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看来,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听课效果往往对其学习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效率 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02
数学是一门研究空间和数字的学科,通俗意义上来讲,数学可以细分为代数学和几何学。代数学主要利用加减乘除等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律对数字进行正确的排列组合,从而求出相应的结果;而几何学则主要通过位置探究来论证二维或三维图形中点线面以及各种角之间的关系。高中阶段数学教材中内容主要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和立体几何等几部分内容。
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不仅在难度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在结构性、专业性方面也逐渐加强。这就导致高中数学科目本身偏向于技巧和规律的研究,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公式和定理的直接套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对既有的公式和定理进行灵活性变化。因此在我看来,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较为有限的,主要是教给学生基本的解题方法。要想切实提高数学成绩,还是要从学生本身入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吸收和消化,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一、增强课堂掌控力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所必不可少的两大基本要素。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担任着知识学习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而教师担任着知识传授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数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突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学习地效率的高低。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从而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保证上课秩序。
(一)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所设置的科目种类较多,尤其是随着文理分科制度的取消,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也有所增加。如果不算早晚自习的时间学生每天八节正课一般至少会学习五到六种科目的知识内容,知识点的复杂多样容易导致学生思维转换的滞后性。而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函数这一部分,即使每节课都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学生也不一定能将知识点熟练运用于解题之中。实际的教学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在上课一开始的五分钟左右很难自主完成学科思维地转化,如果教师上课一开始就长驱直入直接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只能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因此教师在上课一开始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思维地转化过程,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学生地听课效率。
(二)把握课堂教学时间
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备课阶段主次知识点的划分进行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通常情况下,每个数学教师会负责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从班级整体角度来看,不同的班级学生的组成不同,因此在数学知识认知水平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性。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会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并借鉴学生以往知识学习反馈信息来对新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预见性地定位,从而为教学过程中更加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做好准备。当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听课状况对于重难点内容进行适当的、及时地调整,从而保证每一个知识点地讲解达到最优化。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最佳的教学时间。数学作为典型的理性学科来说,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具有客观性,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要想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保证头脑的清明与高速运转度。而调查研究显示上午十点之前是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的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将重点知识内容安排到这一时间段内,从而提高学生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利用自身的经验和素养传授给学生足够的间接经验。而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一)探究性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以讨论交流为主,教师根据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确定一个探究的主题,或者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一定教学目的促使下,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地讨论和探究,并以即时报告的形式派出小组代表,登上讲台进行讨论结果地阐述。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主动发言的热情,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仅仅作为知识的点拨者和思考角度的引导者而存在。
(二)竞争化教学方式
竞争心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尤其是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这座升学独木桥,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加需要“寸土必争”。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的竞争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探索欲,如数据的统计在高中数学知识中可以算作是比较简单的存在,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将这一部分的知识作为任务进行布置,让那个学生在课本例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探讨,并且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让小组之间进行形成竞争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遗余力的开动脑筋,从而达到最高的学习效果。
三、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
数学所涉及的解题技巧需要反复应用于具体题目的练习中才能熟练地掌握,因此课下作业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的必备项目之一。课下作业在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发现学习问题方面发挥着独到的作用。但教师在布置作业过程中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在保证学生达到一定练习量的前提下,还要在选择练习题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尽量避免陷入题海战术的教学误区,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以上是我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的几点看法和建议,希望对于其他数学教师教学工作地改进有一定的帮助,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数学的教学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效率 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02
数学是一门研究空间和数字的学科,通俗意义上来讲,数学可以细分为代数学和几何学。代数学主要利用加减乘除等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律对数字进行正确的排列组合,从而求出相应的结果;而几何学则主要通过位置探究来论证二维或三维图形中点线面以及各种角之间的关系。高中阶段数学教材中内容主要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和立体几何等几部分内容。
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不仅在难度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在结构性、专业性方面也逐渐加强。这就导致高中数学科目本身偏向于技巧和规律的研究,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公式和定理的直接套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对既有的公式和定理进行灵活性变化。因此在我看来,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较为有限的,主要是教给学生基本的解题方法。要想切实提高数学成绩,还是要从学生本身入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吸收和消化,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一、增强课堂掌控力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所必不可少的两大基本要素。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担任着知识学习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而教师担任着知识传授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数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突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学习地效率的高低。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从而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保证上课秩序。
(一)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所设置的科目种类较多,尤其是随着文理分科制度的取消,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也有所增加。如果不算早晚自习的时间学生每天八节正课一般至少会学习五到六种科目的知识内容,知识点的复杂多样容易导致学生思维转换的滞后性。而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函数这一部分,即使每节课都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学生也不一定能将知识点熟练运用于解题之中。实际的教学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在上课一开始的五分钟左右很难自主完成学科思维地转化,如果教师上课一开始就长驱直入直接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只能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因此教师在上课一开始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思维地转化过程,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学生地听课效率。
(二)把握课堂教学时间
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备课阶段主次知识点的划分进行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通常情况下,每个数学教师会负责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从班级整体角度来看,不同的班级学生的组成不同,因此在数学知识认知水平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性。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会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并借鉴学生以往知识学习反馈信息来对新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预见性地定位,从而为教学过程中更加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做好准备。当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听课状况对于重难点内容进行适当的、及时地调整,从而保证每一个知识点地讲解达到最优化。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最佳的教学时间。数学作为典型的理性学科来说,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具有客观性,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要想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保证头脑的清明与高速运转度。而调查研究显示上午十点之前是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的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将重点知识内容安排到这一时间段内,从而提高学生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利用自身的经验和素养传授给学生足够的间接经验。而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一)探究性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以讨论交流为主,教师根据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确定一个探究的主题,或者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一定教学目的促使下,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地讨论和探究,并以即时报告的形式派出小组代表,登上讲台进行讨论结果地阐述。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主动发言的热情,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仅仅作为知识的点拨者和思考角度的引导者而存在。
(二)竞争化教学方式
竞争心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尤其是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这座升学独木桥,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加需要“寸土必争”。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的竞争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探索欲,如数据的统计在高中数学知识中可以算作是比较简单的存在,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将这一部分的知识作为任务进行布置,让那个学生在课本例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探讨,并且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让小组之间进行形成竞争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遗余力的开动脑筋,从而达到最高的学习效果。
三、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
数学所涉及的解题技巧需要反复应用于具体题目的练习中才能熟练地掌握,因此课下作业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的必备项目之一。课下作业在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发现学习问题方面发挥着独到的作用。但教师在布置作业过程中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在保证学生达到一定练习量的前提下,还要在选择练习题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尽量避免陷入题海战术的教学误区,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以上是我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的几点看法和建议,希望对于其他数学教师教学工作地改进有一定的帮助,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数学的教学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