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吃猪肠肚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9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北,人们习惯将猪的内部器官称之为脏腑品,也叫“软下水”。其中,肚是盛装入口的食物,而肠是贮存经消化吸收过的食物“垃圾”,乃至最后形成废弃的粪便。按严格意义来说,肠与肚是属于“腑”品。虽说二者异味较重,但经我们初步加工和反复处理后就会成为很好并富有特色的烹饪原料。
  中医认为猪肚味甘性湿,可补虚损、健脾胃。据分析,在每百克猪肚中,含水分80.3 g,蛋白质14.6 g,脂肪2.9 g,糖1.4 g,还含钙磷铁,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每百克猪肠中(以大肠为例),含水分76.8 g,蛋白质6.9 g,脂肪15.6 g,糖0.1 g,也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在家庭中,用猪肠肚制作菜肴并不少见,因为猪肠肚不仅具有特殊的脏腑气味,而且还富有一定的弹性,所以使菜品赋予了特殊风格,相当受人欢迎。
  例一、猪肚拌黄瓜
  主料:水煮熟的猪肚250 g。
  辅料:春天的水黄瓜200 g。
  调料:红干辣椒4只,精盐2.5 g,醋6 g,味精0.8 g,大蒜数瓣,酱油5 g,色拉油15 g,香菜20 g。
  做法:1. 将猪肚切成5 cm长、0.5 cm粗细的条状;黄瓜洗净切成如猪肚长短粗细的条状;红辣椒洗净除籽顺切细丝,蒜切小丝或拍末状,香菜洗净切成1 cm长小段。
  2. 将黄瓜码在盘底,上面放上猪肚,猪肚上面放香菜。
  3. 净锅上火,倒入色拉油,烧热至六七成时放入红辣椒丝,炸出红色后取出,加上精盐、醋、味精、大蒜、酱油调匀,倒在香菜上即可上桌,由餐者自行拌匀食用。
  特点:猪肚柔韧,黄瓜爽脆,口味清香,富有酸辣。
  提示:1在煮猪肚前必须先放在凉水锅中逐渐加热烧开焯一下,以利除其异味。在正式煮猪肚时不用放含咸味的调味品,适当地放一点葱姜、料酒之类的调料可以除醒祛臭。
  2. 如果用酱熟的猪肚制作此肴,就少放盐和酱油,原因是酱熟的猪肚本身就含有咸味,避免口味过重。
  3. 拌菜,最好是现吃现拌,以防原料遇到咸味后释水,尤其是黄瓜更易释水,所以需要将所有的原料都放在盘内上桌后由食者自行拌匀即可。如果事先拌好原料会“释水”。若菜肴中汤汁过多就冲淡了主味而影响成品质量。
  例二、焦熘肥肠
  主料:水煮熟的猪肥肠400 g。
  辅料:湿淀粉60 g,兰片30 g,胡萝卜15 g,面粉适量。
  调料:酱油8 g,精盐2 g,醋8 g,料酒6 g,葱姜蒜共15 g,味精0.5 g,花椒水4 g,清汤50 g,植物油1 000 g(实耗约30 g)。
  做法:1. 将猪肥肠切成稍大的滚刀块;兰片、胡萝卜均切成边长3 cm的菱形薄片;葱姜切丝,蒜切小片。
  2. 用酱油、精盐、醋、料酒、味精、花椒水、清汤加入少量水淀粉(取少量湿淀粉稀释一下为水淀粉)兑成芡汁待用。
  3. 锅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七八成热时,将猪肥肠块表面着一层面粉,放在湿淀粉中抓匀(即为挂糊),然后逐块放入油锅中炸表面色泽金红时捞出。
  4. 另起锅,放底油,烧热时用葱姜蒜炸锅出香味,倒入猪大肠块,泼入芡汁,迅速翻炒,见芡汁成熟且包裹肠块时出锅即成。
  特点:色泽金红,外焦里嫩,口味浓香。
  提示:1. 猪肥肠壁厚肥美,是焦熘肠肴的好原料。
  2. 水煮肥肠时,其成熟的程度要适当。过熟质地如棉,成品口感不佳;欠火质地发韧,成品口感不烂,塞牙。鉴别成熟程度时用筷子扎肥肠,若能容易扎进去,但要感觉出有一点弹性为好。
