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北,人们习惯将猪的内部器官称之为脏腑品,也叫“软下水”。其中,肚是盛装入口的食物,而肠是贮存经消化吸收过的食物“垃圾”,乃至最后形成废弃的粪便。按严格意义来说,肠与肚是属于“腑”品。虽说二者异味较重,但经我们初步加工和反复处理后就会成为很好并富有特色的烹饪原料。
中医认为猪肚味甘性湿,可补虚损、健脾胃。据分析,在每百克猪肚中,含水分80.3 g,蛋白质14.6 g,脂肪2.9 g,糖1.4 g,还含钙磷铁,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每百克猪肠中(以大肠为例),含水分76.8 g,蛋白质6.9 g,脂肪15.6 g,糖0.1 g,也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在家庭中,用猪肠肚制作菜肴并不少见,因为猪肠肚不仅具有特殊的脏腑气味,而且还富有一定的弹性,所以使菜品赋予了特殊风格,相当受人欢迎。
例一、猪肚拌黄瓜
主料:水煮熟的猪肚250 g。
辅料:春天的水黄瓜200 g。
调料:红干辣椒4只,精盐2.5 g,醋6 g,味精0.8 g,大蒜数瓣,酱油5 g,色拉油15 g,香菜20 g。
做法:1. 将猪肚切成5 cm长、0.5 cm粗细的条状;黄瓜洗净切成如猪肚长短粗细的条状;红辣椒洗净除籽顺切细丝,蒜切小丝或拍末状,香菜洗净切成1 cm长小段。
2. 将黄瓜码在盘底,上面放上猪肚,猪肚上面放香菜。
3. 净锅上火,倒入色拉油,烧热至六七成时放入红辣椒丝,炸出红色后取出,加上精盐、醋、味精、大蒜、酱油调匀,倒在香菜上即可上桌,由餐者自行拌匀食用。
特点:猪肚柔韧,黄瓜爽脆,口味清香,富有酸辣。
提示:1在煮猪肚前必须先放在凉水锅中逐渐加热烧开焯一下,以利除其异味。在正式煮猪肚时不用放含咸味的调味品,适当地放一点葱姜、料酒之类的调料可以除醒祛臭。
2. 如果用酱熟的猪肚制作此肴,就少放盐和酱油,原因是酱熟的猪肚本身就含有咸味,避免口味过重。
3. 拌菜,最好是现吃现拌,以防原料遇到咸味后释水,尤其是黄瓜更易释水,所以需要将所有的原料都放在盘内上桌后由食者自行拌匀即可。如果事先拌好原料会“释水”。若菜肴中汤汁过多就冲淡了主味而影响成品质量。
例二、焦熘肥肠
主料:水煮熟的猪肥肠400 g。
辅料:湿淀粉60 g,兰片30 g,胡萝卜15 g,面粉适量。
调料:酱油8 g,精盐2 g,醋8 g,料酒6 g,葱姜蒜共15 g,味精0.5 g,花椒水4 g,清汤50 g,植物油1 000 g(实耗约30 g)。
做法:1. 将猪肥肠切成稍大的滚刀块;兰片、胡萝卜均切成边长3 cm的菱形薄片;葱姜切丝,蒜切小片。
2. 用酱油、精盐、醋、料酒、味精、花椒水、清汤加入少量水淀粉(取少量湿淀粉稀释一下为水淀粉)兑成芡汁待用。
3. 锅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七八成热时,将猪肥肠块表面着一层面粉,放在湿淀粉中抓匀(即为挂糊),然后逐块放入油锅中炸表面色泽金红时捞出。
4. 另起锅,放底油,烧热时用葱姜蒜炸锅出香味,倒入猪大肠块,泼入芡汁,迅速翻炒,见芡汁成熟且包裹肠块时出锅即成。
特点:色泽金红,外焦里嫩,口味浓香。
