源方面具备一定权威性和动员力量。因此,借助县级融媒体中心力量是眼下有效助力县级地区智慧养老服务的可行之策。

1 县级融媒体中心助力智慧养老的可行性因素


  智慧养老与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双向共赢的关系。一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地方性与权威性,在助力智慧养老方面具备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助力智慧养老有利于媒体拓宽服务范围与扩延用户群,加深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媒介独特性,增强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1.1 縣级融媒体中心助力智慧养老存在天然优势
  受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地区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存在明显差异,这便对媒体与目标老年群体之间的文化距离与地理距离提出要求。与中央、省市级媒体相比,县级融媒体在助力本地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天然地理优势。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将媒体从业者与目标群体置于相同文化语境,从业者可在进行资料收集、内容生产、内容编辑与传播环节时融入地方元素,借助共通的意义空间拉近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实现由地理接近到文化接近再到心理接近的进阶提升。
  与此同时,智慧养老是以先进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进行的社会服务,但利益因素作用下,处于边缘位置的老年群体则较少受到媒体的关注与服务。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县级融媒体兼具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这要求县级融媒体必须担负起社会养老服务,弥补养老服务领域空白,为本地老年群体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信息,缓解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局面。另外,主流媒体与生俱来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使得其生产与提供的信息具备高可信度,适合媒介素养低下、辨别能力差的老年群体使用,为助力养老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助力智慧养老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存在益处
  目前,各地县级融媒体主要面向本地中青年群体提供新闻资讯、休闲娱乐、本地服务等信息,养老作为日益重要的社会公共议题,在县级融媒体传播信息中仍占极小比重。因此,将养老服务纳入到县级融媒体提供的服务范围内,可帮助媒体拓宽社会服务领域,丰富用户群的年龄层次,朝着打造综合服务体系方向更进一步。其次,相比于青年群体,县级老年群体对媒体使用表现出低要求特点,这符合县级融媒体当前发展水平,为县级融媒体参与养老服务能力的逐步发展和提升提供了可能性。
  另外,长期处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老年群体对媒体使用的忠诚度明显更高,比如快手、抖音等短视频推出的签到、打卡、积分环节,青年群体对其表示不屑,而老年群体却将其列入每日必做清单。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其亲人家属同为县级融媒体养老服务的潜在用户。因此,县级融媒体的养老服务有望形成以老年群体为核心,外围由老年人链接亲属、朋友、同事的多链条式传播网络关系,使得全面提升本地用户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媒体依赖度与使用频率具备现实条件。

2 县级融媒体中心助力智慧养老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相比于理论研究的空白,县级融媒体中心业已参与到智慧养老传播活动中来。依据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实际状况,选取1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县级融媒体中心参与智慧养老传播活动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传播内容占比少,养老服务意识尚未觉醒
  2018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率最高,2017年达到87.5%,2018年为96.1%[ 1 ]。因此,选取2020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百强榜前十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年内养老信息的发布情况进行监测。监测可见(如表1),10个微信公众号一年时段内“养老”及相关文章数均未超50篇,占全年发文数比重均低于6%。其中,仙游广播电视台5.21%占比最高,即该微信公众号19天便可完成一年“养老”相关文章的推送。晋江电视台0.82%占比最低,该微信公众号3天便可发布完一整年“养老”相关文章。由此可见,养老信息仅是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信息中的一部分,且该部分占比普遍过小。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对养老服务普遍表现出关注度低现状,这表明其助力智慧养老的意识尚未觉醒。
  2.2 承担信息传送者角色,社会实际影响力弱



  当前,在县级融媒体提供的少数养老服务中,以中央和政府发布的最新政策、政策解读、养老金发放通知、本地养老机构最新资讯等信息为主,这些信息的主要生产与推动者为政府、社会养老机构等第三方主体,并无以县级融媒体为中心自主展开的信息报道。因此,在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的信息服务中,养老服务仅仅作为新闻资讯的一部分进行选题与传播,而未曾将其作为主要议题进行专题策划。由此可知,县级融媒体中心担任着养老信息传送者的角色,而非社会养老服务的主要承担者,这与县级融媒体在养老服务中应扮演的角色和可提供服务的实际能力不相符,造成县级融媒体资源浪费和养老服务领域空白的双重问题。相比而言,日本《读卖新闻》在提供养老服务时,开辟了独立的医疗部,专门围绕老龄化的话题,针对读者关注的问题开展采访、写作,将“健康寿命”理念深入人心[2]。

