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校新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今天的职校政治课堂不时闪耀着新课程亮丽的火花。然而,也有一些难题常常伴随在这些亮丽的火花左右,这些难题不断在侵蚀课堂教学的肌体,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从剖析目前职校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难题入手,试图寻找解决这些难题的对策,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 边际效用递减 前结构心理图式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2008年12月全面推开,至今已有五个年头了,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课程的改革,还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全面推进职校的素质教育。今天,回首五年来我们所走过的路,有喜有忧。喜的是职校政治课教学越来越生活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教学效果越来越显著,评价方式多样化,越来越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忧的是一些棘手的问题反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不断的侵蚀着课堂教学的肌体,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引起广大职校政治教师的重视。
难题一: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中用来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一个定律。所谓“边际”就是增加了的那部分;所谓效用,就是消费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递减”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的过程中,随着所消费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所得到的生理和心理的满足程度是不断递减的。1
边际效用递减定律虽然是用来解释消费行为的,但是条件一旦具备,政治课教学往往也会受该定律的支配。比如,在某一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采用某种教学方法,或者反复使用某个教学素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教学方法或教学素材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满足程度是不断递减的。一旦学生的心理满足程度呈递减状态,他们对政治课教学会逐渐失去兴趣,久而久之,政治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防止职校政治课教学的边际效用递减,是每位职校政治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应对策略:
1.教学有“模式”,教无定“模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模式”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引入教学领域的,但他们反对将实际的教学活动固化为某种模式,因为这样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生命力。2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很多政治教师都热衷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化,有的政治老师热衷学习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有的政治老师对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很感兴趣,还有的政治老师将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课堂”搬进了职校政治课堂。不能否认,这些教学模式在一段时间内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今天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却都淡出了老师们的视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一种固化的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手脚就难免受到束缚,教师的创造性就会受到扼杀;学生则因为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过于熟悉,很快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不断下降。因此,职校政治课堂应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遵循职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还课堂于学生,还学习的权利于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逐渐递增。
2.“江船火独明”到“千树万树梨花开”——打造互动的情感课堂
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教学从学生生命中抽象出来,是传统教学的致命缺陷。”这一论述对职校政治教师的启示是: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互动、交流直至交融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需求。为此,课堂教学就不能是填鸭式的一讲到底,不能是教师一人唱的“独角戏”,而应是师生相互合作、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师生知识层面上的互动过程,更是在情感上的交流过程。而情感交流的越充分,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也就递增的越快。
如《哲学·生活·职业》中的“全面地看问题”一框的教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但要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却是比较难做到的。很多教师在教这一框内容时总是习惯于用讲授的方式将矛盾的有关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另一方面,很难让学生有真正的情感交流和体验,从而达不到教学要求。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首先用多媒体播放《小贩之歌》,让学生体验小贩的辛酸;紧接着播放《城管之歌》,再让学生体验城管的无奈,然后用图片显示小贩与城管处于统一体的矛盾双方,这时我听到有个同学说:“相煎何太急。”在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小贩的生存与城市形象孰轻孰重?学生情绪立刻高涨起来,有个学生说:“为了小贩生活的更安心,干脆取消城管这个部门!”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另一个同学马上进行了反驳:“政府每一个职能部分的设立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难道我们能因为有两者有矛盾就取消其中一个吗?如果这样的话,监狱和犯人也有矛盾,那也要将监狱取消掉吗?”接下来,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最后,我进行了如下的总结:矛盾时时有,矛盾事事有,我们必须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贩和城管这对人们内部矛盾完全可以做到双赢。这样师生之间通过不断的情感交流与碰撞,教材中的知识自然地内化,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也自然会不断递增。
难题二:学生的心理图式影响教学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具有总结过去经历的能力,人们会根据不同的个人阅历、兴趣、性别等因素,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不同的知识结构,并将其储存在大脑记忆中,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每当接触到新的知识,人们就会自动运用这种知识结构来理解当前的知识,这就是心理图式理论。3
如在讲“奉献与人生”一框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一知识点,我列举了雷锋、白芳礼和丛飞的例子,还没等我将事例列举完,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出了他的观点:“老师,现代我们越来越富裕了,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雷锋精神已经不再需要了。显然,这个学生在学新课以前已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图式。这个学生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以后,所有的学生都等着我的反应,幸亏在备课时我早有准备,我顺势反问了一句:“那请你说说,要解决‘老人摔倒无人扶’的社会现象,是金钱和科技有用?还是雷锋精神有用?”该学生立刻语塞。本节课应对的还算比较顺利,然而,面对学生的心理图式,我们必须有一个长久的应对之策。 应对策略:
1.拓宽视野,用知识“武装头脑”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开阔的视野,大量的知识储备是应对学生的心理图式的有力武器。一方面,职校政治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职校政治课所涉及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知识领域要熟练甚至精通,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要广泛涉猎文学、宗教、艺术、体育、美术、伦理学、历史、地理等领域。职校政治教师只有见多识广,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经受住学生的心理图式的考验。
2.读懂学生,与学生“亲密接触”
职校政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图式,必须经常性的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亲密接触”。教师可以像朋友一样与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阅历、兴趣;了解他们在追求什么,在想什么,在玩什么;体味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图式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将会给政治课教学带来更多“正能量”。
难题三:政治课教学与专业课相脱节
目前的中职政治课无论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采取传统的模式,没有太大改进,仍然在追求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没有体现中职教育的特征,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政治课与专业课“两张皮”现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给学生造成“政治课与专业课没关系”“学政治课是浪费时间”等片面认识,甚至对政治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如何将政治课与专业课衔接起来,是每个职校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又一个难题。
应对策略
1.同课异构,各取所需
中职教育的对象是初中刚毕业,通过技能学习就走向工作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这就决定了职校政治课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从各专业的实际出发。因此,职校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以不同专业为着力点,针对各专业的特征与社会的需求进行同课异构,各取所需,从而实现有效衔接。
2.加强实践,相互融合
加强专业课与政治课的衔接并不是要把专业课中很具体、很复杂的问题拿到政治课中来解决,而是通过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来加强两者教学的实践性。一方面,政治课中的一些哲学、经济学、法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可以为专业课的学习做指导;另一方面,专业课中的相关专业知识可以用来进行政治课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职校新课程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更多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政治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勤于思考,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破解更多的难题,确保职校政治课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益。
参考文献
保罗·萨缪尔森 :经济学.[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版,第74页
苗媛丽:谈谈教师的“主心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27
王小红:认知心理图式对言语交际中语用误解现象的解读.[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2 第3期 132页
关键词 边际效用递减 前结构心理图式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2008年12月全面推开,至今已有五个年头了,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课程的改革,还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全面推进职校的素质教育。今天,回首五年来我们所走过的路,有喜有忧。喜的是职校政治课教学越来越生活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教学效果越来越显著,评价方式多样化,越来越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忧的是一些棘手的问题反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不断的侵蚀着课堂教学的肌体,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引起广大职校政治教师的重视。
难题一: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中用来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一个定律。所谓“边际”就是增加了的那部分;所谓效用,就是消费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递减”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的过程中,随着所消费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所得到的生理和心理的满足程度是不断递减的。1
边际效用递减定律虽然是用来解释消费行为的,但是条件一旦具备,政治课教学往往也会受该定律的支配。比如,在某一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采用某种教学方法,或者反复使用某个教学素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教学方法或教学素材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满足程度是不断递减的。一旦学生的心理满足程度呈递减状态,他们对政治课教学会逐渐失去兴趣,久而久之,政治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防止职校政治课教学的边际效用递减,是每位职校政治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应对策略:
1.教学有“模式”,教无定“模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模式”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引入教学领域的,但他们反对将实际的教学活动固化为某种模式,因为这样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生命力。2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很多政治教师都热衷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化,有的政治老师热衷学习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有的政治老师对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很感兴趣,还有的政治老师将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课堂”搬进了职校政治课堂。不能否认,这些教学模式在一段时间内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今天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却都淡出了老师们的视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一种固化的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手脚就难免受到束缚,教师的创造性就会受到扼杀;学生则因为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过于熟悉,很快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不断下降。因此,职校政治课堂应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遵循职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还课堂于学生,还学习的权利于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逐渐递增。
