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设问对政治教师成长的作用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d52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当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来说,是否按要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课堂设问是以学生参与为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调动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教学方式不仅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对教师提高专业素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课堂设问的准备、课堂设问的实施、课堂设问的结果三个层面阐述对思想政治教师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设问 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学科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反思和人文理念等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来说,是否按要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课堂设问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堂设问中,把课堂主要角色从教师转向学生,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课堂设问准备阶段,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巩固、融合,拓宽教师视野的过程
  课堂设问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设问的准备阶段至关重要。课堂设问要求内容上深刻,不能肤浅、形式上不能是简单的判断、不能自问自答,而是要“问的准”、“问的巧”、“问的学生有话说”,技巧上要深入浅出、具有趣性等。要达到课堂设问准备阶段的要求,政治教师必须:
  (1)研读教材。设计有效的问题,是一种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过程,重点在于对教材的研读。对教材研读,就是要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做出深层次的思考,这样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才能驾驭自由。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对不对”“好不好”,这些质量不高的问题,或出现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让同学们无从回答,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对教材的研读这个过程对巩固政治教师专业知识相当的有效,特别是对新老师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更是事半功倍。
  (2)要熟悉并掌握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济学、政治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在联系,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联。课堂设问有效性要求挖掘教材本身潜能的同时发展利用相关课程资源,站在单元教学的角度,站在学科的高度,站在可利用学科资源方面去处理教材去设计问题,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讲“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时,可以利用“国家间的根本利益导致中美关系不断变化”来设计问题。用政治生活中的知识来说明哲学的原理,使学生不仅对学科知识有了整体思维的意识,而且对掌握较难的哲学知识有极大的帮助。
  (3)拓宽视野。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政治教师必须吸收各种新知识,开拓视野,以适应问题设计。为调动兴趣,激发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可运用诗词、故事、小品、广告等知识;针对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要引入社会热点和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来发问,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关注时政发展动向,吸收生活中的鲜活材料,及时整理,融合到教学中,这是对教材的超越更是对教师自我的超越。
  二、课堂设问实施过程,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增进人文素养的过程
  课堂设问实施过程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态过程,其最大特点就是“生成性”。教师把预设的问题抛出去,学生开动思维、积极思考必然引起学生有不同的声音,此时教师除了必备的“以学生为主”的人文素养,更要有应对课堂情况发生的教学技巧能力。课堂设问实施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更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这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改变了过去“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且教师的应变能力也不断的得到加强,人文素养意识不断的加深。这种实践的过程对教师的成长无疑有强心针的作用。
  如:在课堂问题实施中,学生积极思维会出现一些生成问题。这个时候,不仅需要教师有广阔的知识,更需要教师的应变技能、策略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素养。在讲“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学生生成一问题:“治外必先安内”,在中国贪官这么腐败的今天,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国内问题,才可以考虑与外的关系。”这种与预设有背离的情况出现,并且还涉及到一些现实的敏感话题,新教师一定比较紧张,不知道如何处理。同时教师也要肯定学生的思维、不能限制学生的言论自由,这是教师人文素养的体现,有些教师听到学生敏感话题就一味的谴责学生对中国现状有过于悲观和苛刻的态度,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提醒教师人文素亟待提高。
  三、课堂设问的结果,是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的过程
  课堂设问的结果主要通过学生的反应来衡量。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思维,是否达到预订的教学目标等。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坚持不懈的思考,是一种提升责任和意志的行为。作为政治教师,对课堂设问结果的反思,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技能,同时也可以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查漏补缺,达到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作用。在讲“财政的作用”时,想从身边的地铁设施谈起。设计问题“你最喜的出行方式?”学生的回答并不是我预想的结果,达不到引出地铁的目的。这是一个无效的提问。反思过后,我认为提问范围过广,没有针对性,后来改为“在广州最快捷方便的交通方式是什么?”,马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见,教师对课堂设问结果的反思,是教师反思素质的体现。教师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是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关键。
  课堂设问,这种适应新课程改革,并被称为“让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青年教师要不断成长,就要利用和发挥课堂提问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里.《浅析新课程下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来源:中国论文.
  [2]楼海珏.《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来源:诸暨教育网.
  [3]魏亚丽.《浅谈如何研读新教材》
其他文献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生产无小事.任何微小的隐患,如果得不到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彻底整改,都可能酿成大事故.rn今年1月14日凌晨,张石高速石家庄方向36公里处,邢某驾驶的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可以增强其感受力、悟性、创造性和适应性。  在我们与幼儿的不断接触中,会经常发现幼儿的“创新”。他们可以把苹果画成三角形、方形;他们会把草画成黄色、红色;他们会把红太阳打扮的五颜六色;他们会给汽车加上翅膀;他们会把楼房画的高过白云……这都是出自孩子的想象和创新。也许会有人说这是孩子们异想天开,其实不然,现在