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借我一双复眼吧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m802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有一篇谈如何读书的书信,大意是,由于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书都同时读,自己每次想到一个主题的时候,将所有关于这个主题的书都找来读,再想到一个主题,再找来与主题相关的书读。
  苏东坡谈到他这种读书方法的时候说,这是愚钝的方法,但是很有效。苏东坡一生流离失所,到处飘荡,他满脑子都是奇思妙想,如果突发奇想需要读某个主题的书,那么势必书要马上就能准备好,就要要求书童识字、能够火速找到书的编目,还得腿脚跑得快、头脑灵活,这对书童是多大的挑战!好在苏东坡有一个合格的书童,这个书童叫高俅。
  书童也好,秘书也好,司机也好,跟着领导一起工作的日子长了,很多东西耳濡目染,反而学到了真谛。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70年前就发现,相比文字和语言能够传达的知识,他在1966年出的一本书《默会维度》,成为默会知识的开创哲学。
  用迈克尔·波兰尼的思想来思索高俅的故事,教育可能会很有意义:如果能够将苏东坡与高俅交往的所有数据收集齐全,那么也许高俅读过的书和画过的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全部交往中所隐藏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文字和语言高度抽象的东西,还会是什么呢?1987年,一位老魏泽尔一边读《默会维度》这本书,一边向他的儿子推荐“高俅理论”。他的儿子马克·魏泽尔已经是马里兰大学的计算机教授了,听了爸爸的讲解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教职,专心去做这件事。
  马克·魏泽尔从此致力于做实用的未来科技,他将这项科技命名为普适计算,英国人叫环境智能,也有人叫普存计算,今天它有三个高大上的名字: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1991年,魏泽尔将他的思想整理成《21世纪的计算机》一文,发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该文的发表奠定了其普适计算之父的地位。按照魏泽尔的说法,我们可以重新梳理一下人的成长过程:
  文字和语言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工具,最初的工具需要学习,但最终会成为看不见的工具融入到生活中,而今后的计算机及其计算都将成为看不见的信息化。
  计算机的目的是帮助你做别的事情,而不是计算机本身,也就是计算机将看不到。
  最好的计算机是一个安静、隐形的仆人,技术应该创造平静。
  你可以通过直觉做得更多;计算机应该延长你的潜意识。
  按照魏泽尔的理论,成为语言和文字后的知识本身不是核心的知识,背后的逻辑、数据、关联、算法等隐性知识才更为重要,魏泽尔之后的20年所发生的物联网和云印证了这一切。
  如果我们用生物学复眼的原理来解释普适计算,就更加直白。我们看苏东坡的书童,只看到了高俅腿脚麻利,而如果用苍蝇的4000个复眼来看,会看到他会搜索、头脑灵活;再用趴在苏东坡茶壶上拥有28000只复眼的蝴蝶的眼光看,还能看出高俅这个家伙动作优美、诗意盎然、居心叵测。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未来的校园、实验室、课堂,到处充满了看不见计算机的信息化,背后的逻辑由无数个默会的维度组成即插即用的复眼,也许我们只能用到其中的一个,但我们永远不能说苍蝇只需要一只眼。
  看似偶然的事件,多长一双眼,也许就不同了。
其他文献
改变:三大连接方式定义数字教育2.0  以下三大“连接方式”被广泛认为是数字教育2.0的基础,我们将会通过具体学习案例,呈现这三个连接点是如何相互转变完成整个学习环节的,而这其中教育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扮演了关键性角色。  1.连接方式一:整合数字教育生态系统  在该系统中,父母、教师、同学、管理人员以及传统教育系统外的支持者(如顾问、潜在雇主)构成一个协作网络并为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学生提供指导和
在世界范围内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近年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农村幼儿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和普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园教学的辅助设备也不断地更新,电视、幻灯、投影、录像、电脑多媒体等的出现,教师的教学手段因此随之发生变化。同时,我园也建立了校园网站,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给我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击“活”——幼儿课堂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本课是广东省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章内容。我将《创建演示文稿》和《改变幻灯片背景》合成一节课,保持了教学的完整性。通过制作“飞天梦圆”主题的演示文稿作品,培养学生创作作品的理念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在演示文稿中添加文字、图片的方法;  2 掌握改变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根据任务需要,从提供的资源中获取和处理信息;  2 学会
办公设备的采购永远是一道复杂的算术题。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打印机产品以及花样繁多的品牌促销活动,采购者往往一头雾水。想要高效、高品质,又担心高额的花费超出预算;选择低成本的产品,又担心难以满足办公需求……爱普生的全新力作——ME OFFICE 85ND打印机应需而生,凭借操作便捷、打印速度快、支出成本低、健康环保、适用性强的新理念,一问市便占尽先机,颇受广大办公用户、行业用户的青睐。    ● 高
前面两期我们分别介绍了简便、实用的两种微课制作方法——纯PPT录制及移动设备拍摄。这两种方法本身的技术都相对简单,适合微课入门使用,但在设计得当的情况下,也能够制作出非常优秀的微课。  但是在微课录制实践中,以上两种方法也有很多局限性。例如,①在PPT中不能有音视频文件;②在播放PPT过程中不能进行手写标注(如图1);③无法录制可汗式微课(如图2);④使用交互模拟软件进行演示教学(如图3),当采用
摘要:教育信息化不仅为中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重点剖析了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为中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学教师;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6-0084-03  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提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蒋鸣和教授是NOC活动教师赛项的总裁判长,今年还同时兼任了校本课程探究评优的裁判长,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蒋鸣和教授。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认为大力倡导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课程探究有什么意义?  蒋鸣和:个性化学习是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没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不可能有全面发展,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教育公平。由于课程、教材、教学、评价、考试“五位一体”统筹变革的滞后,改革“大
摘要:本文以中國知网(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有关研究文献为基础,对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研究的内容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并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与遇到的阻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或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综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9-009
教育技术趋势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技术的迭代更新给教育研究不断带来新的研究视角。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也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断自我调整并适应新技术。  实践说明,科学家们选择和使用教育技术主题、方法论、数据收集工具、样本和数据分析工具的现状与趋势,能够为我们未来开展有效的教育技术研究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坐标系。另外,确定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设计趋势能够为判断该领域的结构是否稳固、良好提供理论依据。  
课前准备:微课程系统设计  1.教材分析  (1)学习内容概要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自身前后情况的对比,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一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绝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课文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本课的重点。  (2)教材处理安排  《蚂蚁和蝈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