3 县级融媒体中心助力智慧养老的发展策略

  基于县级融媒体与本地智慧养老服务的结合现状与存在问题,可从建立用户强联系、提高智慧养老意识、增强服务效力、搭建服务平台四个方面出发,探讨县级融媒体中心助力智慧养老发展策略。
  3.1 建立媒体与老年用户强联系,奠定坚实助力基础
  当前,面对老年群体接收新闻资讯保持传统媒体习惯与县级融媒体移动优先传播原则的信息传受现状,县级融媒体中心可借助上门推广、定期宣传与培训、有奖关注、在线接力转发等方式,帮助老年群体加入到县级融媒体用户队伍。另外,县级融媒体可以主导建立老年意见领袖微信群,从业者第一时间将智慧养老最新信息发送至群聊,鼓励、发动意见领袖将信息转发至亲朋好友形成二次传播,同时在媒体使用与操作层面为周围同龄群体解疑答惑,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现场指导,形成县级融媒体平台—意见领袖—老年群体两级传播模式,高效推动本地老年群体对县级融媒体平台接收与使用习惯的养成,为县级融媒体助力智慧养老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3.2 开通养老服务版块与专栏,提高智慧养老服务意识
  助力智慧养老服务,县级融媒体必须提高对养老服务的重视程度,具体通过传播信息频率与比重、传播主题与角度是否多元、文章排版位置高低来体现。如在微信公众号菜单栏开通“智慧养老”版块,抖音、快手视频号将养老内容放置#智慧养老#合集等。在此基础上,传播本地老年群体所需的资讯、娱乐、学习等多层次信息,为老年群体创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信息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媒体从业者可围绕中央和地方养老政策、养老实践活动、老年群体自我表达、报道典型老年代表、老年群体正能量故事等多元方向进行信息采集、编排与传播,借助多媒体平台联动一同打造本地养老服务中心,占据本地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的核心位置。
  3.3 主导开展社会养老活动,增强智慧养老实践效力
  县级融媒体可充分借助地缘接近性优势,针对本地老年群体的业余喜好、表达需求、接收习惯、身体状况进行广泛调查,依据实际情况开展线上、线下或线上+线下活动,将县级融媒体资源与老年群体需求进行高效对接。比如当本地老年群体大都借助互联网来表达自我、联系家人朋友时,县级融媒体便可采用线上活动方式,如开通留言板为老年群体提供分享故事平台,组织线上K歌、朗诵、晒图等活动,也可成立“趣友会”群聊,帮助老年群体寻找志趣相投的好友等。相应地,若本地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有限,县级融媒体则组织主题讲座、广场舞友谊赛、象棋交友会等实体活动,同时借助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活动宣传,也可采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线上方式传达至老人的子女群体。
  3.4 联合本地养老服务机构,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在智慧养老服务中,提供信息、组织活动仍停留在县级融媒体单一主体提供服务层面。对此,县级融媒体中心首先需要与多方主体机构、老年群体进行沟通,对主体机构参与智慧养老平台、老年群体使用智慧养老平台的意愿进行调研,做好平台搭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其次,县级融媒体中心可借助政府财政支持或养老协会支持引进所需智能技术,同时面向社会招聘相关技术人才,实行外来人才引进和内部人才孵化并行策略,以此保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后续稳定发展。最后,老年群体辨别能力弱、易受欺骗的特殊性,要求平台必须成立监管部门,对智慧养老服务中主体机构与老年群体的互动、交易进行在线监测,平台监管部门与政府、公安部门形成联动,发现有严重虚假信息、诈骗风险等情况,立即启动警示提醒装置,及时阻止危险事件的发生,保护老年群体个人财产安全。

