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肝五项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l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我们临床常说的乙肝五项,又称“两对半”测定。自临床开展以来,对乙肝疾病的诊断、病情的监测、疗效的观察,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常用的酶联免疫粘附试验(ELISA),机理是在包被抗原或抗体中,加入标本后,再用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测定抗体或抗原,使底物显色。但只能提供临床阳性或阴性结果,无法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变化,且易出现假阴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干扰;在早期,即“窗口期”,ELISA不一定能检测出HBSAg。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对乙肝“两对半”定量的检测已经成为可能。我院对150例临床标本进行ELI
其他文献
通过对电解精盐水预热工艺几次改造的介绍,阐明了氯碱企业进行工艺改造的必要性。提出:企业要发展,就必须通过扩产或增上项目以求达到规模效益;同时,在正常的生产管理和生产实践当
PICC管是经外周途径置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有别于其他穿刺技术,它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5天~1年)的静脉治疗通道,适用于长期化疗,老年病人输液,外科营养等病人,减轻了因反复穿刺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和普罗帕酮在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PSVT患者随机分为ATP组(46例)和普罗帕酮组(52例),分别经静脉ATP和普罗帕酮推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