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赢得市场

来源 :大众商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也是最早利用大豆制成豆腐制品的国家。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时,把制作豆腐的技艺传到了日本。在日本,豆腐的制作工艺不断得到创新,如今走在了世界豆腐制造业的前列。上世纪80年代,我国有关部门派出一个考察团,专程来到日本,考察它的食品工业,并决定引进日本的盒装豆腐生产线,包括不用卤水的凝固剂。这一事件在我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众说纷纭,批评守旧者有之,夸善于引进者有之。
  相形之下,批评者的说法显得更有说服力:豆腐的老家在中国,中国老百姓家家都会做豆腐,为什么偏要引进日本豆腐机?
  这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放眼整个市场,面条、泡菜等这些原本产生于中国的传统饮食,在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之后,依然停留在原有的风格上。与此同时,这些食品一在国外生根,便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甚至将触角伸向了中国市场。
  于是,中国失去了东方食品发源地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泰国、新加坡、斯里兰卡、印度等等。甚至在国际食品展上,扬州炒饭罐头不是来自中国。传统出口食品茶叶近年来也一再陷入低谷,“中国食品”的形象和影响力极大受挫。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原本颇具优势的食品失去了应有的待遇,甚至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很简单:没有创新。
  实际上,在得到了中国饮食的真传后,国外的食品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创新。
  日本人爱喝茶,还把喝茶方式推上极致,把饮茶变为社交手段,并进一步形成了讲求“和、敬、清、寂”的日本式茶道。日本的制茶产业也在学习中国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中国人一般都喝热茶,现喝现泡,特别不喝“隔夜茶”。日本打破了这个规矩,把茶水装进了瓶里,可以存放数月甚至一年,即开即饮。日本年人均茶叶消费量在1公斤左右,有统计说是中国的3倍,但日本一些茶叶领域的专家认为,与爱尔兰、英国和摩洛哥相比,日本的茶叶消费量还很不够。于是,日本商家考虑,把“喝茶”扩展到“吃茶”。日本最先研制出了茶粉,不但可以冲饮,还可以作为制作蛋糕的配料。近些年,日本开始在茶叶多用途开发上下功夫。日本盛行一种茶叶做成的玩偶,例如添加茶叶成分的保健品、浴液、茶牙膏、扇子、枕芯等。
  而在中国,几乎所有食品企业都认为自己的新产品储备不少,但是实際上有分量的产品确实不多。由于没有创新或创新不足,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毒奶粉”,“毒大米”、“毒挂面”……层出不穷。
  保证食品食用时的绝对安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保证。
  面对严格的现代化标准,要想继续生存,只能主动创新求变去适应国家标准!自主创新是创新的最高境界。
  可能最先的创新应该是模仿创新,跟踪创新,集成创新,最后当有足够的实力和足够的科学积累、知识积累,比如说基础理论的研究、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等等,才能够将科技和产业紧密结合,真正实现自主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引进,恰恰应当把开发引进作为一种捷径。在处理技术引进与创新的关系上,应多学习日本和韩国的经验。
其他文献
4月20日 晴 阳春三月,正是丁香花盛开的时节,老师带我们去益寿山赏丁香。 一路上,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向山上走去。不多时,我们来到了益寿山,一朵朵美丽的丁香花如同一个缩小的樱花伫立在那里。我急忙跑到了跟前去看花,丁香花在微风的吹动下,犹如一个个小姑娘在舞蹈。它们有的白、有的紫、有的粉,绚丽的色彩把春天打扮得更加迷人。仔细一瞧,一束丁香花上有十朵小花,每朵小花有三瓣的,四瓣的,它的花蕊是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