2.“江船火独明”到“千树万树梨花开”——打造互动的情感课堂
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教学从学生生命中抽象出来,是传统教学的致命缺陷。”这一论述对职校政治教师的启示是: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互动、交流直至交融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需求。为此,课堂教学就不能是填鸭式的一讲到底,不能是教师一人唱的“独角戏”,而应是师生相互合作、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师生知识层面上的互动过程,更是在情感上的交流过程。而情感交流的越充分,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也就递增的越快。
如《哲学·生活·职业》中的“全面地看问题”一框的教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但要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却是比较难做到的。很多教师在教这一框内容时总是习惯于用讲授的方式将矛盾的有关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另一方面,很难让学生有真正的情感交流和体验,从而达不到教学要求。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首先用多媒体播放《小贩之歌》,让学生体验小贩的辛酸;紧接着播放《城管之歌》,再让学生体验城管的无奈,然后用图片显示小贩与城管处于统一体的矛盾双方,这时我听到有个同学说:“相煎何太急。”在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小贩的生存与城市形象孰轻孰重?学生情绪立刻高涨起来,有个学生说:“为了小贩生活的更安心,干脆取消城管这个部门!”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另一个同学马上进行了反驳:“政府每一个职能部分的设立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难道我们能因为有两者有矛盾就取消其中一个吗?如果这样的话,监狱和犯人也有矛盾,那也要将监狱取消掉吗?”接下来,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最后,我进行了如下的总结:矛盾时时有,矛盾事事有,我们必须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贩和城管这对人们内部矛盾完全可以做到双赢。这样师生之间通过不断的情感交流与碰撞,教材中的知识自然地内化,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也自然会不断递增。
难题二:学生的心理图式影响教学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具有总结过去经历的能力,人们会根据不同的个人阅历、兴趣、性别等因素,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不同的知识结构,并将其储存在大脑记忆中,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每当接触到新的知识,人们就会自动运用这种知识结构来理解当前的知识,这就是心理图式理论。3
如在讲“奉献与人生”一框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一知识点,我列举了雷锋、白芳礼和丛飞的例子,还没等我将事例列举完,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出了他的观点:“老师,现代我们越来越富裕了,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雷锋精神已经不再需要了。显然,这个学生在学新课以前已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图式。这个学生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以后,所有的学生都等着我的反应,幸亏在备课时我早有准备,我顺势反问了一句:“那请你说说,要解决‘老人摔倒无人扶’的社会现象,是金钱和科技有用?还是雷锋精神有用?”该学生立刻语塞。本节课应对的还算比较顺利,然而,面对学生的心理图式,我们必须有一个长久的应对之策。 应对策略:
1.拓宽视野,用知识“武装头脑”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开阔的视野,大量的知识储备是应对学生的心理图式的有力武器。一方面,职校政治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职校政治课所涉及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知识领域要熟练甚至精通,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要广泛涉猎文学、宗教、艺术、体育、美术、伦理学、历史、地理等领域。职校政治教师只有见多识广,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经受住学生的心理图式的考验。
2.读懂学生,与学生“亲密接触”
职校政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图式,必须经常性的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亲密接触”。教师可以像朋友一样与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阅历、兴趣;了解他们在追求什么,在想什么,在玩什么;体味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图式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将会给政治课教学带来更多“正能量”。
难题三:政治课教学与专业课相脱节
目前的中职政治课无论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采取传统的模式,没有太大改进,仍然在追求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没有体现中职教育的特征,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政治课与专业课“两张皮”现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给学生造成“政治课与专业课没关系”“学政治课是浪费时间”等片面认识,甚至对政治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如何将政治课与专业课衔接起来,是每个职校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又一个难题。
应对策略
1.同课异构,各取所需
中职教育的对象是初中刚毕业,通过技能学习就走向工作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这就决定了职校政治课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从各专业的实际出发。因此,职校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以不同专业为着力点,针对各专业的特征与社会的需求进行同课异构,各取所需,从而实现有效衔接。
2.加强实践,相互融合
加强专业课与政治课的衔接并不是要把专业课中很具体、很复杂的问题拿到政治课中来解决,而是通过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来加强两者教学的实践性。一方面,政治课中的一些哲学、经济学、法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可以为专业课的学习做指导;另一方面,专业课中的相关专业知识可以用来进行政治课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职校新课程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更多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政治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勤于思考,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破解更多的难题,确保职校政治课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益。
参考文献
保罗·萨缪尔森 :经济学.[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版,第74页
苗媛丽:谈谈教师的“主心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27
王小红:认知心理图式对言语交际中语用误解现象的解读.[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2 第3期 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