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几个问题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mnbmnbmnbm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因而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较佳模式。根据现有国情,构建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4-0015-04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因而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较佳模式。从世界范围看,德国、瑞士、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广泛开展了现代学徒制。我国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出发,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并公布了首批165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职业学校构建现代学徒制成了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以职业学校为基点,谈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基本要求
  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教学一部分在企业进行,另一部分在学校进行。因此,构建现代学徒制需要以下支持。
  (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是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基本在企业进行,学校主要负责培养围绕职业需要的、作为社会人需要的基础能力与素质。因此,需要构建在企业与学校合作基础上的培养模式。
  (二)适合于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课程体系
  由于人才培养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实施的,其中,专业课程需要在企业工作岗位上进行,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需要在学校进行。因此,需要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才能保证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实施。
  (三)适合于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教学体系
  由于教学分别在企业与学校中进行,特别是在企业的教学是以“做中学”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需要建立适合于企业岗位教学、企业与学校教学配套的教学体系。
  (四)适合于现代学徒制的评价体系与质量控制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与质量控制体系是教学之必需,但不同模式的教学其评价体系与控制体系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建立适合于现代学徒制所需的评价体系与控制体系。
  二、构建现代学徒制的难点
  在本世纪初,一些职业学校就开始把学徒制当成学校改革的方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是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二是学生入企业后的培养基本按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除技能之外缺乏对职业能力的系统培养要素;三是在企业难以进行教学;四是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控制和管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现代学徒制涉及到运作目标不同的两个独立组织,并且需要构建与现行体系有别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师队伍配套建设体系等。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构建过程,并非只需找个合作企业,把一部分课程安排到企业就行。从试行情况来看,在我国职业教育现行体制与现状条件下,职业学校构建现代学徒制存在很多问题,但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构建的核心,也是构建的难点。
  (一)缺乏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制度体系支持
  现代学徒制最终是由企业、学校两个独立经营的组织通过合作来实施的,这就需要这两个独立组织在招工、招生、学生工资、教学平台、教学组织与实施等方面进行合作构建。然而,这种建构必然会改变学校、企业的办学和生产经营模式。对学校而言,属于学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与必由之路;但对企业而言,却是本身业务之外的东西,需要企业进行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与管理。这必然会增加企业额外的投入与持续的管理、运作成本。因此,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国家,都是通过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投入来弥补企业的这些成本,并且通过立法、建设制度体系来保障政策、投入的持续性。但目前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基本上还处于试点。
  (二)缺乏必要的体系条件支持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职教模式,在教学方面需要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与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实施。但现行的职教教学体系基本上不能支持现代学徒制的运行。以课程体系为例。课程体系体现的是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纵观世界上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构建,即课程、教学、评价、质量控制等是围绕着能力培养来进行的。本世纪开始,国家就提出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但到现在除少数学校基本建立了“能力本位的课程构架”外,凡是由各校自己构建的课程体系不但未脱离“学科本位”课程体系的窠臼,而且更固化了这一体系。其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体系基本上还是“学科本位”的体系。因此,就算国家在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专业体系、课程体系上进行“能力为本位”的体系构建,也会因原有体系中要素不匹配而无法实施。
  (三)企业主体的教学体系缺乏基础支持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学徒制是以培养现代职业人为目的;而传统学徒制却是以训练岗位所需的技能为目的。因此,现代学徒制需要构建一套适合于企业岗位的教学体系。以德国“双元制”教学体系为例。在德国“双元制”教学体系中,企业教学的基础建立在适合企业教学的学习平台,参与企业教学的企业师傅都是企业教师系统培养出来的,即有一支合格的企业教师队伍。德国“双元制”中,企业的学习平台是通过建设学习车间来体现的;有一套适合企业教学的教学模式。德国企业教学采用的是由国家职业研究所开发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内容的系统教学模式。要构建这套教学体系并非易事。对照德国“双元制”,我国在教师、教学模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新的构建。但到目前为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难以建立,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如德国“双元制”教学所需的基础支持。   (四)缺乏配套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支持
  合格的教师队伍是现代学徒制构建的核心条件,但教师存在着整体能力与“能力本位”教学能力要求不匹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基本上是以“学科为本位”来运行的。企业教师、师傅虽然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一旦进行教学时,也基本是以“学科本位”这个套套来进行教学。教师培养体系的缺乏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每一个环节。
  三、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几点建议
  从《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来看,在构建现代学徒制职教体系方面,短期内不可能由国家像德国那样从上而下地进行系统构建。因此,构建现代学徒制需要从职业学校、企业开始从下而上地构建。从上面简要分析来看,构建现代学徒制困难重重,但并非不可构建,只是需要职业学校根据现有条件进行创新与重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企校合作模式,构建企校集生产经营、教学为一体的合作模式
  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必然会增加企业额外的成本,这是企业对构建现代学徒制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但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可能成为企业经营、生产者的角色,成为企业的利润创造者,并可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是职业学校吸引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最有价值的资本。因此,如何降低学生到企业学习增加的额外成本,把学习与生产经营融为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既是学习者、同时也是生产经营者。具体建议如下。
