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分层导学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风靡的课堂分层导学法是一种很好的小学数学导学策略,这种分层的方法虽然让人感觉不公,但是,它能有效地把数学课堂知识引向学生,从而十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成绩。教师们在运用这样的导学方法时,也有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下我就来讲讲这样的导学策略的注意点。
  关键词:小学课堂;分层导学;策略
  G623.5
  一、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分层导学的优势
  分层导学的实施能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的感觉,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摸一摸,猜猜是什么物体?教师有意识将优秀生与后进生搭配、中等生与中等生搭配做游戏,游戏活动开始请后进生手拿物体,由优等生闭上眼睛先摸一摸,然后再猜猜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再由后进生当裁判,看他说得对不对。这样的游戏活动对后进生来说,既巩固了新知识,又享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小学数学课堂分层导学的注意点
  1.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别,公平对待
  在分层导学运用之前,教师需要不少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掌握清楚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以及他们的优缺点等,以此将每一位学生进行公平的分层导学,来达到最佳的导学效果。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学习态度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工作,因为在分层时候,能让组与组之间的差别最优化,来让导学更加顺利。教师在分层时,也要看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前景,让分层更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尊重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
  强行让学生进入他所不愿意接受的层组,会让学生们产生抵触心理,对教师感到失望的同时,还会对学生丧失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样的分层次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教师们在分层的时候要尊重学生们的意愿,让学生们自主探讨和反省自己,提高分层效率,达到最佳的导学效果。学生们如果对自己分层的定位很满意或是能接受,就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这样的分层导学法才能大大起到导学作用。
  3.分层要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效果
  良好的课堂分层导学策略是能激励学生不断奋发进取的优秀导学方法。将层组分好,将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干劲,让他们在学习上无所顾忌、一往直前,争相在层别里取得优异的成绩以此得到教师们的看好和表扬。分层导学法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良好效益,有助于学生数学成绩地不断进步。
  总之,课堂分层导学策略的注意点有颇多,教师和学生们都需要努力发现和改善这种导学方法,来让学习和工作得到提升。分层导学能让优等生得到自己的进一步提升,中等生把学习学的更加扎实,差生也能铆足干劲向前看齐。分层导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课堂分层导学策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教师们要根据自己班上学生情况选取最优越的分层导学方法,从而提升整个班级的成绩。
  三、小学数学课堂分层导学策略的实施方法
  1.将不一样的学生进行分层导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一样的学生对于学习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感悟,所以所学习的知识水平和牢固程度也有所不一。学生在不一样的组别学习的动力也会有所变化,这样以好学生带差生,得到教师所想要的导学效果。学习上有所困难的学生能通过分层导学的激励,在学习上不断进取,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分层导学之下,探索和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概念,达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效果。
  2.注重对导学对象和导学目标的分层
  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导学时要更新观念,不能以题论题,盲目训练,而应按照大纲、教材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共同目标和分层目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根据教材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指导,使每一个学生学习成绩都能提高。确定具体可行的导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的内容。
  3.将课堂的授课内容分层
  数学课堂的内容分层更加能让数学的导学效率提升。在平常的导学中,一味地以中等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导学,优异学生的学习动力会有所不足,而学生有所困难的学生也会很难跟进,进一步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将授课的内容进行分层导学有主与改善这样的导学状况,达到理想的导学效果。例如,人教版《万以内的加法》这一章节的学习,需要学生比较能灵活的掌握万以内的加法运算。这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导学,所以教师在导学时,将授课的内容进行一下科学的分层,让计算能力还有所欠缺的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的连续相加,如7+8+6=,40+50+70=,66+45+88=,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導计算能力还需要巩固的学生。而计算能力优秀的学生,可以讲解三位数或者是四位数之间的计算,如1000+3000+4500=,8855+7744+2233=,......这是帮助优秀的学生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还可以引入应用题让优秀的学生探索和理解数学加法计算。这样的分层导学策略是导学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
  4.将课堂测试的试题进行分层
  课堂测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良好办法,但不分层次的课堂测试只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优秀的学生取得优异的随堂测验成绩得到教师表扬,学困生课堂测验成绩不理想,得不到表扬因此学习没有动力,所以采用分层的课堂测试有助于改善这样的状况。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在本章的学习之后,教师在课堂的测验中进行分层,让优秀的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完整,并且可以加入一些应用题让学生探索;而给学困生可以准备另外的一份测验,巩固这一些学生课上所学知识点,允许学困生翻阅书籍资料解决问题,提升测验的成绩,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自己满意的学习体验。这样的课堂分层导学策略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达到最佳的导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分层导学,既是一种导学策略,也是一种导学模式,更是一种导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庆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分层导学[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
  [2]张秀华.浅谈如何上好小学导学课[J].中国校外教育.201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G623.2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 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
摘要:小学生通过小学数学开始接触、了解和学习数学,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为学生们以后数学的学习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本文讲述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认识和实践,使小学数学作业充分的展示在大家面前,而且还讲述了小学生做数学作业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使小学数学作业能够更好的被小学生掌握,使小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实践。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认识  G623.5  数学课堂教学的
G633.8  20世纪后半叶,包括日本、德国、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等在内的许多国家“以教育充当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策略,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发展,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指出:“过去的战争是为了争夺自然资源,而今天是为了争夺那些最有知识的劳动力”。也就是说,今天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是经济大战,是知识大战,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大战。而中国国民素质,毋庸讳言,在世界上已经落后了,这一点必将导
目的探讨某钢铁企业工人的e NOS基因多态性与职业噪声暴露环境相结合对患高血压的影响,揭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从而为钢铁企业职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建议,减轻个人和企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目前初中新课标改革提出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的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去激发初中学生对逻辑思维的渴望;然后再结合教育部规定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正确的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思维基本功训练来不断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指引初中学生多做题,做巧题和巧做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多多关注那些思维逻
G633.3  一、“文中提示语”的特点和作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为教师的启发诱导做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提示语一般分如下几种:  一部分提示语,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表示要和学习伙
摘要:数学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此过程中,教师不但应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应引导其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便是一种比较关键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方法,它可以通过简化研究对象,使高中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备条理性。当前,分类讨论方法在高考试题中一直存在,为了确保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来解决高中数学问题,并教会学生严密、严谨、灵活的处理数学难
摘要:“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本文针对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简要分析和研究,对其教学成效的提高做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方式;小学数学  G623.5  小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独立学习的意识,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
摘 要:在“减负增效”的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的作业应当注意其有效性,既要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要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语文作业。本文结合笔者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有效性;对策  G633.3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作业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