提示:1. 猪肥肠壁厚肥美,是焦熘肠肴的好原料。
2. 水煮肥肠时,其成熟的程度要适当。过熟质地如棉,成品口感不佳;欠火质地发韧,成品口感不烂,塞牙。鉴别成熟程度时用筷子扎肥肠,若能容易扎进去,但要感觉出有一点弹性为好。
3. 因为猪肥肠表面光滑,在正式挂糊时蘸一层面粉增加粘性,其效果就会好一些。
4. 因为肥肠本身就是熟的,所以在过油时就不必考虑它的成熟情况,而主要看其表面色泽金黄或金红时即可捞出熘之。
5. 回锅熘肥肠时速度要快,动作利落,只要是芡汁成熟,在极短的时间内包裹主料即可出锅。
例三、熘肠肚
主料:水煮成熟的猪肠肚400 g(其各占多少比例自便)。
辅料:兰片15 g,尖椒40 g,胡萝卜15 g。
调料:酱油10 g,精盐2 g,醋10 g,料酒10 g,葱姜蒜共20 g,味精0.8 g,花椒水5 g,清汤50 g,熟植物油20 g,水淀粉浆适量。
做法:1. 将猪肚切成抹刀片,猪肠切斜刀块;兰片、胡萝卜均切边长3 cm的菱形薄片,尖椒切小滚刀块;葱姜切丝,蒜切片。
2. 锅中烧开水,将猪肠肚放入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沥去水分。
3. 用酱油、精盐、醋、料酒、味精、花椒水、清汤、水淀粉浆兑成芡汁。
4. 净锅上火,放底油,烧热时用葱姜蒜炸锅,投入辅料煸炒几下,再投入主料,泼入芡汁,迅速翻炒均匀,见芡汁成熟且包裹肠肚时出锅即成。
特点:质地柔韧,风味独特。
提示:1. 因为猪肠、猪肚壁厚不同,所以在水煮时猪肠时间要短,猪肚时间要长。不论怎样,要分别掌握好各自的成熟程度。
2. 如果猪肠、猪肚异味过重,就事先用凉水锅焯一下,然后过油熘制,成品会增加香美的滋味。
3. 如果事先不用各种调料兑成芡汁,可以在主料入锅后依次投入各种调料,边投入边翻炒,直至成肴为止。
中医认为猪肚味甘性湿,可补虚损、健脾胃。据分析,在每百克猪肚中,含水分80.3 g,蛋白质14.6 g,脂肪2.9 g,糖1.4 g,还含钙磷铁,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每百克猪肠中(以大肠为例),含水分76.8 g,蛋白质6.9 g,脂肪15.6 g,糖0.1 g,也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在家庭中,用猪肠肚制作菜肴并不少见,因为猪肠肚不仅具有特殊的脏腑气味,而且还富有一定的弹性,所以使菜品赋予了特殊风格,相当受人欢迎。
例一、猪肚拌黄瓜
主料:水煮熟的猪肚250 g。
辅料:春天的水黄瓜200 g。
调料:红干辣椒4只,精盐2.5 g,醋6 g,味精0.8 g,大蒜数瓣,酱油5 g,色拉油15 g,香菜20 g。
做法:1. 将猪肚切成5 cm长、0.5 cm粗细的条状;黄瓜洗净切成如猪肚长短粗细的条状;红辣椒洗净除籽顺切细丝,蒜切小丝或拍末状,香菜洗净切成1 cm长小段。
2. 将黄瓜码在盘底,上面放上猪肚,猪肚上面放香菜。
3. 净锅上火,倒入色拉油,烧热至六七成时放入红辣椒丝,炸出红色后取出,加上精盐、醋、味精、大蒜、酱油调匀,倒在香菜上即可上桌,由餐者自行拌匀食用。
特点:猪肚柔韧,黄瓜爽脆,口味清香,富有酸辣。
提示:1在煮猪肚前必须先放在凉水锅中逐渐加热烧开焯一下,以利除其异味。在正式煮猪肚时不用放含咸味的调味品,适当地放一点葱姜、料酒之类的调料可以除醒祛臭。