  1.有效降低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学习的初期成本
  学生在企业学习的初期成本主要是初期上岗的学习成本,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职业学校应按企业岗位能力所需的最低要求对学生进行先期培训,使学生到时业进行学习时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
  2.从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的角度整合学生到企业的学习与生产经营活动
  对职业学校而言,由于专业教学是在企业岗位上通过“做中学”来进行的,因此构建现代学徒制需要企业与学校的长期合作才行。对企业而言,把学生整合成为企业稳定的劳动力、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劳动整合,学生除能胜任岗位工作之外,长期稳定将是吸引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条件之一。而稳定的指标主要有:一是根据企业需要的学生数量;二是劳动能力的稳定。前者只需职业学校根据企业需要进行数量调整即可;后者则需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对企业岗位所需能力的分析建立能力等级制,按学生能力进行岗位梯队配置。因此,职业学校需要提供给企业的学生应当是多年级的梯队配置,配置的重点应是建立在学生能力基础之上。如根据企业岗位等级标准,在对学生进行评级之后按能力进行岗位调整、配置。
  (二)教学体系从框架构建逐步向体系构建发展
  从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来看,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体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如前所述,构建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从职业学校层面来讲,应根据学校现有条件从框架建设开始。
  1.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任务为内容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实施现代学徒制需通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但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标准、教材、学习资料、实施课程所需的装备、合格的教师等,但许多要素是职业学校短期内无法做到的。因此,只能从现代学徒制框架构建开始。在众多模式中,笔者认为借鉴德国“双元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任务为内容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但考虑到职业学校现状,框架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应在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或是在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教学计划、专业方案框架下,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制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标准。通过标准体系的建立来确定课程体系的框架,并以标准为导向逐步完善体系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是通过以岗位工作为内容来进行的。在进行教学时,首先是学生在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然后在以完成的工作任务为内容引领教学,其中包括要完成任务需要的信息咨询、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完成任务的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后的总结、完成任务的评价等内容,整个过程是建立在先做后教基础之上的。因此,需要确定“先做后教”的教学模式。
  2.构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属于能力教育,而能力是通过形成与不断发展来达到目标要求的。在能力发展过程中,每一次能力提升都是建立在已具备能力基础之上的。因此,过程评价是现代学徒制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从国外资料看,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时,当学生在某一过程达不到目标要求时不许可学习下个过程的内容。
  (三)深度融合企校资源关系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最终是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来实施的。在目前缺乏教师培养体系的情况下,只能由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因此,对于职业学校而言,需要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构建一种深度融合的企校合作模式。
  根据教师能力情况,让教师到企业在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岗位上进行工作与实习,并形成制度化,使教师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组合的一部分。
  在企业中选择有潜力的师傅对之进行培训,并聘为长任教师,在教学待遇上与学校教师同等,并根据教学情况给予相关教师职级资格。同样把企业师傅纳入学校人力资源组成之中。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 [J]. 职业技术教育,2006(1):5-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 职业技术教育,2006(4):5-11.
  [3]姜大源,吴全全,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李玉静.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1.
  [5]肖化移.职业教育学及职业教育的研究取向[J].职教通讯,2005(7):26-27.
  (责任编辑:杨在良)
  Analysis of Some Issue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ZHOU Kun
  (Yuxi Campus, Yunnan Traffic Tech Institute, Yuxi Yunnan 653100, China)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helps to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of companies or enterprises in the talent train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major setup and industrial demand, of curriculum contents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of training and production, of diplomas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s, a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ifetime learning.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and better target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Therefore, it has become the preferred method i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condition,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mode.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必须不断提升电网相关企业的管理工作效率,以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我国制定了针对电网运
摘要:互动的教学方式对于思政课而言,从大的方面看,是时代变化的体现,从教育教学的规律看,是教育本质的一种反映。这需要重视思政课与社会变化的紧密联系,积极吸收国家教育政策和教改的观念及成果,努力克服应试教育不良影响的延续,立足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政课的特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起点,以职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为目标,在课堂内外的互动、循环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
摘要: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找到适宜职业并保持和持续发展相关职业能力的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依据大学生就业活动的过程,可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归纳为职业选择能力、职业获取能力、职业保持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据此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活动过程;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10-0059-04
大数据时代为实现高速与海量数据的存储,对计算机主存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变存储器PCM应运而生。PCM凭借其非易失、字节可寻址、存储密度高、能耗低等优点,一度被认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