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河南省农民收入空间分异特征探讨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i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河南省各县域2006年农民纯收入为测度指标,运用ARCGIS9.2、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县域农民纯收入的空间分异特征。
其他文献
介绍了GPS现代化,在GPS三频相位组合定义基础上,分析了组合后的误差影响,给出了组合观测值在波长、电离层误差等方面的选取标准,提出了一系列典型的组合及可能的应用。
以西南岩溶地区六盘水市为例,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2003年六盘水市区域生态足迹状况进行了测算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市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094 3 hm^2,而
分析了几种精密卫星钟差的内插方法,将插值结果和IGS提供的数据相比较,采用统计量和差值图表来显示不同方法的插值结果,得到0.11~0.38 ns的精度。结果表明,内插方案的最佳选择取决于不同卫星钟类型的钟差变化特性以及插值方法本身的特点。
在阐述三江源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价值、作用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提出了三江源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保护对策与建议。
分析了接收机与PDA之间的传输方式,采用了蓝牙虚拟串口技术,实现了在蓝牙设备间进行设备查询、发现可用服务、发起连接、接收回复而后建立连接,为后续的差分处理提供了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
论述了农业高校切入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农技问题,提出了农业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采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计算并分析了2004年陕西省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在各类生态足迹中,化石燃料用地居第1位,说明其能源消费过大,对自然资源有着高度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