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研究医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医院妇产科病区的出院病历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手术患者都应用了抗菌药物,选用品种存在不当之处。结论 医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主要问题有,一用药时间偏长,二用药品种偏高档。
关键词:抗菌药物 囤手术期 妇产科
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外科合理运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妇产科手术术后感染非常多见而且多发,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因而,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用抗菌药物是很必要的。但近几年来妇女患者滥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其中存在了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在用药物品种的选择、用量、用法、用药时间等方面都存在了一定量的随意性,进而导致了细菌耐药性、医院发生感染几率不断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增高以及医疗费用不断膨胀等大量的问题,因此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够大大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几率,从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等等,尤其是由于产妇以及新生儿是特殊人群,应用用抗菌药物不仅要考虑产妇的安全,还要考虑到抗菌药物经过乳汁从而对新生儿产生的影响,这些也是必须引起的关注。
一.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是选取妇产科出院病例,其中以2008年8月~2009年2月出院为对照组,用2009年8月~2010年2月出院做为规范组。其中对照组105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6.5岁,≥60岁有23例,这其中剖宫产术37例(35.2%),经由腹、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31例(29.5%),输卵管卵巢切除术37例(35.2%);而规范组98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8.5岁,≥6o岁23例,这其中剖宫产术35例(35.7%),经由腹、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26例(26.5%),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有37例(37.8%)。这两组病例数、平均年龄数、≥60岁患者比率、手术类型差异有无显著性,是否具有可比性。
方法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将《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规范》制定的用药条例简化制作成表格的形式发放给妇产科医生,确定了不同种类手术期间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用药时机、给药方法和剂量、持续用药时间,使医生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时可以有所依据,以免滥用和误用,将加强科学管理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放在实处。
二.结果
抗菌药物所应用方式在所调查的277份病历中有所显示,其中单用264例(95,3%),其中二联13例(4.7%)。另外,感染患者均从未做病原学送检,感染用药也有指征。给药方式都是静脉滴注,1次/d或2次/d。单用抗菌药物品种一共6大类15种,其中列前5位的分别是克林霉素(53例次)、氯唑西林钠(47例次)、头孢呋辛钠(33例次)、头孢哌酮钠(29例次)、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23例次)。
三.讨论
抗菌药物的选择是依据妇产科手术的常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B族链球菌、厌氧菌,切口类别则是Ⅱ类切口,原则上应该选择广谱、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可以覆盖绝大多数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指导原则推荐的用药品种则是二代头孢或者是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钠,加或者不加甲硝唑。根据调查显示,有1O例(6.2%)剖宫产患者应用了头孢呋辛钠或头孢曲松钠,而这些是推荐用药。但是妇产科大部分患者均是应用三代头孢加甲硝唑或奥硝唑,三代头孢使用频率非常高。这其中甲硝唑虽然是推荐用药并且抗厌氧菌作用强,价格便宜,但是说明书上规定孕产妇、哺乳期妇女禁止使用,所以不适合作为剖宫产手术的围手术期用药。
医院剖宫产手术患者基本上是联用奥硝唑,奥硝唑说明书规定是可以用于孕产妇及哺乳期妇女,但是建议3岁以下儿童尽理不要使用,因而使用时当避免哺乳。三代头孢和奥硝唑均是广谱高效,预防用药起点高,是很不合理的。克林霉素尽管对于各种厌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引发的感染都有很好的作用,并且可以减少腹部手术后的厌氧菌感染,但是有可能引发伪膜性肠炎,因而,通常不作为预防手术后感染,尤其是腹部手术患者的常规用药,但是青霉索过敏者可以选用,调查中有16例使用克林霉索,这些患者都是青霉素过敏,药物合理。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临床使用非常普遍,应用量大,细菌耐药率也很高,应用时必须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强化管理;运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感染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除去泌尿系统,不能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而本调查医院在妇科手术中有16例应用了左氧氟沙星,这是很不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应当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术前O-5~2h或者麻醉开始时给药,就是在手术或切口受到污染前或污染后的短时间内应用,这样才有可能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的抗菌药物能够达到足以消灭在手术过程中入侵细菌的有效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过长可以在术中再加用一次。
本调查中还显示仅有60例(37.5%)是在手术前2h内给药,用药时机是适宜的,其中有99例(61.9%)在手术后才开始用药,医院剖宫产手术术前都是不给药的。然而对剖宫产患者而言最佳的给药时间应当在夹住脐带后,这样既可以避免新生儿接受抗生素,又可以保证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水平。所以医院剖宫产术的给药时机是不合理的。医院妇产科手术的持续时间都是<3h,手术中不再用追加用药。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在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则是将手术部位残留的细菌消灭,以免其繁殖然后扩散,清洁一污染手术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应当为24h,如有必要可延长至48h。资料显示在有效抗菌血药浓度的情况下,细菌生存时间很少>48h,所以一般术后48h没有发生感染,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已没有必要。调查中,基本所有患者在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持续时问都>4d,有的甚至长达术后7d,用药时间过长,很不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军《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HeraldofMedicine,Vo1.24,No.7,July2005
[2]蔡咏梅《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06)
[3]崔文兰,张丽芳,杨美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研究》当代医学,2007,(19)
[4]梁逊莹《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井岗山医学专报,2009,(01)
