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yang_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情感课堂氛围,读出情感信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情感因素 得天独厚 情感氛围 情感信息 出情入理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要创设情感课堂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
  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比如我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
  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二、要读出情感信息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
  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
  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沉缓的声音(只在倒数第二段语势稍高扬)、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味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最后一次讲演》中以低沉的喉音平静的叙述李公朴的遇难,随之音量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情感也逐渐由激动→愤怒→咆哮→自豪,这样闻一多先生当时爱憎分明的感情、闪光的泪花、悲愤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就如在眼前了。同样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的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要出情入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
  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人情,出情人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人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
  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比如设计《茶花赋》教学时,"醉了"就是传神之笔,为了讲透这个"醉",就可用"前呼后拥"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意境中:前是身在异乡的思念之情,却因"画不成"而总难释怀,而回国的机会让他久藏心头的情感一下喷涌而出,就象喝了葡萄酒一样感到甜美、欣喜、兴奋和陶醉。在这种情感意境的想象中,学生自然能体会作者的深情。
  再比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情;《黄鹤楼》中崔灏的思乡情;《我的老师》魏巍的师生情;《战争小插曲》中作者的手足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起深刻的哲理。
  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教完《故乡》一文后,针对作者文后抒情,我布置一道题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儿",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情",反衬封建社会的"恶",起到了"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在讲完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三角形高线后,我利用以下这道习题上了一节习题课:如图:AD、BE、CF是△ABC高线且交点为O,已知∠BAC=6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勿须多费笔墨。现将我们改革习题教学的重要做法“改革习题插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含有:①观察插图全貌,挖掘原题内涵;②研究插图特点,拓展原题外延;③改动插图结构,重视原题多变;④依據插图条件,配上学生实验等)中的“看图说理”的拓展——“看题算理”简介如下,期望以此跟同行进行交流与研讨,并能得到各位师长指教。
学校决定在校园广场的影壁墙前建一个半圆形花坛,地形是:灰色部分为高2.5米的影壁墙,浅绿色部分为方砖铺地的广场,影壁墙和方砖之间的半圆形即是设想的花坛。  下午第一节是我的课,当我走到教室门前时,看到几个建筑工人正在影壁墙前测量地形,画这个半圆图形,反反复复几次,看来都不成功,他们甚是着急。
摘要: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成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本文结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把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体验 学习成长  所谓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对学生体验的重视,其实就是将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生活世界纳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来,发挥它
摘要:概率是高中數学教与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为了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有关概念并熟练地解决有关问题,本文运用集合的观点和理论对概率的几个知识点加以解释。  关键词:集合概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质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更是备受关注。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与挑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 存在的问题 改革与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与挑战。在纷繁复杂的
【摘要】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单元集中选入了四篇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了解当代世界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开拓视野,理解和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学的一些优秀成果,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精华,尊重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 人性 异化 解读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即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单元,是被很多老师忽略的一个单元,除了要求学生背一下文学常识,课文内
[摘要]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也是竞赛的热点。它以优美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常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其证明方法多样,灵活度大,技巧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本文归纳介绍了代数不等式的证明,部分命题采用了多种证法,每类不等式都按照证明的方法进行分类。  [关键词] 中学数学; 代数不等式;    不等式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也是竞赛的热点。它以优美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常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其证明方法多样,
摘要本文采取常微分方程求积分因子的思想,并引入了“待定系数法”,然后结合 公式去求解随机微分方程。  关键词积分因子随机微分方程 公式待定系数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近年的高考中以电场线为载体的考题层出不穷,这类题在高考中往往属于中档题,怎样很快有效的解出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下面的顺口溜,会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解答这类题,而且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学生也很容易理解。  “顺口溜”法为:“比场强看疏密;比电势看方向;比电势能则需要看电场力做了什么样的功。”现运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