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体育教育者在课堂上运用体育知识和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突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如,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等,因此,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先了解体育教育的“六性”,即:集体性、表现性、竞争性、规范性、实践性和交往性。
  
一、集体性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良好的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形、队列变换是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对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思想。
  
二、表现性
  
中学生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学内容多,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躁、信心、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勇敢顽强,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和敷衍了事,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三、竞争性
  
为了完成任务,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充分体现出竞争性,它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如上球类课时,要求灵活果断,有整体配合意识,上跑步课时要求坚强、有恒心、肯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要使他们在成绩面前胜不骄、败不馁,发扬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训练中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四、规范性
  
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空间广阔,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就难以控制教学全过程,常规、规则作为教学、训练的规范,使课顺利进行,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规则,并且严格地执行,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五、实践性
  
体育学科区别其他学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必须使学生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任何一个动作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而教学训练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必须有相应的意志品质的支配才能达到最后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自如化。作为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运动竞技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地联系实际,有目的的结合教材特点和组织方法进行教育。
  
六、交往性
  
体育教学中,交往性表现较为突出,有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我们要求在教学训练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尊重对方,讲文明礼貌,虚心向对方学习,树立与共产主义理想相适应的上进、好学、友爱的观念,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思想水平进一步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及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一、集体性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良好的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形、队列变换是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对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思想。
二、表现性
中学生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学内容多,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躁、信心、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勇敢顽强,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和敷衍了事,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三、竞争性
为了完成任务,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充分体现出竞争性,它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如上球类课时,要求灵活果断,有整体配合意识,上跑步课时要求坚强、有恒心、肯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要使他们在成绩面前胜不骄、败不馁,发扬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训练中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四、规范性
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空间广阔,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就难以控制教学全过程,常规、规则作为教学、训练的规范,使课顺利进行,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规则,并且严格地执行,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五、实践性
体育学科区别其他学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必须使学生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任何一个动作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而教学训练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必须有相应的意志品质的支配才能达到最后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自如化。作为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运动竞技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地联系实际,有目的的结合教材特点和组织方法进行教育。
六、交往性
体育教学中,交往性表现较为突出,有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我们要求在教学训练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尊重对方,讲文明礼貌,虚心向对方学习,树立与共产主义理想相适应的上进、好学、友爱的观念,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思想水平进一步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及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