  3. 因为猪肥肠表面光滑,在正式挂糊时蘸一层面粉增加粘性,其效果就会好一些。
  4. 因为肥肠本身就是熟的,所以在过油时就不必考虑它的成熟情况,而主要看其表面色泽金黄或金红时即可捞出熘之。
  5. 回锅熘肥肠时速度要快,动作利落,只要是芡汁成熟,在极短的时间内包裹主料即可出锅。
  例三、熘肠肚
  主料:水煮成熟的猪肠肚400 g(其各占多少比例自便)。
  辅料:兰片15 g,尖椒40 g,胡萝卜15 g。
  调料:酱油10 g,精盐2 g,醋10 g,料酒10 g,葱姜蒜共20 g,味精0.8 g,花椒水5 g,清汤50 g,熟植物油20 g,水淀粉浆适量。
  做法:1. 将猪肚切成抹刀片,猪肠切斜刀块;兰片、胡萝卜均切边长3 cm的菱形薄片,尖椒切小滚刀块;葱姜切丝,蒜切片。
  2. 锅中烧开水,将猪肠肚放入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沥去水分。
  3. 用酱油、精盐、醋、料酒、味精、花椒水、清汤、水淀粉浆兑成芡汁。
  4. 净锅上火,放底油,烧热时用葱姜蒜炸锅,投入辅料煸炒几下,再投入主料,泼入芡汁,迅速翻炒均匀,见芡汁成熟且包裹肠肚时出锅即成。
  特点:质地柔韧,风味独特。
  提示:1. 因为猪肠、猪肚壁厚不同,所以在水煮时猪肠时间要短,猪肚时间要长。不论怎样,要分别掌握好各自的成熟程度。
  2. 如果猪肠、猪肚异味过重,就事先用凉水锅焯一下,然后过油熘制,成品会增加香美的滋味。
  3. 如果事先不用各种调料兑成芡汁,可以在主料入锅后依次投入各种调料,边投入边翻炒,直至成肴为止。
其他文献
一个人寿命的长短,与其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1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日本以平均寿命83.4岁而名列世界第一。这个在20世纪20年代平均寿命还不过45岁的民族,为何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就一跃成为世界最长寿的国家之一?日前,笔者东渡日本,对当地的饮食作了一次粗浅的调查,发现他们的长寿与其清淡、生鲜、少食等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饮食一向以健康的形
中年人容易发胖,血脂(血中胆固醇、三酰甘油、8脂蛋白的统称)往往增高,血管硬化和冠心病也常常接踵而来。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加强人体心血管功能,促进胆固醇的代谢。除此以外,如果在一日三餐之中稍加注意,血脂过高的情况也是可以预防的。  一、就餐次数宜多 有人认为,空腹时间越长,造成体内脂肪积聚的可能性越大。而据国外一组调查发现,每日就餐次数在8次或8次以下者,患肥胖病者占57.2%,胆固醇增高者占51.2
猪里脊是附在脊骨两侧的瘦肉,因长短与脊骨相差无几,故又称通脊;因形似扁担,故还有的地方称其为“扁担肉”。里脊肉质细嫩,结缔组织甚少(里脊肉底下的板筋除外),生时色泽浅粉,熟时洁白。它是猪身上用途最为广范的肌肉组织,适用于煎炒烹炸、贴烩熘爆等多种烹调方法。不论是作为主料,还是充当辅料,都能烹饪出佳品,它是猪身上最受大众欢迎的肉品之一。  这里列举几款以猪里脊为主料的家常菜肴。  例一、滑溜里脊  主
核心提示:长期工作导致的腰肌劳损,就是常说的慢性劳损,表现为腰痛,主要气血不足所致。医生建议慢性劳损者日常多吃具有补肾、健脾、养血的食物,如山药、核桃仁、黑豆、花生等。  年轻的皮囊中却藏着一副老骨头,经常感觉腰酸背痛、全身无力吗?现代人长时间用相同或不正确的姿势劳动或运动,造成肌肉和关节等部位慢性劳损,中医师建议休养生息配合饮食调养,有助于缓解不适。  台湾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中医师许世源表示,