4 结语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探寻智慧养老新途径是有效缓解社会养老矛盾的重中之重。相比于城市老年群体,县级及以下区域老年群体身处被省市级主流媒体和社会自媒体双重忽视的境地,其基础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县级地区社会养老问题加重。对此,依靠县级融媒体中心地方接近性和主流媒体权威性的优势,可有效缓解县级地区养老信息不足、社会“积极老龄化”意识淡薄、养老需求供不应求等问题。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助力智慧养老服务是当前值得重视与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谢新洲,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44-47.
  [2]张乔普.主流媒体在老龄化时代应积极有所作为[J].新聞研究导刊,2017,8(8):171.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身体;自我传播;“自我”构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1-0099-03 1 身体:构建“自我”的新视域  “认识自己”,自古就被哲学家们公认为哲学研究的最高目标。19世纪末,作为美国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乔治·米德将研究重点下沉至人的个性化,考察了“自我”与心灵的生成过程及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交互关系。米德认为,自我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
近年来,抖音平台上新兴网络流行语的产出乃至“破圈”传播现象受人瞩目。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采用参与式观察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网络民族志方法进行质化研究,探寻抖音平台上“梗文化”流行的动因。研究发现,抖音平台通过技术赋能开辟了虚拟临场的交互空间,借助平台搭建的虚拟空间,抖音用户在“梗文化”传播中收获了情感能量及身份认同,并将对应的“梗”凝练为群体符号,群体成员通过频繁使用该梗维护自己作为“圈内人”的归属感及存在感,使抖音“梗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游戏产业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的性别比例变化。女性玩家的增加使得乙女游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乙女游戏社群中的女性受众的需求被越来越多地发掘出来。受性别的影响,受众群体在游戏社群中存在着类似粉丝群体行为的特点,但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我本位”的新特点,在受众心理上也表现出了从“缺失性需求”到“满足性需求”的变化。通过对《恋与制作人》游戏社群的观察与分析,探究女性受众在乙女游戏社群中的受众心理与类粉丝行为。
关键词 网络直播;媒体奇观;兴趣电商;传播伦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1-0084-04 1 网络直播现象概述  作为2020年最火热的平台化媒介传播形态,网络直播集社交化、短视频与媒介等多功能于一体,吸引了众多用户,触发了直播热潮。CNNIC数据调查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为6.17亿,其中电商直播用户为3.88亿,占比32.
基于媒介情景论探讨视频号“点赞”功能对私域社交场景的建构,发现视频号“点赞”功能“分享化”“束缚化”“算法化”的特性重构了社交场景的语境空间、实时状态以及社交氛围,形塑了微信视频号这一私域空间,使之呈现用户主动策展、社交圈层扩展以及社会资本浸入的新特点。
信息传播生态的演变和现代商业社会的逐利动机催生了各种各样的“网红”。从日益繁荣的网红现象中,可以看到消费主义的蔓延。目前,消费主义逻辑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消费者和用户开始追求体面的网红消费,崇尚消费至上,将时尚消费作为人生的价值。美妆口红作为消费主义浪潮下的标志产品,本身就是消费主义的代表,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被建构为商品符号。另一方面,美妆网红也是消费主义的推动者。诸如李佳琦等美妆博主作为时尚美领域的意见领袖,通过向受众传播内容,促进消费主义的盛行,衍生出网红经济。文章通过访谈法结合理
关键词 慢直播;凝视;媒介监督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2-0079-03  近兩年来,一种时长较长,没有后期干预,没有主持人的原生态直播形式悄然兴起,被称为“慢直播”。在我国这种直播形式最早应用于2013年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与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联合推出的ipanda熊猫频道,24小时的直播国宝熊猫们的生活起居。而之后几年网友们所接
关键词 饭圈文化,微博,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3-0104-05 1 微博饭圈文化兴起及传播  1.1 饭圈文化  首先明确“饭圈”的概念,“饭圈”最早作为一个网络用语出现,“饭”是英文单词“fan”的音译,某偶像的fans,即指代某偶像的粉丝,而“圈”则指代群体、圈层[ 1 ]。“饭圈”顾名思义,即粉丝的圈子,是由相同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