2. 如果用酱熟的猪肚制作此肴,就少放盐和酱油,原因是酱熟的猪肚本身就含有咸味,避免口味过重。
3. 拌菜,最好是现吃现拌,以防原料遇到咸味后释水,尤其是黄瓜更易释水,所以需要将所有的原料都放在盘内上桌后由食者自行拌匀即可。如果事先拌好原料会“释水”。若菜肴中汤汁过多就冲淡了主味而影响成品质量。
例二、焦熘肥肠
主料:水煮熟的猪肥肠400 g。
辅料:湿淀粉60 g,兰片30 g,胡萝卜15 g,面粉适量。
调料:酱油8 g,精盐2 g,醋8 g,料酒6 g,葱姜蒜共15 g,味精0.5 g,花椒水4 g,清汤50 g,植物油1 000 g(实耗约30 g)。
做法:1. 将猪肥肠切成稍大的滚刀块;兰片、胡萝卜均切成边长3 cm的菱形薄片;葱姜切丝,蒜切小片。
2. 用酱油、精盐、醋、料酒、味精、花椒水、清汤加入少量水淀粉(取少量湿淀粉稀释一下为水淀粉)兑成芡汁待用。
3. 锅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七八成热时,将猪肥肠块表面着一层面粉,放在湿淀粉中抓匀(即为挂糊),然后逐块放入油锅中炸表面色泽金红时捞出。
4. 另起锅,放底油,烧热时用葱姜蒜炸锅出香味,倒入猪大肠块,泼入芡汁,迅速翻炒,见芡汁成熟且包裹肠块时出锅即成。
特点:色泽金红,外焦里嫩,口味浓香。
提示:1. 猪肥肠壁厚肥美,是焦熘肠肴的好原料。
2. 水煮肥肠时,其成熟的程度要适当。过熟质地如棉,成品口感不佳;欠火质地发韧,成品口感不烂,塞牙。鉴别成熟程度时用筷子扎肥肠,若能容易扎进去,但要感觉出有一点弹性为好。
3. 因为猪肥肠表面光滑,在正式挂糊时蘸一层面粉增加粘性,其效果就会好一些。
4. 因为肥肠本身就是熟的,所以在过油时就不必考虑它的成熟情况,而主要看其表面色泽金黄或金红时即可捞出熘之。
5. 回锅熘肥肠时速度要快,动作利落,只要是芡汁成熟,在极短的时间内包裹主料即可出锅。
例三、熘肠肚
主料:水煮成熟的猪肠肚400 g(其各占多少比例自便)。
辅料:兰片15 g,尖椒40 g,胡萝卜15 g。
调料:酱油10 g,精盐2 g,醋10 g,料酒10 g,葱姜蒜共20 g,味精0.8 g,花椒水5 g,清汤50 g,熟植物油20 g,水淀粉浆适量。
做法:1. 将猪肚切成抹刀片,猪肠切斜刀块;兰片、胡萝卜均切边长3 cm的菱形薄片,尖椒切小滚刀块;葱姜切丝,蒜切片。
2. 锅中烧开水,将猪肠肚放入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沥去水分。
3. 用酱油、精盐、醋、料酒、味精、花椒水、清汤、水淀粉浆兑成芡汁。
4. 净锅上火,放底油,烧热时用葱姜蒜炸锅,投入辅料煸炒几下,再投入主料,泼入芡汁,迅速翻炒均匀,见芡汁成熟且包裹肠肚时出锅即成。
特点:质地柔韧,风味独特。
提示:1. 因为猪肠、猪肚壁厚不同,所以在水煮时猪肠时间要短,猪肚时间要长。不论怎样,要分别掌握好各自的成熟程度。
2. 如果猪肠、猪肚异味过重,就事先用凉水锅焯一下,然后过油熘制,成品会增加香美的滋味。
3. 如果事先不用各种调料兑成芡汁,可以在主料入锅后依次投入各种调料,边投入边翻炒,直至成肴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