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营造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课堂氛围的创设方法展开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自主探究氛围创设方法,并分析了在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上的各注意事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同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自主探究;课堂氛围;创设方法
中国分类号:G623.2
通过努力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究课堂氛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的工作方向。良好的课堂氛围,尤其是自主探究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创设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课堂氛围方面,应当从何着手?
一、营造自主探究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话题作为课堂的开端,从而引出课堂的知识点内容。通过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宽松、和谐、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领学生共同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程内容进行授课。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全过程,要把传授知识改变成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创造精神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活动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帮助引导学生身处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最大化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一)采取适宜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结合实际生活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讲童话故事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此外,教师还可以巧妙运用语音音色,以此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便于学生集中精神全情投入到情景中,通过感受文中的意境来掌握知识点。
(二)巧妙提问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帮助引导学生提问题
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游戏情境,注意观察比较,组织汇报讨论,开展课外实践等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以巧妙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并适当、巧妙地提出疑问,在学生心中形成一定的悬念,促使课文情节跌荡起伏,以便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及浓厚兴趣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其中,例如,在进行《桃花心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由于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此时,教师可以顺势进行提问: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此时学生将陷入思考,片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告知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设计由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提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去探索文章,可以有效的为学生学习语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疑问。在学生提问时,教师应当耐心认真地聆听,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用赏识、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多多通读课文,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写作目的,让学生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整合,重点讲述关键问题,并引导其他同学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3教会学生如何提问题
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在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三、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定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师应该将合作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引导学生开拓思维,通过师生合作带来丰硕的学习成果。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为了扩大小组学习的成果,全班交流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组织交流时,一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特有典型的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交流。如第七册第二组口语交际《购书谈体会》,我们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小品;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上台演一演,这样既提高了小组合作意识,对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起到了合作学习的良好效果。
五、注重建立评价机制
积极的评价能促进小组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对于要表扬的合作小组,更要關注的是小组成效的合作程度,可采用个人自荐、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形式,每周评出优秀合作小组,并奖给流动红旗,通过激励机制的形成,调动了每一个学生为集体做贡献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创设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课堂氛围的反思
综上所言,由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创设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全面化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兴趣,进而全面、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其他科目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左香.重塑课堂氛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让每一个孩子有表达的机会[J].备教导航,2012(08)
[2]周楠.创设开放课堂营造探究氛围[J].课改论坛,2013(03)
[3]李洪.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要努力创设“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J].长春教育,2010(06)
关键词:自主探究;课堂氛围;创设方法
中国分类号:G623.2
通过努力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究课堂氛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的工作方向。良好的课堂氛围,尤其是自主探究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创设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课堂氛围方面,应当从何着手?
一、营造自主探究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话题作为课堂的开端,从而引出课堂的知识点内容。通过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宽松、和谐、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领学生共同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程内容进行授课。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全过程,要把传授知识改变成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创造精神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活动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帮助引导学生身处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最大化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一)采取适宜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结合实际生活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讲童话故事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此外,教师还可以巧妙运用语音音色,以此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便于学生集中精神全情投入到情景中,通过感受文中的意境来掌握知识点。
(二)巧妙提问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帮助引导学生提问题
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游戏情境,注意观察比较,组织汇报讨论,开展课外实践等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以巧妙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并适当、巧妙地提出疑问,在学生心中形成一定的悬念,促使课文情节跌荡起伏,以便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及浓厚兴趣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其中,例如,在进行《桃花心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由于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此时,教师可以顺势进行提问: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此时学生将陷入思考,片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告知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设计由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提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去探索文章,可以有效的为学生学习语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疑问。在学生提问时,教师应当耐心认真地聆听,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用赏识、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多多通读课文,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写作目的,让学生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整合,重点讲述关键问题,并引导其他同学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3教会学生如何提问题
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在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三、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定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师应该将合作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引导学生开拓思维,通过师生合作带来丰硕的学习成果。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为了扩大小组学习的成果,全班交流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组织交流时,一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特有典型的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交流。如第七册第二组口语交际《购书谈体会》,我们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小品;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上台演一演,这样既提高了小组合作意识,对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起到了合作学习的良好效果。
五、注重建立评价机制
积极的评价能促进小组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对于要表扬的合作小组,更要關注的是小组成效的合作程度,可采用个人自荐、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形式,每周评出优秀合作小组,并奖给流动红旗,通过激励机制的形成,调动了每一个学生为集体做贡献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创设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课堂氛围的反思
综上所言,由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创设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全面化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兴趣,进而全面、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其他科目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左香.重塑课堂氛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让每一个孩子有表达的机会[J].备教导航,2012(08)
[2]周楠.创设开放课堂营造探究氛围[J].课改论坛,2013(03)
[3]李洪.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要努力创设“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J].长春教育,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