如今,“生吃活食”似乎成为时尚,不少人认为这样营养更丰富,味道更鲜美。  一般人都认为吃活鱼好,把鲜烹活鱼视为最佳吃法。但一些营养学家认为,无论从营养价值还是口感味道上,烹鲜活鱼或刚死不久的鱼均非最佳选择。专家指出,鱼和其他动物一样,死后肌肉组织仍然继续进行着僵硬、自溶、腐化等生物化学反应。处在僵硬阶段的鱼,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尚未分解为氨基酸,这时烧的鱼吃起来肉质较硬,不够鲜嫩,且营养物质不利于人
材料:猪排骨200 g,青萝卜350 g,红萝卜250 g,芡实、蜜枣、陈皮、姜、盐各适量。  步骤:1. 将猪排骨洗净,切成段。  2. 将青萝卜、红萝卜削皮,洗净,切成块。  3. 将陈皮洗净,用水浸泡;芡实、蜜枣分别洗净。  4. 将陈皮放入瓦煲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煲沸。  5. 加入所有主料,煲沸后转至小火煲3 h,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Tips:此汤有补而不燥、健脾消渴的功效。红萝卜
原料:雞枞菌60 g,何首乌15 g,乌鸡(竹丝鸡)1只。  调料:盐、味精、葱、姜、香菜各适量。  做法:1. 鸡枞菌泡软择净,首乌浸湿,乌鸡洗净剁块。  2. 锅中放适量的水、鸡枞菌、乌鸡、葱、姜,开锅去沫,放首乌,鸡熟烂后调味,撒上香菜即可。  营养分析: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鸡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钠、钾、B族维生素,具有滋补肝肾、补脾强壮、治虚证的作用,与鸡枞菌同组此方,对月经不调、消
如果按照食物的优缺点分,有的最好一年吃一次,比如胆固醇含量很高的猪脑、肥肠、鱿鱼;有的最好一辈子都不吃,比如除了热量和添加剂再无其他价值的可乐、奶茶、果冻,后3者是完全可以取消或者戒除的食物,只能满足人的口舌之欲。  可乐是只具备热量的碳酸饮料。除了白开水、茶水,任何食物都有高低不同的热量,在热量摄入过度的现在,既然是同样有热量,最好选择除了热量之外还有蛋白质的食物,毕竟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就像一
在风靡全国的《舌尖上的中国2》中,播放了一道让人难忘的美味——鸡 。初听这名字,可能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不知其为何物,那么它到底有什么奇特之處,为什么能够吸引那么多的吃货呢?下面就让我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第一次听说鸡 ,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谓鸡土从(鸡土从,即鸡 ,现在一般写作鸡枞),皆言其味似之也。”尔后又在《黔书》中见到了它的身影:“鸡 ,……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
编辑屡次约稿,我已拖延很久,实在抱歉。一来我只是个馋人,并不会做什么菜,二来也确实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构思,不知从何谈起。盛情难却,只好絮絮叨叨地写一点吧。没什么系统,眼前想起什么就写什么,叫做“杂说”,可以不受什么结构的约束。  饮食业的水平,包括所有饮食企业,不论大小新老,也不论全国各地区,近十多年来我个人主观地感觉,水平都在下降。当然也有好的,或者某一处有某几种食品还不错,我说的是总的倾向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