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高温热台显微镜原位研究了铁精粉单颗粒在高温及CO气氛下还原过程的演化特征.通过原位实验记录了铁精粉单颗粒的高温还原过程,并利用拉曼光谱仪验证了还原反应产物(单质铁).结果表明,颗粒表面出现单质铁的时间受温度影响显著,受气体流量影响小.其中,当温度从1100℃升至1300℃时,单质铁的生成时间缩短约75%;当温度从1300℃升至1400℃时,单质铁的生成时间基本不变.当温度为1100~1350℃时,铁精粉颗粒在还原过程中表面会产生瘤状物,且瘤状物尺寸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引入瘤状物长宽和的平均值为特征尺度
【机 构】
: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23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高温热台显微镜原位研究了铁精粉单颗粒在高温及CO气氛下还原过程的演化特征.通过原位实验记录了铁精粉单颗粒的高温还原过程,并利用拉曼光谱仪验证了还原反应产物(单质铁).结果表明,颗粒表面出现单质铁的时间受温度影响显著,受气体流量影响小.其中,当温度从1100℃升至1300℃时,单质铁的生成时间缩短约75%;当温度从1300℃升至1400℃时,单质铁的生成时间基本不变.当温度为1100~1350℃时,铁精粉颗粒在还原过程中表面会产生瘤状物,且瘤状物尺寸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引入瘤状物长宽和的平均值为特征尺度l,当还原温度由1100℃升高至1350℃时,l由6μm增大至15μm.当还原温度高于1400℃时,铁精粉颗粒出现熔融态的产物分层现象:内层为还原铁,中层为熔融氧化亚铁被还原的树根状金属铁,外层为含有Al、Ca和Si等元素集聚的铁渣.
其他文献
采用粗细粒度优化、参数定点化与重排序等多种硬件加速方法,基于FPGA+SOC异构平台提出了一种低功耗目标检测加速器架构.针对现有研究的设计局限性,在Zynq 7000系列FPGA上对YOLOv2算法进行新型多维度硬件加速,并对加速器性能和资源耗费进行深入分析建模,验证架构的合理性;为充分利用片上硬件资源,对各个模块进行特定优化设计,针对被忽视的底层繁琐数据访问,改进加速器数据访存机制,有效减少了系统传输时延.实验结果表明,该架构在PYNQ-Z2平台上获得了26.98 GOPs的性能,比现有的基于FPGA的
针对多变量动态过程的故障诊断,采用局部提取、全局整合的特征提取策略,提出了一种多块卷积变分信息瓶颈(Multi-Block Convolutional Variational Information Bottleneck,MBCVIB)模型.首先,根据过程机理,对所有变量分块,将同一操作单元的变量划分为同一子块,再利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 CNN)提取过程中每个子块的局部特征,从而考虑样本间的时序相关性;然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