[5]姜红,张文军,段蓉,李妍《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抗感染药学,2007,(01)
关键词:抗菌药物 囤手术期 妇产科
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外科合理运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妇产科手术术后感染非常多见而且多发,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因而,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用抗菌药物是很必要的。但近几年来妇女患者滥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其中存在了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在用药物品种的选择、用量、用法、用药时间等方面都存在了一定量的随意性,进而导致了细菌耐药性、医院发生感染几率不断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增高以及医疗费用不断膨胀等大量的问题,因此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够大大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几率,从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等等,尤其是由于产妇以及新生儿是特殊人群,应用用抗菌药物不仅要考虑产妇的安全,还要考虑到抗菌药物经过乳汁从而对新生儿产生的影响,这些也是必须引起的关注。
一.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是选取妇产科出院病例,其中以2008年8月~2009年2月出院为对照组,用2009年8月~2010年2月出院做为规范组。其中对照组105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6.5岁,≥60岁有23例,这其中剖宫产术37例(35.2%),经由腹、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31例(29.5%),输卵管卵巢切除术37例(35.2%);而规范组98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8.5岁,≥6o岁23例,这其中剖宫产术35例(35.7%),经由腹、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26例(26.5%),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有37例(37.8%)。这两组病例数、平均年龄数、≥60岁患者比率、手术类型差异有无显著性,是否具有可比性。
方法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将《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规范》制定的用药条例简化制作成表格的形式发放给妇产科医生,确定了不同种类手术期间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用药时机、给药方法和剂量、持续用药时间,使医生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时可以有所依据,以免滥用和误用,将加强科学管理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放在实处。
二.结果
抗菌药物所应用方式在所调查的277份病历中有所显示,其中单用264例(95,3%),其中二联13例(4.7%)。另外,感染患者均从未做病原学送检,感染用药也有指征。给药方式都是静脉滴注,1次/d或2次/d。单用抗菌药物品种一共6大类15种,其中列前5位的分别是克林霉素(53例次)、氯唑西林钠(47例次)、头孢呋辛钠(33例次)、头孢哌酮钠(29例次)、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23例次)。
三.讨论
抗菌药物的选择是依据妇产科手术的常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B族链球菌、厌氧菌,切口类别则是Ⅱ类切口,原则上应该选择广谱、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可以覆盖绝大多数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指导原则推荐的用药品种则是二代头孢或者是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钠,加或者不加甲硝唑。根据调查显示,有1O例(6.2%)剖宫产患者应用了头孢呋辛钠或头孢曲松钠,而这些是推荐用药。但是妇产科大部分患者均是应用三代头孢加甲硝唑或奥硝唑,三代头孢使用频率非常高。这其中甲硝唑虽然是推荐用药并且抗厌氧菌作用强,价格便宜,但是说明书上规定孕产妇、哺乳期妇女禁止使用,所以不适合作为剖宫产手术的围手术期用药。
医院剖宫产手术患者基本上是联用奥硝唑,奥硝唑说明书规定是可以用于孕产妇及哺乳期妇女,但是建议3岁以下儿童尽理不要使用,因而使用时当避免哺乳。三代头孢和奥硝唑均是广谱高效,预防用药起点高,是很不合理的。克林霉素尽管对于各种厌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引发的感染都有很好的作用,并且可以减少腹部手术后的厌氧菌感染,但是有可能引发伪膜性肠炎,因而,通常不作为预防手术后感染,尤其是腹部手术患者的常规用药,但是青霉索过敏者可以选用,调查中有16例使用克林霉索,这些患者都是青霉素过敏,药物合理。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临床使用非常普遍,应用量大,细菌耐药率也很高,应用时必须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强化管理;运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感染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除去泌尿系统,不能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而本调查医院在妇科手术中有16例应用了左氧氟沙星,这是很不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应当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术前O-5~2h或者麻醉开始时给药,就是在手术或切口受到污染前或污染后的短时间内应用,这样才有可能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的抗菌药物能够达到足以消灭在手术过程中入侵细菌的有效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过长可以在术中再加用一次。
本调查中还显示仅有60例(37.5%)是在手术前2h内给药,用药时机是适宜的,其中有99例(61.9%)在手术后才开始用药,医院剖宫产手术术前都是不给药的。然而对剖宫产患者而言最佳的给药时间应当在夹住脐带后,这样既可以避免新生儿接受抗生素,又可以保证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水平。所以医院剖宫产术的给药时机是不合理的。医院妇产科手术的持续时间都是<3h,手术中不再用追加用药。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在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则是将手术部位残留的细菌消灭,以免其繁殖然后扩散,清洁一污染手术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应当为24h,如有必要可延长至48h。资料显示在有效抗菌血药浓度的情况下,细菌生存时间很少>48h,所以一般术后48h没有发生感染,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已没有必要。调查中,基本所有患者在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持续时问都>4d,有的甚至长达术后7d,用药时间过长,很不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军《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HeraldofMedicine,Vo1.24,No.7,July2005
[2]蔡咏梅《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06)
[3]崔文兰,张丽芳,杨美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研究》当代医学,2007,(19)
[4]梁逊莹《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井岗山医学专报,2009,(01)
[5]姜红,张文军,段蓉,李妍《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抗感染药学,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