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探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6136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约定的用以免除或限制其未来合同责任的条款。免责条款常被合同一方当事人写入合同或格式合同之中,作为明确或隐含的意思要约,以获得另一方当事人的承诺,使其发生法律效力。《合同法》仅规定了免责条款无效的情形,而《保险法》在第17条和第19条分别规定了免责条款不发生效力和无效的情形。尽管我国在《保险法》中对其进行了规制,但社会生活和保险内容复杂多变,为了保护相对弱势一方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涉及双方当事人重大利益的免责条款予以限制,以体现市场公平正义的理念和增强保险合同中当事人的权利意识。
  关键词:保险合同;格式;免责条款;效力
  1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概述
  1.1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概念和特征
  我国现行《保险法》未对免责条款进行定义,笔者认为,免责条款就是当事人双方在保险合同中约定保险人无须对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给予赔偿或给付保险金或承担保险责任的条款。免责条款基于合同自由理论产生,其意义在于体现合同意思自治,降低保险交易风险,平衡双方利益。但在订立保险合同的过程中,投保人由于保险专业知识的缺乏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法律有必要对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进行规制,以免有违市场公平正义的理念和合同的基本精神。
  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基本特征为:免责条款由当事人协商约定,是保险合同的组成部分;免责条款必须明示,不允许以默示的方式提出,一方应当提请对方注意,在对方提出要求时还应予以说明;免责条款的目的在于限制和免除当事人未来的民事责任。
  1.2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分类
  根据免责条款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法定免责条款和约定免责条款。法定免责条款,即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免除,也即出现了法定的免责事由,保险人的保险责任即告解除。约定免责条款,是投保人和保险可以自由约定责任免除条款,只要这种约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区分二者的意义在于约定免责条款只有合同双方协商一致才可能发生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效力,而法定免责条款由法律明确规定,其合理性无须证明。
  2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效力分析
  防范道德风险与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合同当事人一方支付的代价所获得的只是一个机会,对投保人而言,他有可能获得远远大于所支付的保险费的效益,但也可能没有利益可获;对保险人而言,他所赔付的保险金可能远远大于其所收取的保险费,但也可能只收取保险费而不承担支付保险金的责任。保险合同的这种射幸性质是由保险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的特点决定的,即保险人承包的危险或者保险合同约定的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发生与否均为不确定。正因为保险合同的射幸性,在实践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骗保的行为屡见不鲜,其中隐藏着道德风险。免责条款制定的作用与意义就是为了防范这种道德风险,使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善意履行自己的义务。
  保险合同也是最大诚信合同。保险人的危险补偿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事人的诚实信用,尤其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诚实信用。这一方面是因为保险合同效力取决于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信息披露程度;另一方面,保险标的一般情况下由被保险人控制,被保险人的任何非善意行为将可能构成保险标的危险程度的增加或者促成保险危险的发生。所以法律对于保险当事人尤其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诚实信用程度的要求远远高于对一般人的要求。保险合同是在信息极不平衡的双方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保险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心理下很可能会损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利益,最大诚信原则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平衡的状况而制定的。为了平衡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最大诚信原则要求保险人对其所订立的免责条款有详尽的说明义务,未尽此义务的,该免责条款对于被保险人无效。
  3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3.1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司法现状
  我国法院在认定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效力时,主要依据的是《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在认定上偏重于对免责条款程序性公平的审查,很少进行对实质公平的审查,更多是以说明义务是否履行对其效力予以认定。由于保险合同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合同的特殊属性,在司法实践中还可能出现法官对该条的滥用,损害保险人的利益,进而影响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最终也损害了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利益。
  3.2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行政监管
  保险公司及中国保监会之间有关保险合同的监管权限模糊不清,工商部门对格式合同也有一定的权限,这形成了更加复杂的监管权限问题。由于各个行政监管部门之间的行政监管依据和利益归属都不尽相同,难免会造成互相推脱或是争着监管的局面出现,不仅达不到《保险法》的立法初衷,而且会加重保险合同免责条款行政监管的混乱状况。
  4完善我国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法律规制的建议
  4.1从立法方面完善
  首先是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对免责条款加以明确的规定,通过明确的强制性规范来限制保险人通过合同条款加重投保方的义务或排除投保方的权利的行为,减少合同纠纷。《保险法》是直接规制保险合同的特别法,在《保险法》中应对相关的免责条款做一些详细严谨的规定,如明确免责条款效力的形式要件与实质要件等。
  4.2从司法方面完善
  司法规制是权利救济的最后手段,在司法规制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制免责条款保障立法规制的实效:加强对保险合同免责条款实质性公平的审查;加强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对免责条款公平、合理的解释;加强法院对双方当事人存在争议的条款是否已纳入保险合同中的审查等。在司法实践中,还要充分考虑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缔约背景,适当运用司法自由裁量权。
  4.3从行政方面完善
  行政规制与法律规制相辅相成,具有灵活性的优势。笔者认为可以在《保险法》中设立相关的条款,对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审批或备案的具体审查办法予以明确规定,在《保险法》中对未经过批准、备案的保险合同条款或者保险费率的法律效力进行明确规定,或直接使用我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受行政规制的条款,在一定期间内免于司法规制,即维持了行政规制的权威性,司法机关在一定期间后还享有审查权,保持了一定的弹性。
  5结语
  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既能发挥积极的功能,也能带来不良的后果,为了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必须对免责条款中不合理的内容予以明确的限制,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进一步促进保险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鹏飞.保险合同免责条款[J].商情,2013,(14):236.
  [2]王战.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特殊性及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0,(4):264.
其他文献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治安、惩治违法犯罪的国家机关,是公平正义的象征。然而,现实工作中存在着部分公安干警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等渎职行为,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公信力。今年7月份,我院在市院指导下,集全院之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改进侦查方式,先后立案查处了句容市公安局白兔镇派出所教导员张某(副科级)、宝华镇派出所副所长朱某某涉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司法领域引起了强烈震动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临床应用解剖型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疗效。结果:本组15例患者,随访8~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优良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房地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房地产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否。房地产税法制度与房地产业紧密相关,房地产税法制度在理顺房地产产权、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政府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房地产税法制度也逐渐暴露出自身的缺陷。本文从我国房地产税法
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机制是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和实现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进行依赖于教化机制、内化机制、反馈调节机制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把握当代青少年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时代价值。在越来越靠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协调推进
摘 要: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减少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提出的新技术。当前我国作为碳能源消耗大国,对减轻环境污染,解决全球减排压力,其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但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也需要设立合理有效的法规鼓励规范其发展。本文主要从CCS面临的法律的现状及问题出发,提出立法的建议。  关键词:碳捕获与封存;现状建议  CCS技术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 要:恶意诉讼不止损害相对人和第三人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其浪费司法资源,扰乱司法秩序,危害司法公信力。恶意诉讼隐蔽性、表面的合法性等特点加剧了识别的难度。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恶意诉讼有了第三人撤销之诉、案外人异议之诉,民事强制措施等规制方式,但对恶意诉讼的震慑作用仍不足。因此,要从检察监督的角度识别恶意诉讼案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落实对恶意诉讼案件责任的追究等方面进行规制。  关键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42例伴有营养不良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EN)和对照组,EN组在手术后第1d开始经鼻胃管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